四川绵阳四 0 四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8年2月~2019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肝炎患者和肝细胞癌患者各50例,分别检测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采用t检验比较三者在诊断肝细胞癌中的差异。结果: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肝细胞癌患者均高于慢性肝炎患者(P<0.05)。结论:在肝细胞癌中诊断过程中,可通过高水平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起到良好病情辅助判断作用。
关键词: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癌症类型,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且起病较为隐匿,发展速度也较快。因为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往往当患者的病情发展至中晚期后才被发现,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及时获知疾病相关信息,并积极展开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于我院选取慢性肝炎患者和肝细胞癌患者各50例,对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联合检测起到的辅助诊断价值予以了探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2018年2月~2019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肝炎患者和肝细胞癌患者各50例。慢性肝炎患者男女比例为25:25例,患者年龄在49岁至63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5.2±3.48)岁;肝细胞癌患者男女比例为26:24例,患者年龄在50岁至64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5.5±3.82)岁。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认可。基线资料组间差异不大,P低于0.05,具备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均检测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运用促凝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外周静脉血进行采取,采取量介于3到5ml之间,在室温条件下静置30分钟后以每分钟4000r的速度离心处理10分钟,此后收集血清,若短时间不能实施检测措施,则将其置入零下80℃的冰箱中进行保存。分别检测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水平,所用方法为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由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仪器及配套试剂[2]。
1.3临床观察指标
以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为组间评价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Excel,采用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t检验,P<0.05的情况下,表示拥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比较
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肝细胞癌患者均高于慢性肝炎患者(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对照比较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组间差异( ±s)
分组 | n | 甲胎蛋白(ng/ml) | 异常凝血酶原(ng/ml) |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 |
慢性肝炎患者 | 50 | 60.77±30.54 | 18.26±5.68 | 6.03±2.42 |
肝细胞癌患者 | 50 | 507.13±100.75 | 209.18±60.44 | 14.48±5.65 |
t | / | 29.980 | 22.238 | 9.721 |
P | / | <0.05 | <0.05 | <0.05 |
2.2ROC曲线分析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的诊断价值
ROC曲线分析后获知,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具备鉴别慢性肝炎与肝细胞癌的作用,曲线面积分别为0.946、0.975,临床价值显著(P<0.05)。详细见图一。通过Z检验分析曲线下面积后获知,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均属于鉴别肝细胞癌的特异性指标,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F=1.66,P>0.05),详细将表2。
图一: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鉴别诊断慢性肝炎与肝细胞癌的曲线
表2: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鉴别诊断慢性肝炎与肝细胞癌的曲线
指标 | 曲线下面积(95%CI) | 灵敏度 | 特异度 | 临界值 |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 0.975(0.957~0.994) | 87.4% | 98.9% | 36.48ng/mL |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 | 75(0.918~0.975) | 85.4% | 91.8% | 9.23% |
3讨论
由于早期诊断直接决定了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换言之,及时采取诊断与治疗措施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肝细胞癌诊断措施具有重要价值[3]。
异常凝血酶原属于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产生的蛋白,同时属于凝血酶原前提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异常凝血酶的水平普遍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异常凝血酶会导致肝癌细胞维生素K发生代谢异常或导致γ-灌酸羧化酶活性降低。甲胎蛋白属于一种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与肝癌早期筛查的标志物,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甲胎蛋白转录水平受多种因素的调控。甲胎蛋白异质体属于一种主要来源于肝癌细胞中的物质,往往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和肝癌的水平呈现出线性升高。因此,在通过联合检查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水平的情况下可有效诊断肝细胞癌患者[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肝细胞癌均高于慢性肝炎,进一步证实了其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在肝细胞癌中诊断过程中,可通过高水平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起到良好病情辅助判断作用,且联合诊断效果优于单独诊断。
参考文献
[1]徐娟,郑绯,王红雁. 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6):76-80.
[2]张明跃,陈浩. AFP、DCP和AFP-L3%联合检测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J].癌症进展,2019,17(6):719-721.
[3]孙雯雯, 王秀芹, 司元全,等. PIVKA-Ⅱ、AFP、AFP-L3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2):161-163.
[4]邝妙欢, 欧阳文婷, 林建华,等.甲胎蛋白异质体3、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检测肝细胞癌的对照研究[J].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0, 04(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