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新课引入的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3
/ 1

浅谈高中物理新课引入的教学方法

李林松

双江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 云南双江 677300

摘 要: 如何使物理教学由抽象乏味变为生动有趣,充满活力和富有吸引力?这是摆在每个高中物理老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中物理教学的导入策略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法宝”。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导入策略 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喜欢听你的课你就成功了一半。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师就应该在这个遗憾的艺术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导入方式:简单地回顾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根据每一节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设计出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方式,是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物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完美的“导入策略”能激疑寻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感受物理之美,体味学习物理的快乐。无疑,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

一、设置问题引入法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问题,可以把需要解决的课题巧妙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新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创造性学习。

问题导入法容易操作,但应注意所提问题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应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来适当调整。而不能纯粹是“为问而问”。例如:上述例子中,问学生如何投救援物资可制作好课件,让学生来操作练习投放救援物资。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及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引入

通过实验学生能更好地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和作用,用精心筛选并设计的实验架桥铺路导入新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曲线运动”时,可用红色粉笔分别做竖直下抛和平抛的小实验,作为楔子导入新课。当学生们发现一个作直线运动而另一个作曲线运动时,就会提问:“粉笔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轨迹呢?”这样就自然地导入了曲线运动的讲解;在讲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的重力有无关系时,可让学生用相同的两张纸做实验(一张揉成团)。当实验的结果与学生的前认知产生矛盾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物理中的小实验,容易做,成功率高,且许多教学内容都有多个小实验可做,教师可以选用那些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极便于导入新课的小实验。

三、视频导入。

即在课前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往往结合所学内容进行设置,即可是贴近生活实际的短片,也可是一段新闻,常常也用来播放不好实现、难度较大的实验等等。由于视频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所以更受学生喜欢。但不可回避的是,部分视频与教学内容无关信息过多,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再者,有些视频内容选取不当,和所讲内容联系的不多或不明显,老师往往需要在加以辅助讲解,起到的效果反而不好。所以,在用视频导入时,要对所选视频进行再次加工,以切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为主。

四、温故求新,自然过渡

这是高中物理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包括得出知识所应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用简单扼要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提出与之关联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以便引入新知识。该种导入方式,不仅仅要“温故”,更重要的是用恰如其分的过渡衔接语言,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

“力的分解”一节我是这样引入的:先回顾“力的合成”,重点强调“效果”,即若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就叫该力的分力。力是矢量,力的合成遵循矢量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几个力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提出问题:根据逆向思维,如果几个力依据“效果”,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同样“依据”效果,就可以对一个力进行分解,并遵循同样的法则。衔接语言不仅给出了新的教学知识,也点明了力的分解依据的原理和法则。为导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先复习初中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自然过渡:对于全电路,我们可以猜想,回路的电流应该与电源的电动势和回路的内外电阻有关,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是怎样的呢?应用类比,闭合回路中的电流应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内外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但怎样严格证明呢?我们又知道能的转化和守恒,不仅是解决力学的一个“法宝”,而且是处理电磁学问题的常用方法,可以尝试用能的转化和守恒给出电动势、电阻、电流的定量关系。这样复习把初中和高中的知识紧密地衔接起来,过渡的语言具有启发性(应用类比的方法),而且阐明了该节教学的主线:能的转化和守恒思想。

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以上几种以外,还有:求异联想法、定量计算法、故设疑阵法、随机应变法等等。而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人们常说:“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生硬地去运用某一种方法,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法,有时也可以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开发学生智力。当然在设计如何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使之成为一个体系,能前后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