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南山学院 265700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保证,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形式等方面存在问题。依据新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应该保障到位,更新内容形式,完善实践机制,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困境;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升,市场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也日益复杂和多元。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得到提升对新时期我国社会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缓慢,教育方式落后。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存在教育内容陈旧滞后以及创新性不足的问题,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为“枯燥”。多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上长期采用填鸭式的思想灌输和理论说教,教育者一般遵循传统教育的一般性原则与教育目标的“标准化”,按照教学计划和大纲,照本宣科,墨守成规,一味地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无法做到启发思想。作为教育主体的当代大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无法做到主动学习和思考,他们也不能根据自身的个性差异以及实际需要,接受有针对性的视野拓展和思想启迪。过度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抑制了大学生能力的发展,消磨了其可塑性,导致思维方式的麻木和观点的盲从。
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拓展
首先,当前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教育内容未贴近实际;教育形式只局限于课堂;缺乏社会实践教育。其次,部分高校有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但也存在着场所、经费、教学安排以及相互协调、培训、考核等环节和因素考虑得不够周密的问题。另外社会实践教育内容相对过时,活动的形式也相对单一,无法真正的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性。多数学生在面对社会实践教育时,都是被动参与,很难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开展时,也常伴随着不确定因素,未能形成一个得到学校和学生都普遍认可的运行机制和评价标准,这也间接加深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致使他们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问题的热情。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化现象明显。
当前很多高校都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一般都是头重脚轻,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提高,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也是形式化明显。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一般都属于公共基础课,虽然所有学生都进行学习,但一般安排在前四个学期进行。高校的管理者通常认为,学生的就业率在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作用要比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大得多,这也导致了学校的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都把重心放在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上,而和思想政治相关的公共课以及选修课都不受重视。从短期来看,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优劣对于其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长久来看,思想道德素质往往能决定他们发张的高度。在当下社会,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高标准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知识技能上,对于综合素质也有着很大的要求,比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换言之,只有那些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不高。
思想政治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立场和道德素养,但这一目的实现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有极大的兴趣。长久以来,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信心缺乏,课程内容单调陈旧,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很难提起兴趣。由于对课程的不重视,很多学生在存在“及格万岁”的普遍现象,上课时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的现象,有些学生对于课程的热情度仅仅是将其作为考研的学习内容。另外课程讲授时未将文理科学生进行区分,授课方法千篇一律,也导致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1.革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首先,革新教育观念。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必须接受正确的、系统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起有理性、有创新、有高度的思想观念。观念的革新要以正确的指导思想为指引,融入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在立足实际的前提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建设符合网络时代发展的教育观念。
其次,创新教育内容。内容创新是推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也是保证教育保持生命力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在保证观点正确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问题,创新教育内容,进而加强信念教育。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领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最后,创新教育方法。教育方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意识观念的养成。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革旧的说教形式,依靠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加强思想政治的宣传力度,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渗透式教育。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教学关系的平等化,要注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2.拓展第二课堂,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转化为实践活动,才能扎根土壤,改造客观世界。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推进学生、学校和社会的不断结合以及产、学、研一体化。
一方面,高校要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类竞赛,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堂之外,高校也要不断开辟创新培训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之中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另一方面,要深化校企合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技能教育相融合。高校可邀请企业专业或技术型人才到校进行讲座或指导,亦可以鼓励学生到企业中实习,通过实际锻炼,获得更为具体的感受。校企合作的深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训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提前熟悉相关岗位的职业精神,而且也有利于磨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团队意识,为学生之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依托校园文化,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文化,能够让校园中的群体潜移默化的接受环境的熏陶,并转化为内在的信念、习惯或思想,并带有学校的专属烙印。高校应发挥校园文化的内在作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构建,同时利用校园文化的导向与凝聚功能、扬弃与创造功能、约束与熏陶功能以及精神激励功能,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依托校园文化构建,结合高校专业特色,融合传统文化和社会热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动的举办,形成品牌类的活动,并且不断提升其价值,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拓视野、彰显个性和发挥特长的平台。让高校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并主动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孙转珍,周晓春.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学理论,2019(06):173-174.
[2]刘少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J].人民论坛,2018(28):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