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规划信息中心,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关键时期的来临。近几年来,从我国国家层面对新时期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建设现在智能型、绿色低碳型、集约型方向发展。此外,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可以发现,中小城镇在城市与乡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全面推动中小城镇建设规划发展,能够全面推动我国城市以及乡镇的深化改造,而且也能对当前的“三农问题”“城乡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在此基础上就能够实现城乡统筹规划,而上述种种问题都需要建立在中小型城镇的良好规划设计基础上,只有全面推动中小城镇建设实现健康发展,才能够将新型城镇化建设里面渗透到中小城镇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
关键词:新型城镇;导向作用;中小城镇;规划
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积极地构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将极大程度地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对资源分配模式的创新。在推进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并积极地、全面地对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型城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
1新型城镇化内涵
1.1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是整个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中关键的目标之一。所谓的城乡统筹主要指的是实现大、中、小等各个规模城镇的统筹,在此基础上就能形成一体化的城镇结构。而在整个一体化城镇结构中,大型城镇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而且能够为中小城镇的发展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而且也能够通过大城镇的帮扶作用来全面推动中小城镇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在中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大型城镇也能够有所获益,这样就能够形成一种自上而下、循环往复的城市运行模式。另外,中小城镇的不断发展会被大型城镇人口形成一定的吸引作用,而中小城镇拥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大型城镇的一部分人口,通过这种功能就能够有效缓解目前大城市所面临的人口密度巨大的问题。当中小城镇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大型城镇与中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会产生太大差异,而由于中小城镇具有相对独特的地域文化,导致很多大型城镇的人口会在文化的吸引力下逐渐向中小城镇转移,这样就能够实现一体化城市结构中人口的均衡分布。
1.2发展转型
从传统城镇建设向新型城镇建设就是一种发展转型,在这种情形下,首先必须要针对传统城镇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在我国目前的城镇建设过程中传统城镇建设依然起到了主体作用,根据以往状况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城镇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诸如住房、交通、社会保障等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严重不足也困扰着城市建设发展。
由此可见,在传统的城镇建设模式下,城市环境会出现空间无序、环境恶劣、资源滥用等种种缺陷,这也可以充分证明传统城镇建设存在放线过于粗略的问题。其次,针对新型城镇建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型城镇建设完全来源于传统城镇建设,但是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新型城镇建设主要是在针对传统城镇建设弊端进行有效规避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不断改善传统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理论的角度来讲,在新型城镇的建设模式下,能够建设出一种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经济高效的城市运行环境,能够全面促进中小型城镇生活质量的提升。
2乡镇规划管理对中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作用
2.1乡镇规划管理和小城镇建设关系
小城镇建设作为完善当地经济体系建设、改造、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实现特色城镇化建设道路,缩小城乡差距,带领我国乡村走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对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农村发展、农民改造等农业现代化转型有着重要推动意义。为实现小城镇综合建设工作,从农业经济和群众需求、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调整。需要国家和相关基层政府,从乡镇规划管理和小城镇核心建设入手,立足于经济、人文、特色、教育、风貌等方面进行改善,提升小镇综合建设规划实力。
2.2乡镇规划管理对小城镇的影响和作用
在小城镇经济建设下,乡镇规划管理能够更为远瞻性、系统性地改善小城镇规划建设,巩固当代基层规划管理实力。在经济方面,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建设发展;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能够完善当代各项基础建设如交通、水利、农业、教育等发展,整合小城镇各项建设布局,建设多种先进高效服务设施设备;在环境方面,能够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更为科学化和持久化的“环境+人文”发展规划,加强环境整治,减少环境污染,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在特色文化发展方面,借助小城镇当地独特的人文魅力和历史文化,实现多种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小镇特色化发展。
3新型城镇导向下中小城镇规划新思路
3.1发展重点中小城镇,体现示范作用
在新型城镇导向之下的中小城镇规划实践中,首先必须要针对重点中小城镇进行大力发展,其主要的目的是有重点城镇目前存在的分布不均衡对中小城镇后期规划的影响进行最大程度控制。根据不同地区实际发展状况对重点中小城镇进行科学规划。例如我国东部地区一些城乡、镇、村当前存在的经济发展界限比较模糊的问题,但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下这种界限将更加明确。针对东部地区实际状况进行中城城镇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县城、城关镇、建制镇等一些重点区域进行进一步综合。另外,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异相对比较大,通常情况下都会将城关镇以及一些建制镇作为重点的发展区域,而针对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其基础条件较差,地广人稀;应充分结合实际状况给予适当的政治优惠,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经济状况进行科学规划。
3.2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农村社区的相关建设,积极地将公共服务推向农村社区,同时,将村民委员会更改成社区居委会,以此提升公共服务创新能力和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另外,健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相关制度,积极地推进基础设施、市场建设、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产业发展一体化的建设发展,促进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与城乡各要素的平等交换,从而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和工农关系,进而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最终实现城乡互动和互补的一体化经济发展。
3.3有序地实现农村人口市民化的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不仅要解决农民的身份转换问题,更是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民城市化所附加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农民子弟的上学受教育问题、农民的医疗报销问题、农民的居住问题以及其他相应的社会保障问题等。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需要对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制度进行全面的探索、改革和创新,通过赋予进城农民与市民同等的权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同等化,从而彻底地消除进城农民的一系列障碍。此外,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进城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从而提升农村人力的相应资本,有效地促进进程农民的稳定就业和收入的稳定增长,最终使进城农民能够在城市中得以稳定地生存和发展。
结语
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加注重经济、社会、自然三种因素的相互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导向下的中小城镇建设规划坚持以实际状况为发展出发点,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娉.城乡一体化导向下中等城市边缘区小城镇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王勇.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之路的思考——基于“价值”模型的视角[J].江苏商论,2015(11):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