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正安县第一中学 贵州省遵义市 563400
教学中经常发现有学生在做作业和考试时对某些试题一讲就懂,一做就错或做不起,究其原因,这就是学生并没有从“Ⅰ”到“Ⅱ”实现跨越。
这里所说的“Ⅰ”到“Ⅱ”是什么含义呢?生物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与要求”是这样描述的: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从大纲中对“Ⅰ”到“Ⅱ”的含义可知,学生为何对有些试题一讲就懂,一做就错或做不起。实际上这类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上属于“Ⅰ”的层次,并没有跨越“Ⅱ”的层次。当试题呈现在较复杂的情境中需要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时,学生就无从着手。只要老师一讲后,由于学生是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他又很快的理解和懂了。如何解决学生存在的这一问题呢?那就必须搞清楚学生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存在不足的问题。所以要使学生成绩有所提高,就必须对以上四个能力加强训练。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方法:
夯实基础
我给学生讲,夯实基础就好比认人要认脸,而不能认衣服一样,一个人的脸是不可能有在有大的改变的,而人穿的衣服是可以随时改变的。同样的道理,基础知识就如人的脸是不会变的。围绕一个知识点,考题的形式则会有多种形式,若没有牢牢理解这个知识点,那就会出现以这个知识点呈现的一道题,当还以这个知识点为内容,但情景变了,那学生就不会做了,这就是认人没认脸而只认了衣服的后果。这在生物教学中,围绕“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等这些基础知识出的题的形式太多了。由于这些学生对知识点并没有完全理解,一些简单情境下的试题能完成,而复杂一点的试题就会卡壳。我们经常告之学生要能举一反三,不能陷入题海之中,那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夯实基础知识,应强调课前要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而学生要对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在上课充分搞懂,课后必须完成作业,多看一些手上的本学科资料以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加强练习 复习巩固
如何练习、巩固,并不是将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简单的重复,而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教可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一些方式:
1、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不可能一次性地全面掌握,有一个接受过程才能记住、理解,才能发现不同知识点的异同。要对本章、本节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当然可以要求学生看书,完成作业的方式。但如果用网络结构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本节本章知识网络结构,这对学生对本章本节知识内容的理解就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对于网络结构如何建立,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或参考一些教辅书上的网络结构进行学习。
2、有针对性地进行高中生物中计算类试题的教学。高中生物中,教学内容虽然大多是让学生通过概念,知识点的理解去解答生物界的现象,去认识前辈们发现的一些规律,但是也存在有一些计算类的问题,而学生遇到这类问题时,感觉有难度。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开展这方面的教学。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节中,就有计算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求肽键数,求脱去的水分子数。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就有“氧气的释放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有机物的消耗量和生成量”的计算。在“人类遗传病”中有求发病率的概率等等。对这些计算类问题,必须加强训练,同时,要给予学生的方法指导,通过教师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反复练习,这类计算问题将不会难倒学生。
3、要有意识地强化含有坐标图,图表类习题的训练。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调看这些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每年的高考试题,必然有带图表的试题。带图表的试题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首先是识图、识表能力,及要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与题干提供的条件一起综合分析、判断、推理,方能正确回答试题提出的问题。这类试题就属于“Ⅱ”类的要求。对这类试题要回答正确,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教师要有意识多讲,最好用高考试题进行分析。讲析中应介绍解题的方法,如在一张表格里的数据,应从横向和纵向看这些数据有什么规律,数据中最大数、最小数有什么含义等等。同时,最好把同类试题放在一起讲解,这样便于进行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学生就能举一反三,又可避免学生打题海战。这类试题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试题已给出了图表、坐标图,让学生结合题干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推理解题;另一种是从题干给出的条件,让学生用图表,坐标图来完成题干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这两种形式都要让学生多加练习。
4、应对实验类试题的策略。高考试题中必有实验类试题,这体现在高考试卷第37题,以及前面试题中也有可能出现。关于实验,对于我们这些贫困县的高中学校而言,能提供给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不多,所以,学生们很难达到生物考试大纲中提到的“试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但又必须应对高考试卷中的实验类试题,还好,虽然是实验类试题,但不用亲自操作,而是用语言描述,固只要掌握实验理论,是可应对高考中的实验题的。教材中的实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章节内容中的经典实验,一类是单独安排的学生试验及选修一中的实验。对于经典实验,因是结合教材内容,授课时应对学生讲授清楚,这类经典实验的实验结果往往得出一些重要结论。对于后一类的学生实验,应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操作技能。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掌握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通过实验类试题的反复练习,应对实验类试题应不存在问题。
以上只是教学中为了从“Ⅰ”到“Ⅱ”的跨越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在教学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教无定法,教学中还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改进,不断创新采用更好的方法,从而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