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0
/ 2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

薛文林

红河州红河县交通运输局 云南红河 654499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

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但是当前红河县很多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更好地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问题;应对措施;经济发展

新时期我国在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采取易地搬迁措施进行扶贫工作,这样可以更好的将民生问题进行改善,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充分的利用,能够极大的将搬迁群众的生活条件进行改善,使群众的致富道路更加的宽广,从而达到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1.红河县易地搬迁工作成效

1.1住房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坚决的将“一号工程”意识进行牢固的树立,将“六个精准”的要求落到实处,大力发展项目建设工程。在“十三五”期间红河县完成易地安置43个扶贫点,搬迁的范围总共涉及到11个乡镇,搬迁规划总规模为3320户1598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91户12905人,同步搬迁629户3077人。截至目前,所有安置房已竣工、搬迁对象已搬迁入住,竣工率、入住率均达100%。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户均有一套人畜分离、达到抗震标准,而且这些安置房还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当地的特点和民族特色,极大的改善了当地的住房条件,使当地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的提高。

1.2提升人居环境和服务

按照人们居住环境的相关标准和原则,以当地安置点的资源为基础,对当地的基础设施进行建立,并且逐步的完善当地的公共服务设施,保证规划、建设、使用能够保持同步进行。在搬迁安置过程中注重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配套,项目实施以来,完成村内道路硬化45440.56m³、人饮主管道及入户生活用水124km、活动场所及活动室48个、篮球场4块、卫生室1个、幼儿园2所、绿化13684㎡、公厕及垃圾池76个、养殖区10862㎡。通过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结合“就近就便”的原则,彻底解决了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使搬迁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逐步扭转了当地脏、乱、差等不良现象,全面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从而使得当地的文明程度更加的良好。

1.3农户收入问题得到保障

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地方实际,积极培育发展到户产业、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发展县级扶贫产业园,积极开展建档立卡搬迁户技能培训,特别是通过养殖业定向精准扶持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直接、快速、有效地解决贫困户的收入问题。解决了全县贫困人口2691户12905人的脱贫致富问题,为全县脱贫摘帽注入强大动力。

1.4社会治理体系得到完善

对于安置点的社会治理工作要不断的进行强化,将社会治理工作的重心进行下沉,要以“50个有工作目标”为工作的重点,着重做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基层自治组织的完善工作、发挥群团组织的带头作用、社会组织的协助作用,确保在开展社会治理工作的时候有阵地、有警务室、有相关的人员进行调解、有经费作为开展工作的保障等,通过对领导班子施加压力,更加有利于其能够带好队伍,尽快将社会治理阵地建立完成、强化服务保障,从而更好的加强党的领导,实现政府有效管理和社会高效调节的目的,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对象实现良性互动,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2.红河县易地扶贫搬迁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易地搬迁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

一是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有安置点较县城偏远、交通不是很方便,村小组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主导产业作用不明显,虽然在新型经营体制下,但发展产业对于贫困户来说并不感兴趣,当地的村干部没有理清后续产业发展的思路;二是很难形成后续致富产业。由于资金、地域等相关的条件限制产业的发展,导致产业资金投入不足,大多数的搬迁户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另外,由于当地没有坚实的基础产业,而且贫困程度由来已久,没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农户自身素质不高,农产品品牌无论是在培育方面还是在开拓市场方面都处于弱势,而一项产业做大做强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脱贫致富的产业突破口很难找到;三是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当前的发展。对新科技、新技术的利用率低下,受地理条件限制,耕作方式落后,犁田坝地基本上是牛、人工耕作。

2.2推进工作中地方政府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搬迁户在思想方面安于现状,满足于当前的生活条件,再加上他们职业技能欠缺,就使得很难就业,更谈不上致富,导致他们迷失了目标、缺乏一定的自信,“等、靠、要”的思想在他们之中开始蔓延;二是红河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缺口资金问题。红河县属于深度贫困县,财政较困难,2016年-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前期经费共缺口资金6312.8万元,其中:征地费4262.27万元,项目前期费2050.53万元。

2.3县人民政府反映和请求帮助解决的难题

资金缺口问题,由于红河县属于国家深度贫困县之一,财政支出远远大于收入,“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3个安置点,搬迁建档立卡12905人,任务比较重,需要项目前期经费多,仅凭我县财力难以承担,请求州级给予积极协调帮助解决。

3.对策措施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集中安置点50个工作目标为抓手,强化弱项、补齐短板,构建管理有序、就业充分、保障到位、和谐宜居的新家园。

3.1国家层面

一是制定出台《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产业扶持政策》;二是建议对深度贫困县所上报的项目纳入国家级项目库;三是建议在项目安排或资金安排时,对贫困地区给予适当倾斜政策。

3.2省级层面

一是建议出台《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产业扶持政策》,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尽快发展产业;二是改变督导方式,提高工作效能,以更严实的作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易地扶贫搬迁首战;三是红河县财力有限,难以满足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需要,建议省级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加大对红河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3.3州级层面

一是紧扣“逐步能致富”,对照“50个工作目标”,突出问题导向,不断夯实基础、强化弱项、补齐短板,最大限度的保障搬迁群众的住房安全,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二是给予项目或资金支持,建议在项目和资金安排时给予倾斜或帮助解决;三是加强请示汇报,为深度贫困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前期费、征地费等缺口资金。

3.4县和乡镇层面

一是乡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并安排党员干部协调配合各环节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安排搬迁群众作为务工主力,破除了“等靠要”的残留思想和观望态度,营造“自力更生”“自发脱贫”的实干氛围;二是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组织管理,对于搬迁中的项目建设和后续帮扶等工作要进行扎实的推进,要做到能够搬迁、稳定搬迁、逐步实现致富搬迁;三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理论,对搬迁户的文明素质进行深入的教育。积极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将周围的良好社会风气树立起来,转变搬迁群众的思想观念,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生产方式,从而更容易适应当前的新环境,有利于融入当前的新生活。

4.结语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目前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这项工作开展的情况直接能够影响到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工作,决定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但是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十分的复杂,并不能只注重搬迁贫困户,要在搬迁的同时帮助他们实现脱贫。当前我国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未来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此项工作的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更好的将搬迁人口的生活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双.易地扶贫搬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

以X乡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12).

[2]余海芳,陈明海,宋连久.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经验总结与问题分析———基

于察隅县目本村案例[J].高原农业,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