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体外膈肌起搏治疗的应用情况。方法:本研究中的46例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我院进行治疗,依照一比一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体外膈肌起搏治疗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异常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舒适性。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体外膈肌起搏;常规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案主要为平喘、止咳以及祛痰等治疗,虽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作用效果有限,随着相关治疗研究的不断开展,可供搭配的治疗方式也越来越多[1]。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开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属于非创伤性疗法,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比较好[2]。为此,我院就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引入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并围绕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展开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46例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我院进行治疗,依照一比一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女占比10:13,年龄跨度50-81岁,平均(69.41±6.53)岁,患病时长1-9年,平均(4.87±2.16)年。研究组男女占比12:11,年龄跨度51-80岁,平均(69.74±6.65)岁,患病时长2-10年,平均(4.93±2.78)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要求[3];无严重躯体性疾病或者脏器功能异常情况;无食物或者药物过敏情况;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参与要求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 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存在严重心肝肾等系统功能异常情况;存在全身或者部分器官感染性病变;合并其他系统功能异常情况;参与同期其他临床研究;存在药物过敏或者药物依赖情况;临床资料不完整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其无法正常配合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合的药物进行止咳、抗感染、平喘以及祛痰治疗;研究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使用的仪器为吉林省优势康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DlaHealth-B体外膈肌起搏器进行治疗,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将体外膈肌起搏仪的治疗电极分别放两侧胸锁乳突肌下缘1/3位置,参考电极分别置于治疗电极同侧的两侧胸大肌上,调节EDP仪的参数:刺激强度由弱到强调节,以患者耐受为宜。起搏次数为9~12次/min,脉冲频率为30±5 Hz,30min/次;每日2次,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水平以及生活质量:①分组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水平,分组计算各项水平均值后对比。②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判定,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分组计算评分均值后对比[4]。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率(%)和(±s)描述,行x²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水平分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s)
分组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 |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L) |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 |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L) | ||
研究组 | 23 | 41.58±2.37 | 0.24±0.19 | 77.84±2.51 | 2.64±0.41 |
对照组 | 23 | 41.62±2.26 | 0.35±0.18 | 69.58±2.49 | 1.98±0.35 |
t | 0.059 | 2.016 | 11.204 | 5.872 | |
P | 0.954 | 0.050 | 0.000 | 0.000 |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分)
分组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研究组 | 23 | 67.62±4.37 | 94.43±2.91 |
对照组 | 23 | 67.25±4.16 | 89.48±5.62 |
t | 0.294 | 3.751 | |
P | 0.770 | 0.000 |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道阻力增加所致,随着患者疾病的逐渐发展,肺泡弹性会有所降低,长时间发展会出现二氧化碳潴留情况,且膈肌组织中的纤维数量会有所降低,出现萎缩情况,进而发展至超过膈肌疲劳阀情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需要通过康复训练等方式提升患者呼吸肌功能,缓解患者呼吸障碍情况,膈肌是呼吸肌中的主要肌肉组织,也是确保呼吸功能提升的关键[5]。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属于非创伤性治疗,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体外膈肌起搏作用对膈肌神经进行刺激,在电流作用下缓解膈肌疲劳情况,提升膈肌的收缩能力,提升胸廓的容量,增加患者的潮气量和吸气动作,进而促进通气功能的缓解,提升患者氧气的吸收,缓解二氧化碳潴留情况的发生[6]。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体外膈肌起搏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有明显改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有明显升高,且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也有所改善。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体外膈肌起搏治疗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异常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舒适性。
参考文献:
[1]毛莉娜, 陈菁, 徐清, 等. 针刺与体外膈肌起搏对AE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早期肺康复效果的比较研究[J]. 光明中医, 2019, 34(08):97-99.
[2]李磊, 李静, 喻鹏铭, 等. 体外膈肌起搏对ICU获得性衰弱患者膈肌功能障碍有效性的研究分析[J]. 中国康复, 2019, 34(6):299-302.
[3]王志威, 黄怀.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呼吸反馈用于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的疗效观察[J].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6, 22(6):511-514.
[4]曾娟利, 谭双香, 胡瑞成, 等. 体外膈肌起搏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作用[J]. 国际呼吸杂志, 2019, 39(16):1216-1221.
[5]唐文庆, 张瑞媞, 殷稚飞. 体外膈肌起搏在膈肌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 40(11):871-874.
[6]王晓宁, 尹正录, 王继兵, 等.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气道廓清技术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 2019, 46(7):26-29.
作者简介:唐琳,男,1976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东韶关;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慢性气道炎症方面研究;职称: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职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