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状元小学
摘要: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而学生在刚接触到合唱时难免会出现秩序混乱、找不到表现技巧等问题,小学音乐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逐步培养自身的合唱技巧,通过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合唱入门“小妙招”来帮助学生培养合唱方面的能力。本文通过对于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合唱技巧进行探究,并得出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合唱入门;小学音乐;技巧分析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模式之中,音乐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且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对于合唱活动产生积极参与的兴致。教师需要通过合唱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特有魅力,并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合唱入门技巧来帮助提升学生的整体合唱质量。学生在音乐合唱中不断完善自身的音乐素养,使得音乐课堂富有生机,并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合唱活动的乐趣所在。
以生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合唱教学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注重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采取生活且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对于合唱教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建立良好的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氛围,使得学生通过对于音乐合唱教学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进而切实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以幽默的语言配合丰富的肢体动作,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加强师生互动交流过程,让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例如教师在对于某首歌曲的背景及含义进行描述的时候,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加以生动幽默的语气来使得学生投入到教师所讲内容的氛围之中,只有学生真正通过教师感受到了音乐所具有的情绪,那么学生在合唱之中才能够真正将自己对于这首音乐的理解真正通过歌唱的方式表现出来,切实提升合唱效果。此外,在合唱教学中也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符合音乐内容的肢体语言,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进行示范演唱的过程之中加入自己设计好的肢体动作,动作需要自然且符合主题,肢体语言的加入可以切实丰富合唱教学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且学生也可以统一在合唱中设计相应的肢体动作点缀合唱效果,让合唱形式更加富有活力。
在合唱中借助乐器丰富伴奏,提升合唱整体效果
学生在实际合唱练习中往往会由于节奏音准等不统一而使得整体合唱效果不协调,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于学生音准方面的掌控的教学工作。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音乐水平参差不齐,且接受新内容的效率较低,因此在面对一首新的歌曲进行练习的时候难免会找不到音准,出现节奏混乱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在合唱中借助乐器演奏的方式,不仅能够丰富伴奏层次,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借助乐器演奏而感受音准,便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音准并且进行总结与反思。在传统音乐合唱教学之中,教师往往通过为学生讲解乐理知识而让学生对于音准等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然而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完备,对于教师所讲解的过于专业的知识不仅不会产生学习兴趣,而且也无法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简单的乐器如笛子、口风琴、三角铁等加入到伴奏之中,通过乐器的演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的找准音调,为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且乐器的演奏能够丰富音乐的伴奏内容,提高整体的合唱效果。此外,在合唱中借助乐器进行伴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音准能力,使得整体合唱效果得到改善,还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乐器演奏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练习乐器演奏的机会。
在合唱教学中建立并培养学生的声部意识
教师在进行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充分重视对于学生声部意识的建立与培养的过程,可以通过结合歌曲伴奏来掌握歌曲节奏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合唱效果更加协调流畅且富有节奏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借助拍手或跺脚等鲜明的形式来作为标记节奏的一种方式,在歌曲伴奏之中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找准音乐节拍,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能够加深对于歌曲节奏的印象,继而形成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此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多声部的合唱表演,让学生在多声部合唱表演中逐渐建立并培养声部意识,并且能够通过彼此之间的配合感受合唱中所带有的音律之美,只有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才能够保持参与音乐合唱教学的高涨热情,进而配合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效果显著。
结语
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在合唱教学之中不断产生并总结相关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能够引领学生顺利入门的合唱技巧,引导学生感受音律之美并且对于音乐合唱教学内容富有兴趣。教师需要采用生动风趣的教学形式、借助乐器伴奏以及培养学生声部意识等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音乐整体素养的提升,并且切实提高合唱整体效果,使得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刘飞.学生合唱入门“小妙招”——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技巧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0):164.
[2]白俊鸣.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研究[J].才智,2020(0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