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中医院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4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粉滴注灌肠治疗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自本院 2018年 1 月-2019年 12月收治的60 例不全性肠梗阻患者,将所选患者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 例,使用大黄粉滴注灌肠治疗,另外3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7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胀、排气排便、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各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不适症状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在血清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全性肠梗阻患者使用大黄粉滴注灌肠治疗,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更早地恢复,所以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大黄粉;滴注灌肠;不全性肠梗阻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疾病,常见于腹部手术术后患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中医认为肠为六腑之一,“传化物而不藏”,并“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研究表明,经直肠给药时局部黏膜吸收血药浓度远高于口服胃和小肠吸收浓度,甚至可达到静脉注射浓度,显著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因此使用大黄粉滴注灌肠治疗。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观察大黄粉滴注灌肠治疗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RP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自连云港市中医院 2018年 1 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60例不全性肠梗阻患者,将所选患者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 例,使用大黄粉滴注灌肠治疗,另外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中男16例,女 14例,年龄 22~ 76岁,平均年龄(49.30±3.89)岁,患病原因为:胆囊摘除术后患者 15 例,阑尾炎术后患者8例,结肠切除术后患者4例,剖宫产术后患者2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 1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3~ 78岁,平均年龄(50.12±3.96)岁,患病原因为:胆囊摘除术后患者 10例,阑尾炎术后患者11例,结肠切除术后患者4例,剖宫产术后患者3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2例。所选患者均由临床确定诊断。所选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患病原因上均无明显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已经同意本次研究,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在知晓本次研究具体详情的情况下均已经同意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西医诊断均符合《外科学》[3]中关于不全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均符合《中医内科学》[4]中关于腹痛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血运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者病情恶化需要中转手术治疗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者;患有其他严重疾病者(例如肿瘤等);患有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使用西药治疗,具体措施为:对患者常规进行禁食、胃肠道减压、调节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大黄粉滴注灌肠,灌肠液的准备:用热水250ml浸泡大黄粉20g,约20分钟后,取上清液备用,灌入时温度控制在 40 ℃左右,使用量为 200 mL,滴注灌肠(因普通灌肠速度偏快,患者易出现直肠激惹表现,不利于灌肠液的吸收,故而采用滴注灌肠),每天进行 2 次治疗。灌肠方法:患者平臥位或者左侧卧位,瞥部垫高度,中号导尿管顺肛指诊手指插入,注意导管不能回摺,胶布固定之外接一次性输液器,滴注法灌肠,滴速30滴/分钟。保留后待其自行解出;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 1 周的治疗措施。
1.3 观察指标治疗效果:治疗后,腹痛、恶心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肠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评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腹痛、恶心等临床症状较入院时得到明显改善,但不适症状仍存在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腹痛、恶心等临床不适症状较入院时未出现明显好转,甚至出现进一步加重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百分率+有效百分率[6]。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的中医证候评分标准,对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症状进行评分,按照无、轻、中、重,主症分别记录 0、2、4、6 分,次症分别记录 0、1、2、3 分,计算中医证候总积分。观察并记录两组不适症状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治疗后住院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CRP、IL-6 及 TNF-α。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分布的,采用均值标准差( )表示;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其中 P<0.05 或 P<0.01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共有60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两组患者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70%,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χ2 值 11.278),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不全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例(%)]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观察组 30 10(33.3) 18(60.0) 2(6.7) 28(93.3) 对照组 30 9(30.0) 12(40.0) 9(30.0) 21(70.0) |
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腹痛缓解: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及总积分变化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不全性肠梗阻患者腹痛、腹胀、排气排便变化情况( ,分)
组别 例数 | 腹痛 | 腹胀 | 排气排便 | |||
治疗前 治疗后 | 治疗前 治疗后 | 治疗前 治疗后 | ||||
观察组 30 对照组 30 | 2.59±0.31 2.91±0.18 | 0.58±0.28 2.73±0.28 0.59±0.19 2.91±0.18 2.79±0.21 0.91±0.07 1.88±0.31 2.71±0.19 1.96±0.32 2.87±0.19 |
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腹痛缓解:P<0.05。
表3 治疗前后两组不全性肠梗阻患者恶心呕吐、口干口苦、总积分变化情况( ,分)
组别 例数 | 恶心呕吐 | 口干口苦 | 总积分 | |||
治疗前 治疗后 | 治疗前 治疗后 | 治疗前 治疗后 | ||||
观察组 30 对照组 30 | 2.67±0.32 2.84±0.20 | 0.55±0.27 2.71±0.25 0.55±0.19 2.83±0.18 2.87±0.18 0.91±0.07 1.89±0.28 2.59±0.14 1.93±0.29 2.87±0.18 |
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腹痛缓解: P<0.05。
2.3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征比较
通过并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不适症状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不全性肠梗阻患者相关临床指征比较( ,d)
组别 | 例数 | 不适症状消失时间 | 肠鸣音恢复时间 | 饮食恢复时间 | 治疗后出院时间 |
观察组 | 30 | 3.50±2.11 | 4.37±2.03 | 5.29±1.64 | 9.20±2.17 |
对照组 | 30 | 5.56±2.08 | 6.29±2.20 | 7.89±2.01 | 12.285±2.03 |
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腹痛缓解:t 值=8.962,9.674,9.023,8.517,
P均<0.05。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对比
由表5可得知治疗后,在血清 CRP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 < 0.05)。
表5 两组不全性肠梗阻患者血清CRP的对比()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观察组 | 30 | 8.42±1.87 | 3.76±1.65 |
对照组 | 30 | 8.33±1.72 | 4.95±1.63 |
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腹痛缓解:t 值=0.148,P<0.05。
3 讨论
肠梗阻是常见的临床上急性发作性疾病,患病率较高,患者发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等临床不适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虽然根据其临床表现,祖国医学并没有肠梗阻这个病名,但可把它归属于“腹痛”、“肠结”、“关格”、“便秘”等范畴。从古以来,在治疗类似疾病的方面,中医药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且疗效肯定。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可明显的改善肠梗阻症状,有些不完全性肠梗阻在接受中医药治疗时可获逆转,其机制可能以某些中药具有改善肠道微循环,保护肠腔黏膜,促进肠蠕动等作用有关。[8]。肠梗阻患者一般禁饮食,且中医外治,具有毒副作用小,操作方便、耐受性好,可反复给药等特点。大黄粉具有泻下攻积、荡涤肠胃的治疗效果。王亦君[9]研究发现大黄中含有的蒽醌及蒽酮类成分认为是大黄泻下的功效物质,蒽酮和蒽醌在肠道内代谢为蒽酮和游离蒽醌,可刺激大肠黏膜下及肠壁基层内的神经丛,促进肠蠕动之功。刘英巧等研究发现[10]大黄对促炎因子有抑制作用,还具有杀菌、增强肠道蠕动和机体免疫的功能。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优;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不适症状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证明对于不全性肠梗阻患者使用大黄粉滴注灌肠的方式治疗,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显著恢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CRP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大黄粉滴注灌肠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炎症因子的吸收,进而减轻肠道组织炎症反应,缓解肠壁水肿,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综上所述,对于不全性肠梗阻患者使用大黄粉滴注灌肠治疗时,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1参考文献:
[]夏杭娟.中药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在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11):96-98.
2[]李康.大承气汤直肠滴入防治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9,22(10):122-123.
3[]夏杭娟.中药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在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11):96-98.
4[]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1-314.
5[]贾永新.结肠水疗配合针灸-和小承气汤加减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06):164-165.
6[]许秋霞,张璋,张瑞辉,等.蓖麻油口服配合甘油灌肠剂灌肠治疗不全型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3(04):58-60.
7[]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56-158.
8[]赵汉鹏,马腾飞,沈益君,等.中药封包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6,22(04):83-85.
9[]王亦君,冯舒涵,程锦堂,等.大黄蒽醌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13).
10[]刘英巧,罗庆妮.肠粘连缓解汤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5,24(4):685-687.
作者简介:霍玲玲,女,本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胃肠疾病内镜诊治。
通讯作者简介:钮月,女,博士,主治中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胃肠疾病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