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天福街道中心幼儿园 264400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近日来,听了彭教授和廖教授的《指南》中关于科学领域的解读,对于之前工作中的儿童观教育观进行了反思。
在生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班上学期的一段时间,班上的小朋友总来告诉我说不知是谁把直饮机的排水管给拿了出来。我推断这个小朋友肯定是在非集体盥洗时间把管子拿出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乐乐总喜欢单独去洗手间,在我悄悄观察后发现乐乐每次进去都示意性的方便一下,然后快速走到有排水管的水龙头下摆弄着排水管的同时,不时的看着直饮机。当时的我制止了这件事情。
产生问题的原因:
没有用温和的态度给孩子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此时的制止打断了乐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这种兴趣正是孩子科学探索的重要内在驱动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准备如何改变?
在恰当的时间,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单独找乐乐在轻松的氛围下蹲下来拉着孩子的手告诉他老师不会批评他,问问他总是去摆弄排水管的原因。
让乐乐自己在班级中交流为什么总是玩水,让全班幼儿讨论饮水机的有趣之处,根据孩子讨论的话题兴趣点生成新的研究问题。
根据新的研究问题孩子们搜集材料,交流,研究,验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幼儿养成热爱探索的好习惯。
集体教育活动中科学探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集体教育活动中总以孩子知道问题的结果作为一节课目标是否达到的依据。在科学教育活动《看谁滚的远》中,验证在相同坡度的坡道重量重的滚的远还是重量轻的滚得远的这一结论时,孩子们经过反复的验证都与书上的目标和结论不一致,反而是重量轻的滚的远。孩子们经过多次验证,放弃了探索。
反思这个活动中,孩子放弃探索的原因。
没有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而是生硬功利的照搬教材以达到实验结果为目的。
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和活动预想。在坚持真理的前提下提供材料、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方面没有考虑周全导致实验结果不同,而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进行探索。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准备如何改变?
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在生活中提供适宜的坡度和不同重量的材料让儿童自主探索,让幼儿熟悉材料。
在集体交流过程中回顾自主活动过程中相同坡度不同物体滚得远近的实验结果,激发全班幼儿兴趣,准备材料在活动室中共同探索。
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查阅大量材料预想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影响物体滚得远近不同的受不同因素分析。同时孩子操作的过程中不害怕孩子做错,要注重孩子的实验过程中的经历,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在孩子实验过程中加以指导。
让孩子通过记录形式展示并说出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归纳总结。表扬孩子实验过程中坚韧不拔的探索勇气,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素养。
集体教育中数学探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班下学期的一节《梯形宝宝做游戏》,教育活动目标是认识不同种类的梯形感知梯形不受摆放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这节教育活动中给孩子们提供了用卡纸剪成的等腰、直角等类型的梯形,采用反复出示教具、提问、练习等方式让孩子认识各种类型的梯形。活动结束,提问过程中我感觉孩子们掌握的很好。可是过了几天再问孩子,孩子又分不清是哪种类型的梯形了,当时的我不知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我的反思:
听了廖教授《指南》中科学领域7-2数学方面的解读,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依靠各种活动中获得感知经验来学习的。反思孩子之后没有彻底掌握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没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得直接经验。
在本节教育活动中应该采取以下方法:
玩一玩:
提供不同形状的图形宝宝坐垫,(幼儿已知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未知的梯形)让幼儿自主选择,并说出自己的坐垫是什么形状,激发幼儿探索图形的兴趣,引出孩子不认识的梯形。
找一找:
让幼儿说一说老师演示的梯形长什么样子,分类找出相同特征的梯形,认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普通梯形。
做一做:
幼儿拿出活动开始时提供的可操作的小泡沫垫子(不同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让幼儿自由观察、探索、拼摆,知道别的形状也能拼成梯形。
绘本数学探究中存在的问题:
小班的阅美惠绘本故事活动中的一节《送大乌龟回家》的教育活动中包含数学方面的内容是让小朋友通过帮助送大乌龟回家的过程感受方位、力量大小的关系。这节教育活动中我给孩子们讲完故事,根据故事提供了装满沙子的大箱子。由于时间的原因让其中的几个幼儿上前面感受合力就能搬动箱子,搬箱子的时候力量要往一个方向用等数学方面的知识。提问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知道怎样回答。但是我发现在小朋友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结束收大型积木的时候,孩子们是一个一个收的,浪费了很长时间。并没有和同伴合作把积木一起运到玩具箱里。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并没有运用到生活中去。
我的反思:
今天听了廖教授《指南》中科学领域数学方面9-2的解读,其中讲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幼儿对数与量之间需要生活的理解来建构。反思孩子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体验到的经验并没有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因为课堂中只让几个孩子体验和感受而大多数孩子缺乏亲身的体验以及在生活中的理解和运用。
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玩一玩:
将不同重量的大型积木,投放到户外自主游戏区,让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实际的操作多玩玩,感受不同积木的重量,体验同伴之间的合作搬积木与自己搬的不同感受。
比一比:
在《看谁运的快》之类的游戏中,(如游戏中投放一些相同形状和重量的大型积木,一组孩子自己运送,另一组孩子合作运送)让幼儿感受合作运送力量大,方向往一处用才能快速完成。
家园动一动:
家园合作,在和爸爸妈妈去超市的过程中体验自己提东西和与爸爸妈妈一起提的不同感受。
孩子的眼中,大千世界处处充满着神奇的乐趣。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希望能通过我的反思让孩子们在今后的探索过程中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动手操作,真正能实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让我们一起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认真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为什么”,和他们共同寻求每一个“小问号”背后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