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3
/ 2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闫科伟

[摘要]虽然近些年我国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比较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一些水利工程方面,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目前,实际在开展水利工程作业的时候,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周边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这与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冲突。人们想要得以繁衍发展,必然离不了水的存在,但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水资源越来越紧张,调水工程也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我国工业领域的飞速发展,水土流失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变得越发恶劣,为了尽可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使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就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基于这一情况,本文就针对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水土保持修复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希望可以对我国的持续性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应用

引言

国家想要顺利地开展工程建设,就必须要合理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重大的一项因素就是水土保持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很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一-情况, 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管,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这样才能使水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水利工程设计中水土流失的特征

1.1以点或线状分布的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占地施工的面积比较广,并且多修建于偏僻的山川、河流地区,施工及其的不便利。在施工的过程中周围附近的植被会遭到破坏,植被减少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且当水利工程水库、大坝的修建时,地表的原态遭到了破坏,大面积的地表裸露在外,也会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在经过山地、谷地等地方修建时,水土流失的维护工作便很难展开。

1.2被破坏的植被难以恢复

由于水利工程的永久性的大量占地,这会导致土地一直受到建筑物的占用,土地被建筑物所固定和长久的占压会直接的导致当地的植被无法恢复,使得水土保持的性能失效。现在的建筑多为混凝土的构造,长期的占用,会导致土地的肥沃程度降低,植被恢复的可能性极低,难度也十分大。

1.3水利工程设计的多样化,造成多种形式的水土流失水利工程设计涵盖了防洪、港口、环境、农田等多类别的项目,而导致的水土流失现象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由于在建设的过程中引发的水力作用、重力作用会引起多种侵蚀的状况发生,山体滑坡、塌方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严重的会引起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作用

2.1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生态修复能够促进植被的生长,使得植被有所增加,提高土壤的肥沃力,使得土壤的蓄水功能能够有所提高,有效的防止了水土流失的发生。水利工程的修建是为了除害兴利,对于地下水和地表水起到调控的作用,加强生态的修复,平衡生态环境,能够更好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河床的压力。

2.2促进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

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控制和调配水,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导致的水土流失情况依然很严重,并且水中的泥沙含量十分多,导致了水资源总量的减少。通过生态修复之后,能够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让水库中的水资源更加充足,提高蓄水量,不仅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期限,还能够让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分析

3.1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针对不同自然因素所导致的生态退化现象,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针对水资源较好的地区,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修建水利工程、引地表水或打井实行节水灌溉;实行全年或季节性禁牧措施,形成利于植被恢复的综合环境,将生态退化地区划分为若干区块进行有效修复。

3.2过度垦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方针要求,2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发展生态林草,严格限制农田的开垦,做好生态植被保护工作:针对15°以下的坡地,可根据近水、近村、近路的原则,实行坡改梯,在保证人均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实行水土保持耕作,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针对由于樵采导致退化的生态系统,可实行封山育林政策,封闭时间的长短会受到生态系统类型、受损程度、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乔木、灌木林、草地生态系统的封闭时间为8年、5年、3年,并在封禁的基础上,补种树种和草种,同时实现传统生活能源结构和薪柴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善和创新,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节柴灶,实现能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3.3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实施的重点在于减轻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实现河流形态的多样性发展,确保河流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的及时恢复,尽量保持河流的弯曲度。构建主河槽和护堤地在内的复合断面形态,设置相应的马道,若条件允许的话,可实行季节性河道。

3.4经济过度开发生态修复技术

实行粮果和林果的立体间套种植,充分利用山地的自然坡度进行开发: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可实行土地轮作制度,大大提高土地种植物的产出率和转化率;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结构进行模拟,建立循环利用经济的模式,实现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样化利用:通过产业链间组合效应,可加大对水土保持型生态村和生态小地域建设模式的研究力度。

3.5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

对于正在开发建设的水利工程项目已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应立即停止项目建设,并利用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乡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以此来获得良好的水土流失控制效果;对弃土弃石区则应加强表面的生物覆盖,通过植被恢复促使工程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基本控制。

3.6减少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其原有生态系统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减少对现有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原有生态系统是最有效的生态修复途径。水利工程施工扰动面大,原地表植被被扰动破坏后,将散失其生态功能,被施工裸露地所取代,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增加植被重建难度。水利工程施工虽然在征地红线范围内进行,但并非红线范围内可以随意进行施工扰动。施工中应避开植被良好区,控制施工占地,提高场地重复利用效率。

4总结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已被参建各方所重视,打造绿色水利工程已成为水利人的奋斗目标,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扔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士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 袁立恒.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9(06)

[2]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士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 黄桂云.张国禹,吴笛.绿色环保建材. 2019(10)

[3]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喻兰北京农业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