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新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袁婧威

承德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对齐进行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论文主要对当前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中新技术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检测控制措施。

Abstract: At present, food safety problems emerge in endlessly in China, 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nduct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food safety. The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the curren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of food microorganis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detec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关键词】新技术;微生物;检验检测;食品检测

Keywords: new technology; micro-organism; inspection and testing; food testing

1 引言

在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和科研工作中,为了了解生产部门的卫生质量或查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工作场所及产品卫生问题,均需综合分析样品采集和检验结果,才能找出规律或做出综合分析评价,作为指导工作的依据。在食品安全事故中,为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需准确地进行样品的采集,为判定食品的污染途径提供科学的依据。

2 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内容

首先,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落的检验。食品中受污染程度指示菌落检验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菌落总数检测。在处理食品以及生活饮用水之后,将其放置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相应的培养,随后针对1g食物或者是1mL水中所包含的菌落个数进行相应的检测以及计算,从而得出食物和生活饮用水具体受污染的程度。第二,大肠菌群检测。大肠菌群是指在37℃的环境中经过24h的培养之后,可以发酵乳糖等需氧或者是厌氧类型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杆菌,其最为主要的来源为人类以及动物的粪便,因此在实际的检验中通常情况下可以作为食品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次,食品中致病菌落检验。在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标准中,对于一些致病微生物的具体数量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除去上述针对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落的检验之外,还需要对诸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进行相应的检验[1]

3 新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应用

3.1 PCR检测技术

PCR检测技术作为近年来最常见的一种新兴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其又可以根据其所加入的引物数量的不同,分为常规的以及多重的PCR检测技术。我们先来说说常规的检测方式。首先需要准备一定的引物,并在其中加入事先准备好的DNA模板,在两者充分地混合之后,再在其中添加适量的聚合酶并进行催化。随后其DNA片段就会不断地得到扩增,并随着其周期的增加,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食品当中原先存在的各种菌类都能够被有效地检出,甚至能够达到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检出率。由此可见,这一技术十分适用于我国当前的食品检测需求。除此之外这一PCR技术也有一项多重检测的方式,其与常规检测的区别仅在于,进行这项检测的时候,需要在其中加入更多的引物。且经过了多项实践研究的证实,相较于常规的检测手段,此类检测方法更能够提高检测的有效性,尤其是能够为检测站节省不少的步骤,从而降低检测成本。但是与此同时,其也存在着敏感度不高的问题,需要获得实践的不断补充,以此来提高其全面的检测水平。

3.2 微量生化法

首先是电子阻抗法,这种方法依赖于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具有众多的优点,例如可重复多次检测、抗敏感的能力较强,而且反应速度很快,这一方法在酵母菌、大肠杆菌以及乳酸菌的数量检测方面的应用较多。其次是微热量技法,众所周知,微生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大多数都会发散不同程度的热量,根据生成的热量容量的差异性,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进行区分,这就是微热量技法。最后是放射测量法,顾名思义,放射测量法应用到了放射技术。所有微生物体内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将含有放射性的标记物标记在这些物质上,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含放射性的碳水化合物在数量上具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和检测,可以对微生物的数量进行鉴定[2]

3.3 免疫学检测技术

在多种多样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当中,免疫学检验技术手段一直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之所以能够产生作用,主要借助的还是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当中的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然会出现的特异基因。只要借助抗原和抗体之间必然存在的某种特殊反应来对这一特异基因进行检测,就能够取得显著的检测成效。而作为这一技术的代表,免疫磁性球法历来受到重视。一方面具备了免疫学的特异性,另一方面也兼具了固化试剂的特点,在这两者的共同支持下,形成了快速和准确的检测方式。当应用了这一技术之后,我国的食品检测事业也能过获得较大的水平的提升。而在当前各类送检的视频样本中,采用这一技术进行检验的,除了肉类之外,还有水果蔬菜等等。

3.4 质谱技术

质谱技术通常应用于对海产品中的细菌的检测。海产品是沿海地区城市人们最常食用的食物种类之一,其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其在海水里生长,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众多腐败菌,如果未经过微生物检验直接食用,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利用质谱技术对海产品进行微生物检验,是很有必要的。质谱技术出现的时间相较其他技术而言较晚,是在科学技术取得较大进展,以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理论等一系列新型理论相继出现,被人们称之为后基因这一时代被创造的。这一技术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在检验过程中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其工作原理是,先对待检测样品中各种各样的细菌进行种类区分,按照质谱上的不同显示,对微生物进行识别,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采集到的信息,形成光谱指纹图谱的提取峰表,其包含了检测到的各个菌类的信息,一些特征较为特殊的菌种,可以将这种特征作为区分的依据。质谱技术往往用来检验腐败菌,但在革兰氏阳性致病菌的检验方面也有应用。除此以外,质谱技术还被用于动物源双歧杆菌的分类。

4 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的有效措施

4.1 提高采样人员业务水平

微生物学样品采集对抽样人员、采样人员以及制备样品人员均要求具备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无菌操作、灭菌等相关专业知识;样品采集过程中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样品间的交叉污染,保证样品的一致性和代表性,因此,采样人员应熟悉微生物样品采集抽样的基本知识,并经过组织专业培训取得微生物上岗证。现场抽样或采样时,必须有至少2人参加,并对抽样或采样工具如剪刀、镊子、勺子等进行严格消毒或灭菌。采样时需穿白大褂或指定用无菌工作服,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做到无菌操作采样,采样完成后立即填写采样记录,尽快送达实验室[3]

4.2 规范微生物检验环境条件与设备

实验环境要科学合理,并达到相关的卫生标准,这样既能够降低有害细菌传播的可能性,又可以避免相关检验人员受到原菌的感染,还能最大程度上为食品微生物检验提供良好的环境。具体的办法是:首先,进行实验室分级,分级所依据的标准是食品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其次,将实验操作区同实验室严格分割开。再次,保证检验所需的各类仪器、设备的合理安置。最后,派专门人员进行实验室的日常清洁、管理工作。

4.3 实际检验过程的控制

在食品微生物的送检直到最后的检测结果诞生中包括的各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并且对各个环节做出相应明确的要求,借此来保障检验人员所使用的检验方式以及步骤可以完全与现行的标准规范契合,并且实行严格的监督机制,确保不会在操作中随意地更改步骤。同时还可以提升质量检验以及监督工作的力度,比如可以开展不定期的样品抽检工作,保障食物样品在内部的流转可以得到最为详细,全面的记录。检验中所用的试剂也需要保证其在有效期限内,确保其符合检验工作要求之后才可以将之用于检验。

4.4 注重食品微生物的采样工作

食品微生物检验具有微生物种类庞大而复杂的特点,这就决定了食品微生物检验所需要的样本巨大问题。种类齐全、数量足够的样本决定了检测结果具有普遍性,要将各种潜在的致病微生物均检测出来。在采样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需要检验人员在同一批次抽样过程中收集尽可能多的样本种类,同时开展各个批次的样本收集,最大限度地获得种类齐全的样本。

5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注食品安全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有助于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在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对这些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并采取其他相应措施,提高微生物检测水平。

【参考文献】

[1]冯秋芳,崔虹,吴芳媛等.新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7(32):20.

[2]陈雯雯,段文峰,刘洋等.新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应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5(1):121-126.

[3]刘昊炜.新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应用[J].粮食流通技术,2016(1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