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 650101
【摘要】高三作为学生高考冲刺的最后阶段,高考语文作为学生高中生涯语文学习的总测试,其结果会对学生上什么样的大学甚至人生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它对学生多音字、相似词语、成语、语法等的合理运用,诗词、现代短文、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作文的写作等都有很大的提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阅读的学习方法,还要让学生在平时多积累,这样才会有一个好的语文成绩,才会有更光明的未来。本文针对高考冲刺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字】高三语文 阅读教学 高考冲刺
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是最不可以忽视的一个环节,特别是高考冲刺的最后阶段,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最后的学习冲刺阶段进行大量高效率的阅读。邻近高考的最后阶段,学生进入语文的复习阶段,阅读教学要本着“紧扣高考”、“突出重点”、“查缺补漏”、“强化训练”的原则,让学生有方法,有步骤的复习。
一、坚持晨读,培养学生语感
在如今高三复习阶段,语文教学有些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意味,甚至低年级的学生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课文中有要求背诵的内容,学生早读的氛围非常好,大家都在认真的朗读和背诵,课文中不要求背诵的内容,教师讲过之后学生很少主动在去阅读课文内容,在晨读的时候,也会去背诵朗读要求背诵的课文或者做其他语文试题。不要求背诵的文章学生不会主动去阅读,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学生学习浮躁,教师教学急躁,不知道晨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环节。例如:板仓先生杨昌济,每天用清水沐浴身体,以圣贤之言沐浴精神,是以精神肉体清清爽爽,方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新的一天。晨读,可以甚好的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对语言文字有更好的感知能力,因此,在高三冲刺阶段也要坚持晨读,正所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阅读经典,提高鉴赏
文学经典,是历史潮流中脱颖而出的文学作品,是几百年文化传承改变后仍然对当今社会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这样的文学作品有着极大的阅读价值。学生阅读经典,不仅可以传承经典文化内涵,提高认知鉴赏能力。经典文学作品,既有历史深刻的沉思,也有人生智慧的感言,也有现实生活的嘲讽,还有未来生命的向往。例如:《红楼梦》这本书,有的人从中看到了《易》,有的人看到淫,有的人看到了缠绵爱情,有的人看到了勾心斗角,有的人看到了宫闱秘史,有的人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死亡。阅读经典,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文中学会字,词,句的运用,文章结构,语法运用也会得到相应的学习。
三、优化学生阅读能力为高考加分
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平时积累外,还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这样学生阅读才更会有效率,对文章内容更快速的理解和领悟,学生阅读时要采用泛读、精度、重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既能扩大阅读的知识面,又可以全面了解文章精髓。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阶段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高度概括,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局部的内容到整体文章的泛读,要能够概括总结文章大意。中国文字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准确理解一篇文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汉字有许多的相近、相似的意思。一句话中的词汇,往往换个角度就会有不同的含义。要想准备把握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需要快速泛读文章,找出作者写作时候的关键段落来作为理解文章的突破点,这样就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阅读文章就有了理解方向。
(二)准确语言,简练表达
如果第一阶段是完成了“读”的阶段,那么这个阶段就是“写”,用准备的语言,简练的方式表达出来,要用通俗易懂,不能用模棱两可的词语,要把文章中心思想简练准确的表达出来。例如:一个齐国国君询问一个问题,军师听后,微微一笑点头说道:“然”。国君回去就琢磨半天军师“然”到底是同意还是反对,结果就思考过渡,积劳成疾,弥留之际就问军师“然”是不是这个意思,军师仍然是微微一笑点头说道:“然”。国君立刻断了气。
(三)举一反三,选择训练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对文章理解、表达有更好的认知,还要具有对学生延伸作用,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也是阅读后的创新。学生理解一篇文章,类似的文章也会理解,学以致用,一通百通。在高三最后的宝贵阶段,学生也要有选择行的进行阅读训练,根据真身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练习。
四、针对写作,加强阅读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离开阅读单独说写作是毫无意义的,阅读是写作的一个前提条件,写作是阅读后的深刻反思。箭要射的很远,弓就要很强力,“读书破万卷”方可“下笔如有神”。
五、结束语
高三时高中生涯的最后一年,也是复习总结高中生涯所学的重要一年,这一年的学习会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变化。教师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注重方法。总之,在高考冲刺的重要时刻,教师要总结以往教学经验,优化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高三阶段更有效率的去学习,为美好每天打下坚固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根林,邓华.《“整本书阅读”:应然和实然》,《中学语文》,2018年3月(总第783期).
[2] 严爱军.《高三整本书阅读与复习实践初探》,《中学语文教学》,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