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北校区 255021
摘要:伴随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如何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能,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思考的关键问题。而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价值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当前体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主动地做好教学前的先导工作,并对教学细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便在打造完善教育体系中,逐步提高体育学科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分层;媒体
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传统体育课堂中的教学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中,教师长期占据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机械地进行体育锻炼,显然,如果长久按照这样的教育方式开展体育学科的施教工作,那么学生也会处于消极的状态,从而降低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整体体育课堂的教育质量也达不到理想中的状态。所以,在当前小学体育课堂中,为了促进低效体育课堂向高效体育课堂的转变,扭转目前体育学科的教育现状,教师也应当主动地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让体育学科重新焕发光彩,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教学准备,做好教学先导工作
教育准备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在教学准备中,教师不仅会对课堂整体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也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进行分析,同时会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活动进行安排,以便课堂教学在有序开展中提高效能。而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全部放在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上,以至于缺少有效的准备,造成学生训练效果不佳的情况。所以,为了让教师更加科学地展开体育课程的训练指导,教师也应当在教学前进行精心地教育准备。
例如,在“投掷”的训练指导前,教师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学生的投掷能力等进行了解,并以此作为之后教学准备的基础。其次,教师对“投掷”的训练内容进行分析,指出让学生记住原地侧向投掷的动作要领等内容,是本节课的基本训练任务。紧接着,教师进行本节课教学任务安排,明确地指出学生需要进行训练的任务,以及学生最终需要达到的状态。最后,教师对活动开始部分、训练部分的内容进行细致安排,以便学生在之后的训练中能够有序地完成训练任务,提高投掷的能力。此外,在实际进行训练前,教师也应当对训练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进行检验,提高学生的安全保障,避免学生在进行投掷训练时,出现运动损伤。
可见,体育教师在教学前进行精准备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一步一步完成教育活动中,提升体育学科的教育实效。
二、实施分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教师能够看到,当教师采用同样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会获得不同的教育反馈,有的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体育锻炼的技巧,轻松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参与锻炼。而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之间的差异性。所以,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完成训练的任务,使学生在训练中获得成长的同时树立信心,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学生设定差异性的练习任务。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跳绳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跳绳的练习,从而侧面了解到学生是否有跳绳的经验,以及学生的跳绳能力等,随后,结合对学生的观察,教师对学生进行定位,指出哪些学生具有较好的跳绳能力,哪些学生没有跳绳的经验等。紧接着,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进行教育任务的差异性安排,如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跳绳能力的学生,教师设定让学生提高跳绳的速度,并尝试学习花样跳绳的任务,而对于没有跳绳运动学习经验的学生,教师设定学习跳绳基本技巧,掌握跳绳运动基本技能的任务,以便学生在符合自身能力的任务中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同时坚定进行学习的信心。
不难看出,在体育运动的训练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地完成训练的任务。
三、应用媒体,丰富体育训练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人们所使用,多样化的现代教育资源也走入课堂之中,成为教师改良传统教育方式的有效形式,但是,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却鲜少使用现代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这是因为传统教育思想将体育教师圈定在了一个框架中,体育教师认为体育学科的开展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以至于教师忽视了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使得学生在疲惫不堪的同时,也得不到体能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为了打破这一僵局,让学生也可以通过媒体技术产生训练的热情,教师就可以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便在给予学生别样体验中提高学生训练的效果。
例如,在“集体舞”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在室内为学生展示集体舞的表演视频,让学生在视听刺激下,感受到集体舞中的美感,从而点燃进行集体舞学习的动力。随后,在室外,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舞动作的示范,以便学生在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中,逐步掌握集体舞的动作技巧。紧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集体舞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找准其中的韵律,更好地完成对集体舞的学习。此外,由于学生的记忆能力有限,所以,教师也可以使用微课技术为学生制作进行集体舞学习的小视频,延伸学生进行学习的空间,使得学生在课下也能够进行集体舞的自主学习,以便学生在重复观看微课视频中,加深对集体舞动作的印象。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媒体技术产生了学习集体舞的动力,也通过音乐的伴奏,感受到了丰富、灵动的学习氛围,从而维持学生进行集体舞学习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练习集体舞的效果。
四、融入游戏,提升锻炼主观意愿
游戏是学生度过自己休闲时光的方式,也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途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相对于沉闷、枯燥的讲解方而言,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建构。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学生设定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乐中主动提高锻炼的效果。但是,在进行游戏活动的设计时,教师也应当平衡游戏的教育价值和娱乐价值,避免娱乐价值大于教育价值,让课堂活动的实施没有意义,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例如,对学生的下肢力量进行锻炼是“跳跃运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传统体育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下肢力量锻炼的方式往往是蛙跳、立定跳远等,长久采用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产生练习的疲惫感,从而降低学生锻炼下肢力量的效果。而当教师将“夺旗子”的游戏引入课堂时,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完成下肢力量的有效训练。具体来说,教师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并背对圆心站立,在圆心处教师插上一根旗帜,当教师吹响口哨后,学生转身,并采用单腿跳的形式向前移动,对于最先到达圆心,并抢到旗子的学生或者胜利。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不仅锻炼了下肢的力量,也锻炼了自身的反应能力,并在游戏中体会到了体育运动的趣味魅力。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在训练中添加游戏元素,能够提高体育运动训练的趣味性,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以便在潜移默化间提高学生锻炼的质量。
总而言之,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一线体育教师应当深入分析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并在体育课堂中进行教育方式的不断创新,从而让学生在爱上体育运动中,更加积极地参与训练,达到逐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永宏.优化体育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7(30):68.
[2]凌惠.刍议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134.
[3]俞峤宁.激趣学导 反馈评价——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17(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