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中学
内容提要:“共享教育模式”是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重大发展的背景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当今教育发展的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强调超越时空界限,整合共享教育资源、教育过程与教育评价的教育策略与程式。“共享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平台共享、教育过程共享、教育评价共享等。
关 键 词:信息技术、共享、教育模式、建构。
一、“共享教育模式”的提出
(一)、“共享教育模式”的提出人
“共享教育模式”的提出人为四川省都江堰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黄中坤老师。在阐释“共享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导师、四川省特级教师罗大富老师,“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工作室领衔人、成都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四川省特级教师沈西德老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
(二)、“共享教育模式”提出的背景
1、全球化背景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主要是指全球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影响层面的不断扩展,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纷纷引起研究热潮。
2、教育技术背景
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为“共享教育模式”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技术支撑。
(1)互联网(Internet),属于传媒领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前提的,是计算机终端的网络连接。近年来,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已经成为通信业和学术界探讨的热点。
(2)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为教育模式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是“共享教育模式”提出的重要物质条件。
(3)云平台(cloud platforms),是云计算平台的简称。云计算平台可以划分为三类:以数据存储为主的存储型云平台,以数据处理为主的计算型云平台以及计算和数据存储处理兼顾的综合云计算平台。
(三)政策理论背景
1、新发展理念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一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关于“共享”。
共享的意思是分享,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所有人共同拥有,有时也包括产权。
3、关于“教育模式”
(1)教育模式的含义
教育模式是人们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对教育进行有效实践而采取的某种教育策略的集合体系。其特点主要是体现出一定的程式,核心内涵是教学模式。现代教育理论一般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教育模式的分类
教育模式的分类是一个及其复杂的问题,中外的教育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认知和分类方法。乔伊斯和威尔根据教学模式的理论和根源,区分出四种类型的教育教学模式 :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人格(人性)发展教学模式 、社会交往教学模式和行为修正教学模式。而我国的部分专家学者则提出了三种主要的教育教学模式:第一类是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第二类是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教学模式,还有一类是折中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二、“共享教育模式”的含义及主客体
1、“共享教育模式”的含义
(1)“共享教育模式”的内涵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还不能对“共享教育模式”的内涵给予准确完整的描述,只能初步定义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超越时空界限,整合共享教育资源、教育过程与教育评价的教育策略与程式。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2)“共享教育模式”的外延
“共享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教育平台共享模式、教育过程共享模式、教育评价共享模式等。
2、“共享教育模式”的主客体
(1)“共享教育模式”的主体是人。在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支持下,一切人都可以成为共享教育的主体。
(2)“共享教育模式”的客体是一切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及平台、教育教学过程与思想方法、评价与反馈机制等等。
三、“共享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核
“共享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平台共享、教育过程共享、教育评价共享等。
(一)、教育资源共享
1、教育信息的共享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正在跨进托夫勒描述的第三次浪潮文明,即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其社会形态正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会与前两次浪潮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产生了海量的教育信息,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的共享
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等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法、原则或者体系。
(二)教育平台共享
1、网络平台的共享
网络平台是运行网络服务的物理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基础软件产品,例如服务器、工作站、存储阵列与存储库、路由器、交换机和操作环境等等。
在皮亚杰“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斯腾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2、多种媒体与辅助手段的共享
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需要可以分为:课堂展示媒体(投影、录象、黑板等)、个别化学习媒体(印刷品、录音带、手机、VR等)、小组教学媒体:(图片、投影、交互式电子白板等 )、远程教育媒体(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
教学媒体是学习情境创设的重要工具,与网络平台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现代传媒的强大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Vogotsgy)区分了个体发展的两种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与辅助手段,创设探究合作的学习环境,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发现和意义的建构。
(三)教育过程共享
1、教学过程共享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指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流程,是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本文所指的“教学过程共享”以“教”为立足点,从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共享和教师与他人的教学共享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1)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过程共享。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师生间的教学过程共享则在于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探究的节奏和方向,参与学生感兴趣话题的讨论,引导合作学习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教师与他人的教学共享。本文所指的他人,包括:教师同行、教育专家、名人优模、普通社会工作者、学校领导、家长等。只要他们愿意,都可以“万水千山,融于尺幅”。这是一个教师、学校、社会、家庭的教学共享的过程,在同一个课堂上能够看到不同的场景,感受不同的氛围,听到不同的声音,发现不同的认知。在教师与他人的教学共享中,学生可以实现自我图式的同化和顺应,平衡的打破和再平衡,相互交替,并由此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这也是学习者与更宽广的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2、学习过程共享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就是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过程。
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四)教育评价共享
1、教学测评共享
教学测评,即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正确、积极的教学测评,可以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以进一步修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测评共享包括:教学测量或测验的量表,即我们教学实践中统称的试卷共享;测量或测验的过程共享;评价的过程共享;评价的结果共享。教学测评共享有利于明确教学的进度和标高,提高评测的信度和效度,提升评价者的认知水平和评价能力,增强评价对象的反馈效果。教学测评共享已经在当今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其推广的趋势也正在扩大。
2、教学反馈共享
教学测评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反馈。教学反馈是为了更好地让老师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有利于调整教学进度、教学策略等。
教学反思共享
荀子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教育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四、“共享教育模式”的基本价值。
1、使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选择和使用,由教材本位转向以教材为核心的辐射与聚合过程,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使教育教学过程由线性互动,转向课堂内部、课堂之间、课堂与社会、课堂与家庭的多元互动,是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生成者。
3、使教育教学的评价与反馈由评分模式向立体交叉的多维评价模式转变,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块量化,及时反馈学生,以此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时效性。
4、实现多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整合与提升,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普通图书
【1】《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作者: 莱斯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ISBN:9787561730447。
【2】《教育学原理》,叶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ISBN:9787107202001。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课程。
【4】《普通心理学修订版》,作者:彭聃龄。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出版。 ISBN:9787303002252。
【5】《现代教学论学程》,黄甫全、王本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ISBN: 9787504125163。
【6】《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余文森、刘家访、洪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ISBN:9787560250748。
2、期刊
【1】《教育主体哲学刍议》,王策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初探》,叶梓。《教育》,2014(27)。
【3】《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融合的策略》,作者:张学炬 朱传秀 孟凡明。《山东教育报》2018-05-02
【4】《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10月出版。ISBN:9787107190629。
【5】《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践研究》,作者:张志良 、王文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2017年。
3、电子文献
【1】百度文库、搜狗搜索。(“全球化”、“ 互联网”、“5G”“ 大数据”、“ 云平台”、“ 慕课”、“ 合作学习”等概念搜索来源)
作者简介:黄中坤,男,汉族,本科毕业,研究生班结业,中学政治高级教师,现在四川省都江堰中学工作。获“四川省骨干教师”、“成都市未来名师”,“ 成都市优秀教师”、“ 都江堰市学科带头人”、“ 都江堰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等称号。2014年被聘为成都师范学院校外指导教师。联系地址:四川省都江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