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市城区第四完全小学
摘要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悟。语文课堂中,应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缔造“善问”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授予“善问”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提高“解问”能力,让学生享受“问”乐趣,让学生做“问”的主人。
关键词
学生、提问、能力
陶行知曾经说过:“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核心地位的培养。教师要通过有效地提问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对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激发,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和回答是师生之间情感递增的一个过程,也是师生间加强交流的一个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
一、抓住课堂时机,提出问题
在小学语文提问式教学方式的运用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教学效果之间产生直接的联系。一个好的提问时机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的话效果就会非常差,把握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比较丰富的经验以及驾驭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教师必须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展开灵活的提问。比如,开始上课的时候,如果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就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上课中间,因为时间比较长,学生总是会出现疲劳的心理,此时需要教师进行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及时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中去;当教授到重难点知识时,想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语文教师就能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思考。二是,选择合适的提问对象。在选择提问对象的时候必须“点面结合”,切不可只顾及到积极举手的同学,还需要兼顾到“安静”的一些同学。因为所提问的次数以及频率都会对学生学习的情绪造成影响,所以积极的学生会明显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教师不关注的一些学生,则会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制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就小学时期的语文学习来说,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点是什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尽可能地提出一些有趣的和幽默的问题,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帮助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情况,小学语文教师要对问题进行设置,学生必须按照所听的内容进行勾画,活动的开展要将个人作为单位,或者是将小组作为单位,如此一来,提问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关注知识本身,促进提问有效性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提问和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与兴趣点是一致的,学生可以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回答这些问题,促进语言运用的能力不断提高,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把握难易程度,加强激励
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完全成熟的心智,因此必须家长和教师加强鼓励。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不只需要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掌握,与此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心理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不只需要做到科学化的提问,同时,还要重视知识本身,关注问题难易程度,也就是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也不会由于想不出答案导致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挫败感与消极情绪。如果回答的并不完善或者是不准确,小学语文教师做出的理性反应以及面对学生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未来课堂中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理性应答被看作是非常有效的提问内容。当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之后,小学语文教师要系统性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必须有一个积极的评价态度,主要通过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还要具备多样化的形式。除去语言评价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同样要通过肢体语言的形式,甚至是鼓励的眼神鼓舞学生。如果学生的回答并不准确,语文教师就要尽可能地降低错误所导致的消极影响,可以运用婉转和温和的方式指导学生全面思考,并促进其学习自信心不断增强。此外,教师还要进行全面仔细地评价,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中的鼓励其实是学生主动发言的一种动力。
四、提高“解问”能力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把提问权归还给学生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设法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中探究有价值的问题,逐步掌握提问的技巧。“解放小孩子的嘴。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学生自己质疑后,再引导他们尝试着自己解疑,学生会倍感亲切,乐于合作、勇于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如果学生在质疑后,教师将问题抛开、或直接为学生提供答案,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是十分不利的,长期下去,学生甚至会丧志质疑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解疑能力。
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答案一目了然的问题,一类是需要重点解答的问题。对于答案一目了然的问题,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重点问题则需要通过分组朗读、讨论、勾画等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做旁观者,而应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适时地加以引导,这样的解疑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质疑探究中学得愉快、学得放松。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而打开一切学科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学贵有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悟。因此,教师要把学生教出“问题”来,让学生做“问”的主人,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疑。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教师要学陶行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赵满丽,《我问故我在——让学生做提问的主人》,【期刊论文】—新课程导学,2013(27)
【4】《陶行知教育箴言》,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