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块式混凝土隔微振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2
/ 2

大体积块式混凝土隔微振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李波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工程总承包部 北京 100088

摘要:本文基于实际建设项目,从建筑材料技术指标、混凝土工程技术指标、钢筋工程技术指标、模版工程技术指标等几个方面和基础底部采取原土回填压实→150 厚 C20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 P6→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4+3→50 厚C20 细石混凝土→C30 抗渗混凝土→洁净工程面层的工艺、基础两侧采用的原土回填压实→100 厚聚苯板→50 厚C20 细石混凝土→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4+3→20 厚 1:2.5 水泥砂浆找平层→C30抗渗混凝土及梁与防振基础交叉节点处的施工做法工艺等方面系统的阐述了采用大体积块式混凝土隔微振基础施工技术及其施工过程中各方面所必须控制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隔微振;基础;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科研楼作为科研中心,包含了各类实验室、学术活动室以及其他公共区域,主要满足多种试验和其他学术活动等需求。工程总建筑面积为 107878㎡,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80462 ㎡,地下建筑面积 27454 ㎡。包含子项为科研楼(地上六层,地下二层)、中试孵化楼(地上六层,地下二层)、宿舍楼(地上十二层、地下一层)、食堂(地上三层)、门卫(地上一层)、气体站(地上一层)。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2 微振的控制

2.1 设计选址阶段

在选择科研楼、实验楼建设基地时候,应避开交通运输干线、有重大工业、工作车间以及政府规划长期施工的底短;在总体布局上应将产振动源的设备与实验楼隔离开各置一侧,是设备产生的振动对实验室内高精密仪器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2.2 施工阶段

施工过程中,采用为防止振动的对实验室内高精密仪器的影响,必须采取减振、隔振、阻尼等措施。减振即是振源与机器设备之间增加隔振材料来实现减振振,用以减小振动对机器设备、实验仪器的损害。从减振的角度看,就是将机械振动的能量转变为热能或其它可以损耗的能量,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

3 隔微振基础的施工工艺

3.1 隔微振基础工艺

3.1.1 原土回填压实

填土前,应将基底表面上的垃圾或树根等杂物、洞穴都处理完,清理干净。检验各种土料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填土应分层铺摊。用素土分层压实, 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3。

3.1.2 150 厚 C20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 P6

根据防微振区域内有洁净、电磁、温控等严格环境要求,同时确保防微振基础的整体刚度不会因为潮渗发生变化,需要在回填土上部设 150mm 厚 C20 抗渗混凝土,并确保抗渗等级达到 P6 级别。细石凝土垫层为 150mm 厚 C20 混凝土必须一次性浇筑完成,不能留有施工缝。

3.1.3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4+3

施工前应清理基层缺陷,基层含水率不大于 9%,涂刷专用底子油并充分干燥后再施工。具体工程施工以及细部构造应按照工程的防水设计、验收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

3.1.4 50 厚 C20 细石混凝土

待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4+3 工序做完并检查验收完成之后,再浇筑 50 厚C20 细石混凝土。

3.1.5 C30 抗渗混凝土

大体积防微振基础混凝土材料选用 C30 抗渗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一次性浇筑完成,不容许留施工缝。浇筑采用斜向推进、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浇筑厚度500mm 左右,由远端向泵方向斜向推进的方式组织施工;基础顶面混凝土分两次找平,第一次随振捣随找平,表面还留有部分水分时立即进行第二次找平,并随即覆盖塑料薄膜,以免因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导致干缩裂缝出现的几率增加;防微振基础浇筑过程中由一次到顶斜向分层,砼浇筑统一由一侧向另一侧进行,以保证砼泌水、浮浆流向一致,便于砼浇筑过程中有组织地抽排;浇筑前,预先准备足够的潜水泵及配套的排水软管,在浇筑过程中置于泌水流向位置抽排,大量泌水时使用功率为 3-4KW 的潜水泵抽排,小量泌水采用小功率软轴泵进行抽排;浇筑过程置中若遇到下雨天气视现场情况增加排水泵。

3.2 隔微振基础侧向工艺流程

3.2.1 100mm 厚苯聚板

由于苯聚板具有微细闭孔的结构特点在用于基础的保温的同时对水平方向的微振亦可起到一定阻隔和减振的效果

3.2.2 20 厚 1:2.5 水泥砂浆找平层

将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4+3 面层上局部高低不平的部位按照 1:2.5 的坡度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整平,有利于在其上面铺设 C30 抗渗混凝土。

3.2.3 地梁与防震基础交叉节点处的施工做法

首先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支模前,将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交叉相穿的地梁包裹 2cm 挤塑板,待挤塑板包裹完成并验收合格后须做 4mm 厚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验收合格后在浇混凝土中需预留上止水条安放槽,拆除模板后,清除表面使缝面,无水、干净、无杂物,最后将止水条嵌入预留槽内,完成地梁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交叉处节点的施工。

4 隔微振基础主要技术措施

4.1 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指标

本工程中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筋、H 型钢、焊条、防静电地板等。大体积防微振基础混凝土材料选用 C30 抗渗混凝土,根据防微振区域内有洁净、电磁、温控等严格环境要求,同时确保防微振基础的整体刚度不会因为潮渗发生变化,需要在回填土上部设 150mm 厚 C20 抗渗混凝土,并确保抗渗等级达到 P6 级别。防微振区域防静电地板正常使用荷载为 5KN/m2. 防微振基础与普通地面的柔性连接采用树脂胶泥均匀填充,上部设密封金属盖板或金属扣件;为保证洁净,防微振基础表面采用环氧树脂材料,细磨平整达标后,保证施工完毕顶面标高为土 0.00m(误差小于土 2mm)。

4.2 混凝土工程技术要求

(1)防微振基础垫层底部填覆土回填过程中,应注意做好排水,防止局部不均匀塌陷,并应会同勘察、监理等有关部门进行阶段性环刀取样。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监理方和图纸深化设计单位进行会审。

(2)防微板基础工程的分割工作面应以建筑结构填土满足防微振基础施工的高度为准。如 A117~A119 房间防微振基础的工作面为-2.000m,其它基础应为-1.500m。

(3)混凝上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棒要求快插慢拔,保证振捣棒下插深度和混凝土有充分的时间振捣密实。振捣点的间距按照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 倍一般以 400~500mm 进行控制。振捣时间控制具体以砼不再下沉并无气泡产生为准。

(4)钢筋密集处要求多次振捣,保证该处混凝土密实到位,注意不要一次振搗时间过长,防止局部混凝土过振离析。在预埋件钢筋和钢筋交错密集区域, 需用粗钢筋棒辅以人工插捣。

4.3 钢筋工程技术指标

钢筋采用绑扎或搭接焊。采用搭接接头的钢筋其搭接长度除设计要求外,I 级钢筋为 35d,Ⅲ级钢筋为 45d,相邻接头错开 1.3 倍搭接长度。采用搭接焊接头长度:单面焊 10d、双面焊 5d(d 为钢筋直径),同一截面焊接接头<50%,接头错位距离大于 35d,且不小于 50cm。

结论及建议

本项目隔微振基础的施工采用大体积块式混凝土基础的方式,严格按照建筑材料技术指标、混凝土工程技术指标、钢筋工程技术指标等方面技术要求进行施工,采用原土回填压实→150 厚 C20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 P6→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4+3→50 厚C20 细石混凝土→C30 抗渗混凝土→洁净工程面层的工艺。本人认为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按照本文阐述的隔微振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施工控制,将会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节约工期和成本。

参考文献

[1]王奥运,刘晶磊,温孟瑶, 等.频域条件下轨道交通混凝土微型隔振桩隔振特性试验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9,37(3):27-32,46.

[2]丁沛.基于基础隔震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