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实验小学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这些环节,而教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个重要环节常常容易被忽略。你看:平时教师指导作文时重视写作兴趣的激发,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重视写作方法的训练。教师批改作文用一个“认真”一词恰如其分,教师要批改格式、错别字、病句、标点、主体是否鲜明、选材是否典型、语言是否恰当……一篇作文到处是祥批祥改。然而学生拿到作文本只看分数,很少看教师的批改之处及评语。显而易见教师批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用不大。《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是训练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
一、看内容是否符合作文题目要求
作文是否离题,跟是否明确题目要求有直接关系。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出作文初稿以后,要让学生对照题目要求,查一查所写内容会不会符合题意。
1、看所写内容是否符合本次作文的类型,如记叙文中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是否按规定的体裁来写,如记叙文、应用文、提供材料作文等。
2、看所写内容是否符合本次作文规定的范围(如题目中限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数量、人称等)
3、看是否根据作文题的“题眼”确定写作重点,所写的内容会不会符合题目中的附加要求。
根据上面三点,学生当场朗读自己的作文,让大家评议所写作文是否符合这次作文的题目要求,让学生修改、订正自己的作文。
二、看内容是否写具体
小学生受认知水平和观察思维能力的限制,对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感知与思维具有片面性和随意性的特点。作文内容常写得不够具体。尤其是在表现人物活动或叙述事情经过方面,观察不细致,忽视了细节,往往是只讲出事情的梗概,就“无话可说”了。例如写一次大扫除,有的学生“粗线条”描写:“同学们有的提水、有的扫地、有的撮垃圾,个个都干的很认真。一会儿,打扫干净了,大家高兴地回到了座位上。”不懂得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写具体。在写景状物时,往往片面表达景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如写我们的校园时,有的学生只写“我们的校园十分美丽,有许多花草树木,有一个宽阔的大操场。”不懂的写出校园景物与其他地方景物的不同,从而写出校园景物的特点。
针对学生这种特点,教师应教给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点方法。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找出已写好的作文的缺陷。在学生朗读自己作文时,在描写不具体的地方让学生停下来。问学生,这里还可以补写上什么?这时候人们会说些什么?怎么说,怎么做的?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缺陷的地方加以补充、纠正,从而使文章更加具体、真实、形象。
三、看内容是否做到“言之有序”
新课标对作文教学要求学生。从学生平时的习作情况看,很多学生写作文经常采用三段式:开头、中间、结尾。有的甚至把一篇作文写成一大段。这样段落不分明,层次不清楚,出现差错也难以发现。
要达到“有条理”这一要求,应让学生认识写作中常见有几种叙述顺序,联系平时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评改自己的作文。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次作文要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中心?采用哪种顺序来写?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部分写得具体些?哪部分写得简略些?对照这些问题,边读边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四、看“字、词、句、标点”是否有错
在完成上面三个修改步骤以后,再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一次全面综合修改。学习平时修改一段话的方法,认真阅读自己的作文,仔细检查文中字、词、句、标点等有没有错误的地方,及时加以修改。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要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力求讲究实效。批改作文要理解学生的原意,尊重学生的劳动,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改,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