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招生工作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3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招生工作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欧枝华

贺州学院招生就业处,广西 ·贺州 542899

【摘要】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下,本科院校招生工作也有了很大转变,面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本科院校招生形式也亟待创新。文章主要对当前本科院校招生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高考改革背景探讨具体的招生策略。

AbstractUnde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enrollment work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as also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In the face of the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reform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enrollment forms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lso need to be innovated.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rollment work i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enroll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关键词】本科院校;招生工作;院校招生;招生现状

Keywordsundergraduate colleges; enrollment work; college enrollment; current situation of enrollment

1引言

随着国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目前高校招生方式主要有普通高考的高中毕业生按照教育部要求到2020年,要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招生是高校发展的“入口”,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发展的“出口”,如何适应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新形势,以更有效的培养方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是学校生存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招生工作现状分析

首先,文科、理科无法区分,尤其是在数学学科中,高考中的数学考试已经无法明确的区分出文科、理科,逐渐的弱化了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其次,学生对与专业的选择出现了偏差,学生在入学前与入学后发生了差异,有的专业成为了冷门,选择的学生少之又少,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专业的难度使学生无法进行选择,出现了目前的现象;最后,学生偏科现象很严重,虽然相关制度表面不干预学生专业选择,但是干预事情还是存在,最终导致学生受到了限制,对自己不喜欢的、具有难度的学科都会选择不学,出现了偏科的现象[1]。此外,生源质量出现了差距,虽然针对与专业的选择进行了优化,但是却没有了录取批次,高校对学生的录取都是按照成绩进行,这就会导致在专业中,学生之间的成绩与质量出现了差异,由于都是按照专业成绩进行录取,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调配,使冷门学科更加的冷门,出现了现在的局面。此外,对于专业的选择都是以前置的形式进行,在高一时期就对专业进行公布,发展方向。因为入学,学生对这些问题还不够了解,使前置形式的选择专业给学生带来了困扰。

3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招生的应对策略

3.1 使用行政手段进行教育调控

国家的教育部门可以使用相应的行政手段进行教育调控。首先是教师招录环节,规定“免费师范生”在大学毕业后必须在教育欠发达地区任教一定的年限,从而解决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师资短缺问题。其次是稳定教师队伍、控制教师流失的环节,比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不限制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中高级职称的数量,而且在每一级的任教时间相比教育发到的地区缩短一半,从而实现更短时间晋升更高级别的职称,还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教育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工资,比如可以比教育发达地区高出一倍甚至更多的薪酬待遇,在物价高涨的今天通过物质来留人。最后是提高教师在教育欠发达地区的职业荣誉感,从精神层面进行激励,比如可以由教育部每年定期评选相当数量的教育欠发达地区教师,并借助在全国富有影响力的官媒进行大幅度、大面积的报道,树立正面典型,鼓励终生在教育欠发达地区从教。

3.2 综合全面招生

高校在招生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招生的质量,就必须要对招生工作有所重视,并且有必要的采取科学、合理的招生制度,对学生能够进行综合的考核,最终进行选拔进入到院校中学习。在以往的高校考核中,主要都是由当地的考试院进行考核工作,以高校所制定的标准为考核依据,这种形式会导致高校只能对学生的成绩为考核结果,使学生缺乏了自主选择性。在高考改革的深化工作中,高校要在学生的潜能、综合素质、个性、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采用正确的方法对人才进行考核,不断的提高自身院校的招生能力

[1]

3.3 提高推送信息的专业程度

微信招生宣传的内容是重中之重,只有内容充实、可靠、有趣,才能让更多的考生和学生家长将目光停驻于其上。宣传信息首先要更实用,对于招生的安排、宣讲的内容、联系方式、历届录取分数线等重要内容都要醒目的表现出来。其次是要有创新,与其他院校的招生宣传拉开差距,在公众号中展现学校独有的风采和特色的活动,让考生产生就读的想法。最后,招生宣传的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到微信公众号订阅者的身份和形象,宣传语言要更亲切、更温和、更简单,不能只公布专业的艰涩的数据,更要有针对性的讲解。

3.4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招生平台应用目标

为充分应用大数据资源及技术,高校需率先明晰大数据招生平台应用目标,指明高校数字化招生管理发展方向,为统筹相关数字化资源,持续开发该平台服务类目奠定基础。首先,应用大数据招生平台挖掘数据内含有效信息,以招生录取数据为依托,助力高校完成招生计划编制、专业调整、招生宣传管理等发展任务,为发挥本校优势,提高招生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其次,应用大数据招生平台落实信息化、智能化新生管理目标,助力高校管理部门建立信息化招生档案,提供并完善新生信息,共享与新生相关数据资源,旨在持续优化新生管理决策;最后,应用大数据招生平台落实高校发展战略调整目标,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及应用探索高校发展良机,以此为由调整该校招生发展战略,为高效制定具有预见性、科学性、可行性的招生方案提供依据[2]

3.5 与优势中学进行合作

在以往的院校选择中,学生处于被动,都是=按照学校的安排,高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选择,使学生对为了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一味的取得好成绩。而在高考改革深化新中,学生除了照旧参加高考,还可以根据专业完成考核任务,在高校的招生工作中,要针对这种形式采取措施,为了高校招生资源的质量,需要在招生思路与模式上进行创新,就需要与优势中学进行合作,在高中时期就大量的宣传院校的专业以及特殊,让学生对自身院校充分的了解,提高招生质量,确保了学生资源。

3.6 进一步强化专业认知

由于学生获取专业认知信息不完全或者信息不对称或可靠性难以保证,使选择中出现偏差,难以做出准确的决策。如对多数新生来说,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来自辅导员,但多数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等工作,他们自身存在对专业认知的片面性,因而也不能正确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对专业认知不足,无法形成个人专业志向是大类分流问题的根源所在,突破大类分流招生的关键瓶颈问题仍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待选专业的认知程度,通过亲身体验等不断协助其培养专业兴趣,形成明确的专业志向,并结合个人主观兴趣恰当合理选择专业。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与专业间实现最优化配置,改变专业选择逆差。

3.7 分流制度的保证

为了确保分流制度顺利执行,首先要确保在分流前的通识教育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专业的区别,了解各专业的特点、研究方向,适应领域等,从而减少学生因不了解专业而错选的可能。其次,要合理设定通识教育课程结构,要体现出“类”的特征,要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相结合,让学生对专业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在分流过程中尽量保持积极态度,而不是消极应对,持“无所谓”的心态。同时在通识教育阶段引入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多方位接收信息。比如,让通识教育阶段的学生参加学术讲座,聆听专业领域内名师的讲授,给通识教育阶段的学生组织学习交流会,与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交流。另外分流制度的设定应动态的调增,要深入调研,分析研究学生的需求。制度应尽量合理,体现出分流依据的侧重。制度的执行要有监督,要有学生满意度的反馈,依据反馈要及时动态调整[3]

3.8 树立市场意识,扶持新兴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的传统企业和落后企业逐渐地被淘汰,随之诞生了一批新兴企业,因此,使得市场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发生改变。高校应把握市场的动向,主动对接经济转型发展新常态,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职业需求,培育市场急需的专业人才,形成新的发展增长点,使高校教育“高端供给不足,低端供给过剩”的被动局面得到彻底扭转。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高考改革的推出与深化,从根本问题上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做出了选择,为了使高校在招生工作发挥出效果,需要针对院校专业与办学特殊重点的突出,根据自身院校的发展与学生的升学情况,制定出属于自己院校的招生制度,并且进行大力的宣传,重点的与优质中学进行合作,实现本科招生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段姝.工商管理专业大类招生分流有效路径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2):177—178.

[2]林上洪.中美高校本科生专业选择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与考试,2017(3):81—85.

[3]姜友文.AMO视角下高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大学教育,2018(4):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