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314500
摘要: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还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高中体育教师应结合自身在常规体育课堂教学、校本选修课程开发开设等教学实践,从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两方面探讨深化课改背景下如何全面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师生合作共建高效、和谐的高效体育课堂。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师 人文素养 专业素养 高效课堂
一、深化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堂的得与惑
在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为高中体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体育课堂呈现出许多喜人的新气象。首先,“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体育课堂中得到了积极的贯彻落实。 体育课程的目标不仅在于提高所学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全面发展体能;还在于将技能与认知、情感乃至行为等有机结合起来,塑造学生健全的心理,培养其积极的自我价值认同感,提高社会适应水平。
其次,高中体育教师对自身定位有了明显转变。越来越多体育教师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比如许多体育教师在上好必修课程的同时,还想法设法经营好自己的自留地——开发开设各式各样的校本选修课程。
第三,体育课堂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体育课程设置了全新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师生共同构建体育课堂。同时,体育课堂教学的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正在逐渐实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统一、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以及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程改革使得高中体育课堂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的同时,也正悄悄改变着每一位体育教师。当然体育老师也面临着一些普遍的困惑,比如课程改革后,到底怎样的一堂体育课才能算得上是一节好课?体育课上该如何协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两者的关系,做到相得益彰?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该如何做到兼顾个体差异性?如何实现自身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体育教师如何开发开设高质量的校本选修课程?面对课程改革的大潮流,普通一线体育教师该如何调整自我、准确定位等等。
二、高中体育教师的守与变
1、确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而且要特别注意对本课程的新科技、新文化的渗透。在健康水平上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体育保健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要学有所长,形成基本的体育能力,养成体育意识和习惯 。
2、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追求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追求“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 3、注重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对学生体育感情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原有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在一定范围内自己选择运动项目。这样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需求,激发学习动机,培养体育兴趣、体育意识和特长,在一定程度上使因人施教、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通过高中体育学习,使学生能掌握2~3项自己喜爱的运动技术、技能,既发展学生个性,又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活动和享受体育活动的方法,为终生坚持体育活动奠定基础。例如,对晨练活动的改革,在寄宿制学校一般都会出早锻炼,但内容和形式上比较陈旧,以全校为单位,长期集体做一套操或追求整齐划一的集体跑步的做法,难以激发学生参加晨练的欲望。为此可以打破原来“整齐划一”的做法,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有氧健身跑练习,由学校规定多条健身跑路线,规定一定距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跑的线路、速度和距离,这样可满足学生对晨练的欲望。
三、高效体育课堂的思与行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开放、灵活”的课程观,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帮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习得运动技能,养成运动习惯,涵养健康意识,以走向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2、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参与”的学生观。思考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让不同水平层次、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在学习中领略成功,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教学内容分层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综合化,应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追求。
3、体育教师自身需要“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并重。以往体育教师有精田径的、精篮球的、精排球的等等,呈现“专而不全”的素养结构。新课程对教师的素养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专业技能要全面;二是科学文化知识要深厚;三是要懂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尤其要关注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四是现代教育技术要精,体现“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要求。这就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体育教师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1.周洪生:《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2.唐宏贵:《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结构与社会评价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施芳芳、常德胜:《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7年02期;
4.蔡建丰:《论新时期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2007年11期;
5.张正中:《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结构及其优化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