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医院 15007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微波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96例分为两组,电凝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电凝组患者行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对照组采用鼻腔填塞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电凝组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凝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及鼻腔黏膜恢复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鼻内镜;双极电凝;难治性鼻出血;临床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逐渐受到临床耳鼻喉科医生的广泛关注,但是其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相关报道较少[1]。本文观察分析了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微波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96例分为两组,电凝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其中,电凝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7.88±6.0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7.93±6.1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电凝组患者行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①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常规消毒铺巾,鼻内镜下清除鼻腔内的血性分泌物,然后以 0. 1%肾上腺素和 1%的卡因棉片进行局部麻醉;②由前向后、从上向下仔细检查鼻腔内黏膜,寻找鼻腔内部的出血点;③确定出血点后,以 22 W 的双极电凝镊电凝 3 s,直到患者鼻腔出血点及其周围的黏膜组织为灰白色为止;④如果患者在治疗前有反复出现的鼻腔填塞现象、鼻腔黏膜损伤或者鼻腔内肿胀,则在鼻内镜下电凝后采用拧成松散麻花状的硅酸钙敷料填充在出血点部位,3 d 后取出鼻腔内的填塞物。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鼻腔填塞治疗:以凡士林纱条对鼻腔自上而下、由后向前进行填塞,当纱条填满鼻腔后结束操作。如果填塞纱条后仍然有鼻血流至鼻咽部,则以锥形纱条继续鼻腔内填塞,直至填满,4 d 后将填塞物从鼻腔内取出,但如果仍有出血复发则再次进行填塞。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及鼻腔黏膜恢复时间。②临床疗效。治愈为治疗后原出血点出血停止,并在 3 个月内不再复发,鼻内镜检查发现原出血点部位的黏膜光滑,没有血管的扩张和血管断端,同时轻触出血部位的黏膜,没有出血现象发生;好转治疗后原出血点出血停止,3 个月内偶尔有出血,鼻内镜检查发现出血区黏膜糜烂及轻度血管扩张,但是较治疗前出血次数和出血量减少超过 50%;无效为治疗后3 个月内鼻腔创面无明显改变,出血次数及出血量没有减少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电凝组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治愈 | 好转 | 无效 | 总有效率 |
电凝组 | 48 | 33(68.75) | 14(29.17) | 1(2.08) | 47(97.92) |
对照组 | 48 | 23(47.92) | 17(35.42) | 8(16.67) | 40(83.33) |
2.2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如表2所示,与对照组比较,电凝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及鼻腔黏膜恢复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时间比较
组别 | 例数 | 术中出血量(ml) | 止血时间(min) | 鼻腔恢复通气时间(d) | 鼻腔黏膜恢复时间(d) |
电凝组 | 48 | 39.44±4.53 | 2.56±0.69 | 3.67±0.63 | 5.07±1.13 |
对照组 | 48 | 83.65±8.06 | 8.13±1.34 | 6.98±1.46 | 10.49±2.08 |
3 讨论
难治性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急症,老年人由于常伴发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代谢性疾病而造成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脆性增加以及收缩能力差,同时老年人的鼻黏膜萎缩、血管表浅,因此难治性鼻出血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2]。临床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原则是尽可能找准出血部位并以最小的创伤尽早稳固止血。传统治疗鼻出血的方式是在鼻腔中填塞凡士林纱布,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出血症状,但是由于鼻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的后部或者深部,通过鼻镜很难发现出血点,并且多次反复的填塞还可能导致鼻腔黏膜糜烂甚至鼻中隔穿孔,而进一步加重鼻腔的出血。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逐渐成为临床治疗难治性出血的一种新途径,双极电凝利用热效应封闭患者的局部病变血管而达到止血目的,通过电凝所产生的热能只聚集在电凝镊子尖端较小的空间,因而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会较大范围损坏鼻腔内部的组织。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原理是利用具有极性的物质分子,尤其是水分子的激烈震荡摩擦所致的高温,并通过高温的热凝作用使血管组织闭合[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电凝组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与对照组比较,电凝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及鼻腔黏膜恢复时间均明显降低。综上所述,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首选方式。
参考文献
[1]谢飞虎.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法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7):861-862.
[2]朱思翔.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微波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5):3776-3778.
[3]濮晓萍,黄骁健.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106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5):4916-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