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祝春娟

新疆维泰开发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3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农村的经济文明建设愈发重视,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在我国政府和基层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全国各地的美丽乡村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乡村建设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我国乡村的经济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都相对比较落后,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后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着重介绍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思考

1 前言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投入多、难度大、见效慢的工程,要实现乡村美丽、农民富裕、生态文明,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形成合力,下功夫推进才能见效。针对目前农村发展现状,美丽乡村建设应本着尊重农民意愿,政府指导、村为主体、上下联动、政策扶持的思路,采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办法,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2 中国乡村建设发展现状阐述

2.1从农业发展来看,个别“美丽乡村”建设流于表面,缺乏长远的产业规划    目前很多村对于创建“美丽乡村”都很积极,普遍认为可以通过该项目向上级争取乡村建设资金,发展基础建设,这是大好机会。然而美丽乡村创建村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基本流于书面,特别是对产业发展、长远发展没有深入思考和科学设想,个别村发展意识不浓,停留和满足于修了几段路、协调了几起纠纷。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理解认识不够,没有真正领悟和落实到位。没有做好前期规划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急于求成。  2.2从农村发展来看,个别“美丽乡村”创建时重视,审批通过后忽视日常管理    申报了“美丽乡村”创建的村,普遍重视前期基础建设,公路硬化、电网达标、沟渠疏浚、山塘清淤等做到了完善到位,然而个别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审核达标以后,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没有进一步继续发展产业,增进生态环境的治理、乡风文明的深入创新、基层党建等工作的推进,个别村基础设施建好了,但是无人打扫卫生,使得“脏乱差”,设施维护不到位,使得设施损坏丢失。

2.3乡村文化流失严重

在城镇化的冲击下,乡村传统文化没能经受住城市文化的吞噬,使得乡村建设盲目吸收城市建筑文化符号,原有传统风貌没能有序演化,出现千篇一律、特色缺失、杂乱突兀等不伦不类现象,对乡村深厚的历史肌理、文化底蕴造成创伤性的破坏。乡村特色的消失,带走的是乡村传统文化精神的灵魂,留下的只是模版化的新材质、新技术性建筑。

2.4从市场经济来看,个别村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机制不畅和农特产品品牌打造不够    有的镇乡对“美丽乡村”创建想的办法不多;农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农、牧、副产品的深加工较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缺乏品牌意识,土特产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宣传力度创新度低,农特产品产业链偏短,商品附加值低;农业服务体系有待提高,小农户所产出的农副产品销售普遍停留在“赶集销售”,电子网络销售渠道可以进一步加强。 

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武清“美丽乡村”建设 的路径研究

3.1污染整治,完善机制    乡村污染治理是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整个过程的重点任务,其直接决定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深度,必须加大乡村污染整治力度,切实提高乡村建设质量。第一,通过整体规划的方式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生活生产垃圾分类、回收机制,从设施配套、提高垃圾处理意识等角度入手,以公共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建立起乡村垃圾治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污染源,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持续动力。第二,落实家庭责任制,即把乡村污染治理责任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探索完善农村环卫保洁队伍,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第三,建立起长效的污染治理监管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特别是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多方共同坚持,有关部门在可以建立起相应的奖惩措施。

3.2强化规划引领,提升乡村文化内涵

既要用大手笔,又要下绣花针,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不能搞“一刀切”、模式化。要着眼于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要求,整合资源力量,确定发展定位和发展模式;要尊重生态美,注重特色美,打造整体美,注重细节美,在乡村生产、农民生活、社会服务等功能区块的定位布局上下足功夫,在深挖“美丽乡村”的内涵与特色上下足功夫,从“美丽乡村”的不同之处做文章,加强与上级规划的对接,确保村街规划可实施、能落地,切实尊重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3.3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模式,难以形成规模经营,难以突出特色,难以形成差异优势。政府应加大土地流转方式的探索,突破用地瓶颈,帮助农民将土地资源向种植大户、种植专业公司流转,挖掘地域优势,着力培育奶牛、蔬菜种植、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推进农产品的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加大扶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将美丽“姿本”变为“资本”,兴起美丽产业,逐步使农民变成土地持股农民和产业农民。面对资金不足问题,可千方百计拓宽农业的融资途径,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乡村产业经营,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3.4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

挖掘和释放各镇街资源优势,利用森林景观、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大力发展农产品采摘、农家乐等集吃、喝、游、购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打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烈的乡村旅游产业,真正做到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

3.5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新风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物的硬件”建设,也需要“人的软件”建设。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种有效载体,组织开展美丽乡村、文明乡村、美丽农家、卫生模范户、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结合“庭院美化”“好婆婆好儿媳”“脱贫示范户”等各类载体活动,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守望相助、明礼诚信、遵纪守法、敬老爱幼、创业致富。 

3.6引进科技信息服务设施

传承乡村传统特色不是停留在过去的时代,延续过时的生活方式,而是应该在规划建设中淘汰掉不适宜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服务设施,引进信息时代适宜乡村布设的服务元素,弥补乡村在城镇区域中信息链接的弱势,从而实现全方位城乡一体化目标。逐步在规划设计中普及互联网入户、物流上门服务、城市与城乡公交、地铁一卡通通用等是全面小康社会发展赋予乡村人民殷勤的期盼。通过信息服务设施的引入,拓展乡村居民的视野,打开乡村的封闭性,形成和谐、共享、开放、幸福的城乡共荣圈。

4 结束语    为了保证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可借鉴发展模式势在必行,其不但是推动乡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有力保障。基于此,相关部门需加大乡村振兴战略及可借鉴发展模式实施力度,促使其存在的实效性全面发挥出来,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做铺垫。当前,我国乡村经济发展还存在些许问题,比如对自我定位认识不明、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增强、未大力开发旅游业、有关制度体系待优化。

参考文献:  [1]崔胜男.乡村振兴视野下的美丽乡村建设[J].奋斗,2018,580(24):26-27. 

[2]魏玉栋.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J].中共党史研究,2018(3):14-18.

[3]孙庆国.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夯实乡村振兴战略根基[J].吉林农业,2019(08):22.  [4]张鑫,刘博睿.乡村振兴应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J].环境经济,2019(07):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