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与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者 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共情护理与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者 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姬晓 雨 李延蓉

延安市人民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目的:探讨共情护理与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我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这一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划分成参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两组分别使用共情护理与集束化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总发生率为6.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6.6%,两者存在较大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肿瘤;共情护理;集束化护理;PICC置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英文缩写PICC,已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置管方式,经常被应用于需长期静脉注射、营养药物支持患者以及需化疗给药的患者[1]。PICC置管方式不仅安全性高,而且可降低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因此,在临床PICC置管方式已被医护人员高度认可[2]。但在PICC置管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不良事件,包括感染、异位、静脉血栓的形成等,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影响患者后期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此,本文主要研究共情护理与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并为护理结果进行总结探讨,详细报道见下文。

1 条件和方式

1.1 基本条件

采用我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这一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组别分别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其中,参照组男性人数为18例,女性人数为12例,年龄为29~70岁,平均年龄为(50.28±3.76)岁;肿瘤类型为:肝癌12例,肺癌8例,胰腺癌10例。实验组男性人数为16例,女性人数为14例,年龄为30~72岁,平均年龄为(51.19±3.17)岁;肿瘤类型为:肝癌10例,肺癌9例,胰腺癌11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并无显著差别,研究可比(P>0.05)。

1.2 方式

参照组:为患者进行共情护理,包括与患者建立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根据经验更好的为患者解决问题,并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考虑问题,当了解患者心理矛盾后,应用技巧向其传达共情关怀,以自身做法感染患者,并得到患者回应。实验组:为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具体方式为:①成立集束化小组,挑选有经验的护理长担任集束化小组的组长,组长要定期安排护理人员进行集束化护理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日常护理,并发症防范等项目,为护理人员宣贯无菌操作理念,制定考核制度,做到每位护理人员均合格后方可上岗。②在为患者护理前,要为患者进行严格的病情分析,患者如出现置管处渗血等现象,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措施,为患者进行置管操作的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无菌规定操作,所用器械均为一次性无菌器材。③加强对置管观察力度,护理人员要对置管操作进行严格监控,监督是否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步骤进行,对穿刺次数以及消毒范围进行提前制定,如发现不正确操作步骤需立即纠正,并做好相应记录。

1.3 参考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行观察研究。不良反应包括:感染、导管脱落、血栓形成等。

1.4 统计学方式

通过SPSS软件(21.0版本)做统计,包括计数和计量两方面,分别用百分比和(5ec1ff2fdd98d_html_451104735a6216c7.gif )显现,并通过卡方和t检验,若P<0.05,表明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 效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总发生率为6.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6.6%,两者存在较大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不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感染

导管脱落

血栓形成

总发生率

参照组

30

3(10.0)

3(10.0)

2(6.6)

26.6%

实验组

30

1(3.3)

1(3.3)

0(0.0)

6.6%

4.3200

P

0.0376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压力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强,肿瘤患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临床在治疗肿瘤疾病的同时,经常需要借助静脉置管给药方式,然而PICC置管方式是静脉注射被广泛应用的置管方式,该方式具有创伤面小、护理方式简单以及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等优点,备受医护人员青睐[3]。但PICC置管方式存在相对的缺陷,容易产生并发症,影响患者后期的恢复效果,因此选择适宜的护理方式来降低并发症的形成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4]。集束化护理干预多以循证作为基础,对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该护理方式的针对性比较强,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方式的不断完善进而改善患者的恢复时间,护理人员要从原有的被动护理方式转型成为主动护理方式,以患者为重心,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护理方式,确保患者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对肿瘤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柳静,刘君.集束化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02):27-28+30.

[2]曾玉丹.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其发生压疮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3):281-282.

[3]胡敏春,黄玲燕.集束化护理用于恶性骨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9(23):2929-2933.

[4]任玉艳.集束化护理对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6):1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