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乳腺外科 365000
摘要:目的:综合探究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化疗治疗,同时在超声引导下实施改良塞丁格技术并行PICC置管,配合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160例患者的最终应用效果并总结相应的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PICC置管,其中150例为一次性穿刺成功,占比93.75%,其余10例均为2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过程中并未发现穿刺位置出现感染或者静脉炎等并发症,其中9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发生率5.62%;3例上肢肿胀,发生率1.87%。结论:研究表明,在超声引导下实施改良塞丁格技术,并行PICC置管的成功率较高,并且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PICC;改良塞丁格技术;乳腺癌;化疗
引言:乳腺癌多发群体为女性,女性的乳腺是由乳腺腺体、纤维组织、皮肤以及脂肪组成,而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疾病,实际上原发性乳腺癌并不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一旦细胞失去了正常作用,便较易产生连接松散或掉落现象[1]。此类情况会造成癌细胞在全身各组织、各器官的扩散,由此可见,针对乳腺癌患者必须在手术后就开始积极配合化疗治疗,静脉化疗就是当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且有效降低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反应。近年来,国内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抽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综合探究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160例乳腺癌患者中年龄最小的35岁,年龄最大的57岁,由此可见,患者的年龄区间在35-57岁的范围内,其平均年龄为(40.26±3.22)岁;160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患病位置分布:右侧乳腺癌80例,左侧乳腺癌80例。本次研究的排除标准为: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者、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外周静脉条件差者。160例患者已全部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较小,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160例乳腺癌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实施改良塞丁格技术,并行PICC置管,同时积极配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乳腺癌患者健侧肢体及血液化验等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可通过PPT形式让患者了解PICC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PICC置管的方式、目的以及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取得患者同意后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然后将PICC置管专用器材及用物准备好,引导患者平躺,穿刺侧手臂保持与身体始终呈90°,采用超声对患者的上臂内侧静脉进行检测,基于此,清晰鉴别动静脉血管[2]。除此之外,穿刺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静脉的宽度以及深度情况,尽量避开静脉瓣等组织;②在皮肤靶区处做好相应标记,精准测量置管长度,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将止血带扎紧并嘱咐患者握拳,穿刺侧手臂转向外侧。穿刺位置静脉显示之后,首选贵要静脉,在穿刺位置皮下注射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动态穿刺,见穿刺针回血,同时做好固定,以预防出现位移等情况,然后送入导丝,退出穿刺针;③采用扩皮刀在穿刺处切开一个小缺口,然后置入扩张器,将PICC导管置入鞘中,利用导丝的辅助作用推进前行,以此达到将导管全部送入血管的目的,待到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即可将导丝与扩张器拔出,需要注意堵塞鞘口,以此预防血液外渗,修剪导管长度及贴膜,置管完毕后,X线胸片正位检查PICC导管尖端位于第6到第8椎体水平位为置管成功,做好相应的后续护理措施[3]。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将观察160例乳腺癌患者的PICC置管成功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主要作用于本次研究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与分析。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160例患者的计量资料,使用x2、t检验160例患者的计数资料。当(P<0.05)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160例乳腺癌患者均成功完成PICC置管,其中150例为一次性穿刺成功,占比93.75%,其余10例均为2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
过程中并未发现穿刺位置出现感染或者静脉炎等并发症,其中9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为5.62%;3例上肢肿胀,发生率为1.87%。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传统塞丁格技术的优化版,两者的差异之处在于改良塞丁格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PICC置管的1次穿刺成功率,同时对患者的损伤降低至最小,据不完全统计,改良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为100%。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下实施改良塞丁格技术,并行PICC置管的成功率较高,并且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此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芳,李莉,王传英,王珊珊,郑艳,连玉红,李敏,徐艳芳. 留置PICC的乳腺癌病人个体化自我管理教育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2018,32(03):482-484.
[2]陈莹莹,凌瑛,陈国连,黄钰清,徐永荣,叶将霞,赵志莹. PICC维护网络的现状与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2018,18(01):112-118.
[3]吕彦,卫宝玲,黄美玲,郭丝锦. PICC与VPA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 重庆医学,2018,47(04):502-507.
[4]金丽,林真珠,熊小云,吕元红,何少玲,孙莉,方小燕,贺万香. 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18,33(07):47-50.
[5]林素兰,赖丽君,吴兰华,陈玲,赵艳杰. 乳腺癌病人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J]. 护理研究,2018,32(05):806-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