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藏瑰宝 育人细无声——浅谈传统文化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8
/ 2

传统藏瑰宝 育人细无声——浅谈传统文化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

吴舜财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橘生淮南为橘, 生于淮北 则为枳”,无数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一个班集体的精神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精神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核心,它是一个班集体价值观的领航员,直接影响着班级学生的形成,而中华传统文化集中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气魄与精神,能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我们应懂得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传统文化这个瑰宝再次在德育工作中闪耀出炫目的光彩。

班级精神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纽带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大多数主体认可、遵循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思维方式”,【1】它隐藏在班级的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认知系统中,不仅对营造班级团结向上、活力四射的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约束、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而儒家文化以“仁”为基点,“性本善”为支柱,从这我们不难看出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德为先,正是这种道德至上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着重美德的弘扬和看重品德的教化,德育成为传统文化的一大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华传统文化被年青一代逐渐淡忘,文化传承意识淡薄,传统文化还一度被认为是“落后、庸俗”,但仔细品味其精华部分,尤其是中华文化里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当我们今天所遵从道德伦理受到“物质为先”的社会价值观的挑战时,显得尤为重要。

建设班级精神文化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传统文化本身就有德育功能,它们两者都是德育的“隐形工作者”,这就促使它们形成了联系融和的纽带。进入社会主义改革新时期,随着国家的伟大复兴的进行,传统文化再次被时代的浪潮推向前头,传统文化精华中发掘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相融和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趋势,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两者相结合的作用,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寻找寻路径。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构建班级精神文化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也是丰富多彩,如儒家以“仁”为核心,道家则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法家则讲究“功虽疏必赏,过虽近必诛。”的原则……仁爱、自强、公正、法治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亟需的精神文化,而这些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早已深深地烙下了印痕,只是我们并没有细细地去品味。我们有必要从这些传统文化中提炼出这些精华,让学生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并不落伍,并让之引以为豪,从而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传承文化的使命,让它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光发热,而其中积淀的诸多有益的文化精神如能融入到班级文化精神中去,成为班级主导意识,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必定能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远大的理想,成为一个“三观”端正的公民。

(三)打造特色班级精神文化,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在提倡创新发展的今天,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也不能因循守旧,中华传统文化为我们注入了新的动力,只要我们从中好好挖掘,必定能发现其中适合班级发展的精神文化,形成自己班集体的特色。新一代的学生追求个性的发展,传统文化融入班集体中,贴上自己个性的标签,更符合他们的精神需求,更能使他们为建设好班集体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构建班级精神文化的途径

(一)以和为贵,构建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儒家讲求“君子和而不同”,班级体内意见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同意一件事。因此,在引导班集体的舆论时,我们应该运用传统文化的“和”观念,教导学生可以有不同意见,但在人际交往中要能够保持与他人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营造班级和谐民主、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真正做到“以和为贵”。

(二)活动多样,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德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理论上,还要付诸实践,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才能让学生感受深刻。但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加上传统文化里的经典确实有些艰涩难懂、枯燥无味。因此,要吸引他们参与,首先活动要多样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构建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平台。

传统文化要做到多样化就要有有效的活动载体。例如班级可以举行“经典诵读”活动,在班会课开展“中华美德小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或者利用传统节日,以此为契机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端午节可以学包粽子,了解屈原的生平故事;中秋节、元宵节举办猜灯谜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清明节通过祭拜烈士的活动,感受烈士们满腔热血的爱国情怀……

(三)环境布置,营造传统文化的班级氛围

班级精神文化对学生来说,比较虚无缥缈,没有实质有形的物质,学生还是难以感受的。我们需要一些物质载体来体现班级的精神文化,并且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除了家里,学生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教室,一个良好的教室环境除了干净整洁外,还需要体现自己班级的特色、个性。作为教育者,要善用教室环境的布置,它是班级文化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如可以在班级的宣传栏经常展示一些由学生搜集的传统文化知识手抄报,可以是名言警句,也可以是小故事,更可以是经典名著的读后感……遇到传统节日更加可以做一些特别的布置,春节可以贴对联表达对来年的祝愿,清明节可以在教室的门楣上插柳条,中秋节可以挂灯笼增添节日的气氛……除此以外,网络环境也是学生最常停留的地方,建立自己班级的网页、博客或者Q群来宣传传统文化,也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四)制定班规,让传统美德成为班级的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其中一个体现就是制度的建设。中学生由于处于青春期,自律的能力较差,制定相应的班规是十分必要的。传统文化中的很多规矩条约都能为我们所用,比如:“人无信则不 ,业无信则不兴 ”所提倡的诚信,“一 粥一饭 当思来 之不易,一丝一 缕恒念物力维艰”所倡导的勤俭节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倡议的勤奋好学等等。这些都能成为我们的班规,让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学生的行为规范,约束学生成为一个自律、自强的人。

参考文献:

【1】徐 萍,初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现状与策略探究——基于昆山青阳港实验学校的调查与分析,苏州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2】王 涛,以传统美德为核心构建班级精神文化[J],中国德育2006(12)第6期

【3】蓝海燕,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融合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年第33期

【4】贺朝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班级德育中[J],《湖南教育A版》2017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