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418000
【摘要】目的:应用中医治疗方式对行硬膜外麻醉术后疼痛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和参照组,其中实验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有患者73例,参照组有患者44例。实验组根据病情程度可划分为轻症组、中症组和重症组。三组治疗方式分别为镇痛1号方、镇痛2号方,镇痛2号方。参照组均给患者应用曲马多对症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均不存在明显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轻症组:1.47±0.01),(中症组:2.21±1.12),(重症组:2.34±0.25)相较于参照组(4.12±0.78)明显较低,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对行硬膜外麻醉术后出现后背疼痛症状的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方式,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感。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术;后背疼痛;中医治疗
硬膜外麻醉术麻醉效果较好,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可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降低手术风险。但是其自身存在一定副作用,术后疼痛发生率较高,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折磨[1]。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应用中医治疗对行硬膜麻醉术后出现后背疼痛的患者的临床效果,下面是具体探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17例我院行手术前应用硬膜外麻醉且1周后出现腰背疼痛患者,患者选取时间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之间。将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共有患者73例,按照病情程度划分为轻中重三组,分别有22例、21例和30例。男性和女性分别为有53例和20例,最大年龄为90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年龄平均值为(34.2±1.36)。参照组共有患者44例,其中轻、中、重型患者分别有14例、10例和20例。男性和分别有34例和10例,最大年龄为89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年龄平均值为(34.1±1.35)。两组性别、年龄等方面并不存在加大区别,P>0.05,可做分析和对比。
1.2方法
实验组轻症患者采用1号方治疗。药方组成成分有炙甘草、川穹各6g;当归、党参、白芍、熟地、川断、杜仲各15g,地鳖虫9g,红枣20g。中症和重症采用2号方治疗,乳香、桃仁、蜣螂、地鳖虫各6g,红花和全竭各3g,稀签草15g,牛膝10g,一天一次,早晚各服一次。
参照组采用曲马多对症治疗,每次给患者于静脉处注射0.2g,每日一天。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利用视觉模拟评分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最高为10分,以4分为临界值,4分以下表示患者疼痛程度为轻型,4分以上但未超过7分疼痛程度为中型;7分以上疼痛程度为重型。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中医治疗临床效果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表示形式和检验方式为( ±s)表示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形式和检验方式为(n,%)和卡方检验,组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对比差异,P<0.05。
2结果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T=15.8728;7.9843,12.0609;P=0.0000,0.0000,0.0000 。数据对比详情见表1。
表1.对比实验组和参照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s)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轻症组 | 22 | 2.62±1.27 | 1.47±0.01a |
中症组 | 21 | 5.32±1.16 | 2.21±1.12a |
重症组 | 30 | 7.19±0.27 | 2.34±0.25a |
参照组 | 44 | 6.2±1.39 | 4.12±0.78a |
注:治疗后,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aP<0.05。
3.讨论
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疼痛可能与手术穿刺引发的无菌炎症有关,患者行穿刺后,离体韧带组织后发现部位细胞核被溶解,溶解的细胞核会改变组织胶原化,从而使患者穿刺位置细胞发生肿胀
[2-5]。
目前临床治疗方式有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西药治疗主要应用药物是曲马多对症治疗,通过肌肉注射治疗方式从而实现缓解疼痛、控制病情的目的。但是此种治疗方式药效无法持久,缓解疼痛的时间有限,且长期服用患者易产生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不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而中医治疗可弥补西药治疗的不足,本文治疗轻型疼痛应用的1号方,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可补肝肾、强身健骨,从而有效止痛。2号方可清除瘀血,抗炎和补充能量,具有消除病症、修复韧带功效,适用于中型和重型疼痛患者。
本文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后参照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尤为明显,P<0.05。由此可见,应用中医治疗方式明显优于西药治疗方式,可改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减少病痛折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有效消除炎症,修复患者损伤韧带,安全性和实用性均较强,广受患者欢迎和喜爱,应用范围较广,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的身体康复进程,减少患者负面情绪,在临床上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振彬.中医镇痛方分型治疗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疼痛的临床观察[J].心理月刊,2019,14(04):124.
[2]刘敬敏.中医镇痛方分型在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疼痛治疗中的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2):4-5.
[3]孙建.硬膜外麻醉后的腰背疼痛的中医镇痛方分型治疗效果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1):92-93.
[4]刘艳阳. 不同方法治疗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疼痛的临床观察[C]. .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中国中药杂志社,2016:1635.
[5]余建明,王云卿,曲丕盛,王振,郑琦.中医镇痛方分型治疗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疼痛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08):982-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