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2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干预效果分析

邱果果 王菊英 杨小珍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儿科 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进行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风险因素评估和实施安全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儿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47%,对照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8.42%;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6.76%。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护理措施;干预效果

引言

由于婴幼儿较小,无法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外加上婴幼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身体的抵抗力较差,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感染上不同的疾病。为此患儿从入院起直到出院时都需要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严密的观察与护理。如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疏忽极其容易造成护理差错,提高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而护理风险管理则能够将现存的以及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以及处理,从而减少儿科病房风险的发生率。可见在儿科病房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科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期应用的效果如何,现将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36例患儿参与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均分为的方法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68例。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年龄0~11岁,平均年龄(5.23±2.17)岁,肺炎22例、上呼吸道感染18例、腹泻11例、手足口病17例;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0.5~10岁,平均年龄为(5.18±2.03)岁,腹泻12例、肺炎23例、手足口16例、上呼吸道感染17例,两组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具体的护理流程为:护理人员按照常规的儿科护理流程对患儿进行护理,遵照医嘱指导患儿正确用药等。对观察组患儿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1)建立小组:由护士长担任风险防范式护理小组的组长,其他的护理人员作为组员,在患儿入院的当天,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注意语言的简单和语气的平和,全面了解患儿的具体情况,并询问患儿及其家属的有关需求,之后将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2)制定护理流程:在对患儿进行了解之后,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患儿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对患儿进行护理。(3)加强学习和培训:定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定期开展教育活动,让护理人员了解各种护患纠纷案例。(4)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定期整理和清洁病房,合理调节病房内的湿度和温度,实时监测患儿的身体体征变化情况,注意各种医疗工具的消毒。(5)心理护理:以亲切和蔼的表现接近患儿,提高患儿对护理和治疗的依从性,可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或患儿喜欢的动画片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与患儿进行趣味性的交流,消除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抵触感和紧张感。护理人员还要加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家属有关疾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知识,引导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9%高于对照组的86.76%,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47%低于对照组8.82%,P<0.05。

3讨论

相关护理风险事件,即在相关护理人员施行护理的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安全的状况。儿科患儿年龄小,治疗依从性差,且相关护理人员缺乏有关儿科疾病的基础知识,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操作手段尚未成熟等原因,造成儿科类的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较易存在风险事件。所以在施行儿科护理时,为尽最大可能减少儿科有关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水平,需要相关人员重视护理管理的过程,科学合理地采用相关风险的护理策略。本文研究中,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由于存在违医行为而导致护理危险事件的几率是22.9%。患儿以及其家属需要遵从医院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听从有关医护人员的吩咐和管理。然而有诸多原因影响,比如患儿的家属没有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或是患儿的监护人没有遵从医院相关规章管理制度,不配合治疗护理,拒绝抽血和相关项目的检查等,都会造成患儿在就医的过程中具有护理危险事件的风险。通过表2得出,由于护患之间交流不利导致相关护理安全隐患的几率达到了21.4%,其主要原因是在相关医患人员使用药物时没有进行告知,在相关医患人员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查时没有告知患儿家属,以及对于一些必要的治疗护理问题没有耐心进行一一解答,加上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繁忙,医护人员和患儿监护人交流不充分,致使患儿及监护人的不满,并且发生相关医患纠纷。加强相关医护人员和患儿监护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处理好护患之间的关系,创设一个良好的护患氛围。注重提高相关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相关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完善落实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严格依据规定条例进行操作。强化重要护理环节的管理,能够在出现护理危险事件之前进行预防,防患于未然。注意鼓动相关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用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情绪不佳的患者,提升相关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医学临床上需要注重儿科护理安全的有关影响原因,减少儿科护理危险事件的出现,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水平。护理风险即患者在入院后接受治疗过程中潜在的以及现存的风险。护理风险其实质是一种任何医院以及病房都会存在的风险。尤其是儿科护理病房的发生率更高。部分医院已经意识到风险因素影响的严重性,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风险防控的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养,职业素质。根据这些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护理计划,降低儿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对新生儿患者的保护性,口腔护理风险管理在医院中实施的必要性。风险管理为医院护理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的识别,降低风险对患者带来的危害,尽可能的保证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权利。儿科护理中应用风险护理模式,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能为临床儿科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综上所述,儿科护理管理加入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及家长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投诉事件发生率,应在临床中推广,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志方.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4):165-170.

[2]闫红.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5):119-120.

[3]温小芳,刘肖群,郑从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5):85-88.

[4]汪晓燕.儿科护理工作的护理风险因素及风险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6):208.

[5]赵曌.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10):1238-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