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方正林区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822
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占86.96%;对照组治愈17例,占73.91%;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分别为(41.6±5.6)d、(31.5±5.8)d;对照组分别为(50.7±8.4)d、(40.7±5.2)d;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为妇产科常见疾病,为受精卵着床在宫腔外,其中95%左右的异位妊娠为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伤害较高,同时不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1]。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异位妊娠可早期进行诊断,保守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甲氨蝶呤为治疗异位妊娠的常见药物,但单用甲氨蝶呤的效果不一,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异位妊娠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少量出血等症状,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血β-HCG在2000U/L以下,未出现明显出血症状,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输卵管破裂、流产患者、异位妊娠直径在4cm以上患者、药物禁忌症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27.5±2.3)岁;停经时间在60d以上患者有3例、45d~59d患者有9例、35~44d患者有11例;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28.1±2.2)岁;停经时间在60d以上患者有2例、45d~59d患者有8例、35~44d患者有1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甲氨蝶呤治疗,给予甲氨蝶呤肌内注射,每次20mg,每日1次,共治疗5天;观察组给予患者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甲氨蝶呤用法用量同于对照组,同时给予米非司酮口服,剂量为每次25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3天。治疗后第4日、第7日对患者血β-HCG值进行检测,如治疗1周后患者的血β-HCG值持续上升或降低不明显,经彩超检查显示包块未缩小应及时给予强化治疗,对照组追加甲氨蝶呤肌内注射50mg,观察组追加米非司酮250mg,甲氨蝶呤50mg。如治疗1周后血β-HCG值降低明显,可停药观察。若经强化治疗后血β-HCG值不降低,包块有所增加则改为手术治疗。在用药后定期进行肝肾功能复查,观察患者副反应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血β-HC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患者的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完全消失,经血β-HCG值检查降到正常范围内,经B超检查显示附件包块消失,孕囊消失或明显缩小。失败: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改善,或腹痛加剧、出血增加,血β-HCG值未降低或有所升高,经B超检查显示包块未缩小或增加。
1.5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20例,占86.96%,失败3例,占13.04%;对照组治愈17例,占73.91%,失败6例,占26.09%;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分别为(41.6±5.6)d、(31.5±5.8)d;对照组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分别为(50.7±8.4)d、(40.7±5.2)d;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异位妊娠为妇产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近年来发生率有所升高。其绝大多数主要为输卵管妊娠,以往治疗中多采取输卵管切除术治疗,虽然可取得一定疗效,但会失去自然受孕能力。随着血β-HCG检测技术及B超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数患者在早期可得到明确诊断[2],为保守治疗提供机会。保守治疗不仅能够达到治疗效果,降低费用,同时保守治疗后保留生育能力,提高再孕率,易被患者所接受。甲氨蝶呤为治疗异位妊娠的常见药物,该药物可对滋养细胞增长进行抑制,将绒毛破坏[3],从而使胚胎组织出现坏死和脱落,达到治疗效果。但单用甲氨蝶呤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同时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较多,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等。米非司酮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活性,促进蜕膜、绒毛组织变形,同时促进黄体萎缩,从而使胚囊坏死。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两药联用可发挥出协同效果,促进胚胎死亡,有效降低输卵管破裂风险。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20例,占86.96%,对照组治愈17例,占73.91%,P<0.05。观察组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更短,P<0.05。体现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敏.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应用于 异位妊娠治疗的效果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7):2421-2422.
[2] 曾序,岳晓芳,万凤英. 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分析[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7):33-34.
[3] 郑金红,张红,江金香. 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130-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