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400054
【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瘤患者采取开颅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50例进行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为25例。参照组行开颅夹闭治疗,研究组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
结论:对脑动脉瘤进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临床效果更为理想,降低并发症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开颅夹闭;血管介入栓塞术;脑动脉瘤
前言
脑动脉瘤作为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发病率排在脑血栓以及高血压脑出血后,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及早的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为了找寻最佳的治疗方式,本文通过我院于收治的脑动脉瘤50例,评定治疗脑动脉瘤应用开颅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见正文展示。
1 临床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的形式将分为研究组(n=25)和参照组(n=25)。其中研究组男18例,女7例,年龄上限69岁,下限37岁,平均年龄在(43.7±8.5)岁;参照组男17例,女8例,年龄上限70岁,下限37岁,平均年龄在(43.96±8.7)岁,对比两组上述各资料,P值>0.05。
1.2 方法
参照组行开颅夹闭手术[1],即让患者平卧,进行全身麻醉,针对颅内动脉瘤采用CT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定位的观察,在患者的头部作一个弧形的切口,将皮肤、皮下筋膜一次性的进行清除,之后再对骨膜进行剥离,将皮瓣翻转一直到患者的颅底部,利用弹簧拉钩进行固定之后,将骨瓣小心的取出,这样有利于形成骨窗,之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观察和引导下,对于颅内动脉的位置进行确定,将动脉血管利用2个阻断夹子进行关闭,待动脉夹闭之后,在硬膜下置放引流管,并且将头皮进行缝合,引流管在2-4天之后再进行移除。
研究组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2],在正式开始手术之前,需要先对患者的血压进行观察,确定血压保持稳定之后,先给与鲁米那进行镇静,其后再将尼莫地平(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9405)进行静脉滴注,避免患者出现血管痉挛。完成以上操作进行全身的麻醉以及给予面罩进行吸氧,对患者的右侧动脉进行穿刺,并且放置6F鞘,将0.035的导丝插入其中,鞘头置放在颈内动脉内,插入微导管。依据CT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测结果,将导管的接头放置在最靠近颅内动脉瘤腔的地方。按照肿瘤的大小选择适合的弹簧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引导下电解铂弹簧圈,再进行栓塞的相关操作,一直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认动脉瘤被完全的清除干净,才能拔除导管,再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和包扎。手术结束之后,每间隔12小时就需要给患者注射5000U的低分子肝素,并且对凝血情况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测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分成效果显著,有效果,无效果,利用格拉斯预后对本次的治疗效果打分,当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的消失,患者能够自理,即可证实效果显著;当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仍然存在轻度神经症状,即可将其归类为有效果;当以上的情况没有任何改善,患者的病情愈发的严重,无法自理或者处于植物人,甚至死亡,即可证实无效果,计算公式:总有效率=(效果显著+有效果)/总例数×100%。
记录两组手术后的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实验患者的数据均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后的并发症率以(%)的形式表现,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差异(P<0.05),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 例数 | 效果显著 | 有效果 | 无效果 | 总有效率 |
研究组 | 25 | 16(64.00) | 6(24.00) | 3(12.00) | 22(88.00) |
参照组 | 25 | 10(40.00) | 5(20.00) | 10(40.00) | 15(60.00) |
X2 | - | - | 5.0936 | ||
P | - | - | 0.0240 |
2.2对比两组手术后的并发症率
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手术后的并发症率[n(%)]
组别 | 例数 | 脑积水 | 出血 | 脑血管痉挛 | 总并发症率 |
研究组 | 25 | 0(0.00) | 1(4.00) | 1(4.00) | 2(8.00) |
参照组 | 25 | 4(16.00) | 3(12.00) | 2(8.00) | 9(36.00) |
X2 | - | - | 5.7110 | ||
P | - | - | 0.0169 |
3 讨论
开颅夹闭对于动脉瘤颈夹闭率较为有效,但该手术需要进行开颅,对于患者的创伤比较大,手术后患者恢复也比较慢,并且脑脊液渗漏、脑血管痉挛等情况较高,手术风险也比较高,预后差。血管介入栓塞术则能很好的解决以上的问题[3],该手术是在血管内进行,不需要开颅,是通过对患者的颈动脉进行穿刺,将纤细的微导管置入在动脉瘤囊内或者是瘤颈区域,在利用微导管将柔软的弹簧圈送入到动脉瘤中,让动脉瘤充满,阻碍动脉瘤囊的血运无法正常运行,这样能够减少破裂造成出血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避免了对患者的伤害,临床应用较多。
综上所述,对脑动脉瘤进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并发症率得到明显的减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时雷.开颅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3):205-207.
[2]张睿,陈灿中.开颅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1):299-300.
[3]何强,许进.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术与夹闭术的对照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14(11):57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