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人民医院 642350
一位男患者因腹腔内及颈部多发肿块就诊,临床医生考虑淋巴瘤,取了颈部淋巴结做病理检查。HE切片出来后,我们考虑转移癌,而临床否认任何肿瘤病史。为慎重起见,我们建议患者做免疫组化检查,帮助确认是否为转移癌,同时寻找原发灶。在征得患者家属的意见时,患者的妻子疑问道:都做病理诊断了,怎么还做免疫组化?后经我们的耐心解释,家属半信半疑的同意了,最后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该患者为前列腺癌转移。这是临床医生没有想到的,在病理诊断的提示下,患者得到了正确的治疗。在病理科的诊断工作中,常有患者或是临床医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免疫组化检查?做病理咋还要做免疫组化检查?本文将与大家探讨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什么是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是有免疫学与传统的组织化学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技术,其是利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通过化学反应以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进而以明确病变组织的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并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研究。
实际上,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织检测技术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故免疫组化技术具有加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准确率高。
简单地讲,人体的每一类肿瘤都是由人体的不同细胞演变而来的,因此也或多或少携带这类原始细胞的特性。我们通过查找它所包含的原始细胞特性进而明确它是哪一种肿瘤,这具有循证医学意义,能够从根本上解除了以往病理检查只依靠经验诊断的瓶颈!
2、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能够病理细胞类型
免疫组化技术能够通过利用特异性抗体标记出病变细胞内相对的抗原成分,以此来明确病变细胞的类型,例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为甲状腺滤泡癌的敏感性标记物;细胞角蛋白主要分布在上皮细胞表面,故若见角蛋白阳性考虑病灶为上皮源性肿瘤;降钙素特异性抗体为甲状腺髓样癌的特异性标记物等。此外,部分病变细胞(如树突状网织细胞、黑色素下拨、表皮内朗格汉斯细胞等)在常规石蜡病理镜检是难以判断其病理类型的,而免疫组化技术能够有效弥补此不足支持,其能够清楚显示细胞的形体结构。
(2)能够识别细胞产物
免疫组化技术可将某些细胞产物设为抗体以制备抗原,用于标记相应的细胞产物,例如:在恶性肿瘤异位激素分泌综合症检测诊断中,内分泌细胞是会产生各种激素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就能够标记出激素类型,根据标记结果对内分泌性肿瘤进行功能分类。
(3)能够了解病灶的分化程度
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中,大部分抗体标记物均有特定的分布部位,例如:正常情况下,上皮细胞膜抗原会在细胞膜处着色,但低分化的乳腺癌是在细胞浆内见有阳性颗粒。再比如细胞角蛋白的含量与病变组织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性,即未分化或低分化的癌灶,其对于细胞角蛋白的着色较弱、含量也较少。
(4)能够鉴别病灶良恶性
对于病灶是肿瘤性增生还是反应性增生,能够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免疫球蛋白轻链抗体进行检测B淋巴细胞是多克隆性还是单克隆性,进而以此鉴别病灶的性质。例如:对于滤泡性淋巴瘤,有90%医师的滤泡细胞会出现细胞凋亡蛋白bcl-2异常表达,即bcl-2显示阳性;而在滤泡反应性增生良性病变中,滤泡反应中心无bcl-2分布,故bcl-2检测显示阴性。除了bcl-2外,核抗原ki67、周期素Cycling、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分子标记物均可用于评价肿瘤细胞增生程度,进而鉴别诊断增生病灶的良恶性。
(5)可以发现微小转移病灶
有部分癌灶在早期转移是会与淋巴管内的窦性组织异常增生而不易鉴别,而且在常规病理检查中要想在一个细胞组织中辨别出单个或多个转移性的微小肿瘤细胞的难度非常大,基本是不可能的。而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例如应用上皮性特异性抗体标记能够在一定程度发现微小的转移癌灶。除此之外,免疫组化技术还能够帮助转移性肿瘤寻找出原发瘤,例如:骨组织经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阳性细胞,可考虑为前列腺癌转移。
(6)判断肿瘤的起源以及分化表型
对于来源不明的肿瘤该如何识别一直是临床病理诊断的难题。免疫组化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外阴颗粒性肌细胞瘤,以往病理学研究认为其来自于肌源组织,但对此肿瘤的肌源性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显示为阴性,而神经源性则显示阳性,故表明了外阴颗粒性肌细胞瘤来源神经,有学者推测其来自于神经鞘细胞。此外,分化程度较低的肿瘤组织根据其细胞形态特点可分为小圆细胞肿瘤、梭形细胞肿瘤等,通过联合应用多种标记物均可明确各类型肿瘤的来源。
(7)能够明确肿瘤的分期
肿瘤分期的判断需要了解癌灶是原位癌还是浸润癌,有无侵犯血管、淋巴结等。而常规病理检查存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全面、准确第得到病灶的病理特征。而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可以取得明确的病理信息。例如: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清楚显示基底膜的主要成分,若免疫组化检测检测发现上皮性癌突破到基底膜的,可诊断为浸润癌,未突破到基底膜为原位癌。此外,应用荆豆凝集素、第八因子相关蛋白等抗原作为淋巴管、血管内皮细胞的标记物清楚地显示肿瘤病灶的淋巴管、血管浸润情况,利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预后。
(8)指导治疗和预后
首先,免疫组化技术能够帮助恶性肿瘤治疗用药的选择,例如如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受体的检测;胃肠道间质瘤CD117的检测等,根据免疫组化受体检测结果合理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其次,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基因、细胞增殖性标记物等表达情况也可以用于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例如: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阳性表达愈高,表明其肿瘤细胞愈活跃,恶性程度就愈高,预后不良;免疫组化检测性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经内分泌治疗后能够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乳腺癌患者若nm23基因蛋白免疫组化检测高表达的,表示其肿瘤转移瘤较低,患者预后情况较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受某些因素影响免疫组化检测会出现假阳性、假阴性情况而影响检测结果的诊断,其中,(1)假阳性:着色不均匀、背景着色、边缘效应(检测过程中组织边干导致边缘损坏或收缩而形成伪影)以及细胞组织中含有某些特定成分也会导致假阳性。(2)假阴性:①抗原修复方法选择不当:在免疫组化检测过程中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抗原特点选择合适的抗原修复方法,但若选择不当就会导致抗原变性影响结果;②一抗本身的问题:若免疫组化检测过程中使用的益康效价降低或失效也会出现假阴性结果。但随着病理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临床中针对免疫组化检测假阳性、假阴性发生原因已制定的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保证检查准确。
总言而之,随着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免疫组化技术已成为现代病理学诊断中必不可少的检测技术之一,特别是在判断肿瘤组织来源、分类以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