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技术选择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技术选择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陈卫红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郭村镇政府 菏泽单县 274300

摘要:当前进行粮食生产要素的结构性配置,寻求有效政策调控和调整方案,实现粮食生产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采用农业政策与粮食生产技术因果关系论证的方法,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证明农业政策对于粮食技术选择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和影响作用。本文就围绕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技术选择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期望通过理论论述,证明农业政策的调控对于提升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的影响力。

关键词:农业政策;粮食生产;空间溢出

经过研究表明,农业政策能够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指数,使得各个地区各零食生产要素禀赋偏离的问题得到解决。这是因为优化农业政策促进了地区农业技术结构优化改善,能够实现地区间粮食生产协同发展。因此在空间溢出效应上效果明显。 1、关于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技术选择应先共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当前在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以及粮食生产结构矛盾等课题上,一度曾经出现过诸如农业如何生产进行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等课题的研究热点。有学者认为将要素配置结构性调整,发挥量变到质变的技术应用效果,需要进行最优产业结构的要素禀赋的重新划定,以面对市场失灵时政府需要进行必要的补贴支持等问题。还有学者认为,在政府主导下,我国农村改革进行自上而下的渐进式制度变迁,对于粮食生产技术选择问题来说,借鉴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把粮食生产的技术处理列于国家的经济结构要素禀赋处理措施中,将粮食生产技术进行技术变迁,采用技术发明、成本降低的方式,使得政府的政策和对策对于粮食生产技术选择进行干预,将技术进步偏向于相对丰富的低技能、劳动力高转换的区域。促进农业科技化转换。还有学者认为,从村级层面进行本区域农户生产经营收入增加,在政策刺激必然发生影响,例如激励政策的采取,如直接补贴和政府推广项目以及全面技术支持,将对零食生产技术选择有积极作用,对农业领域粮食生产技术应用和扩散的影响因素予以具体措施的实施是非常关键的。有学者认为影响农业技术应用,产生技术促进作用,如采用资源嵌入社会网络推动的方式,收效明显[1]。

纵观已有研究成果,农业技术选择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技术扩散、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政策干预等方面。从1995年开始到2018年,关于粮食生产的技术选择指数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农业技术、农业生产、农业政策等各个领域,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研究方法上。对于指标获取是很多省份进行实际调研后进行的,如在26个省份进行的面板数据获取方面测算指标度量,原始数据来源于各省份的统计年鉴、农村统计年鉴、固定资产投资年鉴等。而对粮食生产的资本投入,粮食生产劳动投入,地区资本投入进行变量选择以及对于各年生产总值以及价格,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人员从业人数等的数据则用于进行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技术溢出效果的变量分析。

  1. 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技术选择影响变量

2.1,农业生产者支持政策,包括临时收储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农村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等。农业扶持政策的实施需要对农业政策进行量化,如安全管控量化实施、粮食基础设施建设量化实施等,将相关补贴应用在农村财政支出中,包括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2.2对于上述数据进行获取之后,要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析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后,劳动力和土地要素发生的变化,将投入资本和劳动力变化进行控制变量的得出粮食种植人员占农、林、牧、渔业等总体人员中的比例,用于改变地区生产劳动力要素的分配策略。农业机械化率也是通过变量分析得到的。例如根据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溉灌溉率、农田水利设施等资源配置等,得出地区粮食技术选择指数[2]。

2.3针对粮食生产技术选择时空变化和内部差异分析,进行不同区域粮食生产技术的变化趋势的选择,针对粮食生产技术选择指数平均分布情况狂,例如针对辽宁、江苏、河北、山东等粮食大省份,在省份技术选择指数上的波动幅度进行分析,发现粮食主生产区的技术指标有轻微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说明粮食平衡区的粮食生产在要素禀赋结构上存在一定的扭曲,这种情况狂需要进行缓解。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粮食主销区属于经济发达地区,资本要素集中在粮食生产资本投入上,而人均粮食生产指数不足,造成了粮食生产资本劳动与地区的要素禀赋不相适宜,没有形成粮食生产发展积极状态。

  1. 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技术实证分析

根据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行生产水平的体现,识别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增长路径是粮食增产的关键因素。利用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核算各个省市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经过DURBIN计算模型测算各个因素的溢出效应和直接影响,根据SOLOW理论模型,对于农业水平和粮食生产效率的正向直接影响进行论述,发现农民教育水平、人均耕地规模、农业灾害均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而农业政策如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养职业农民、促进粮食功能主产区建设、加强财政和社会服务体系等则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使用stata软件进行农业政策变量ADF检验,将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用于技术选择指数获取上。对一阶差分ADF检验统计量为+21.33,小于1%和5%的临界值,相应的指数变量为一阶单整序列,这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对粮食生产技术选择有正向影响。对于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技术选择,尝试从粮食生产直接和间接的补贴方面,通过农业机械和生产资料补贴,进行粮食生产资本投入,将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非农行业的情况加以扭转。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变量对粮食生产指数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对水利设施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加以解决[3]。

  1. 结论与启示

运用技术对粮食生产技术选择指数正向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显著性检验,对粮食生产技术选择指数扭曲程度加以论证,采用指数分析的方法,对粮食主校区技术选择,内部差异波动以及上升的趋势进行论证,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技术选择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结束语:

在农业政策的影响下,粮食主要生产区应注重优化粮食生产要素投入,注重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平衡发展。作为宏观决策主体的政府,在制定农业政策和战略时,应更加注重资金投入的结构合理化,优化适宜技术结构层次,对农村固定资产和财政支农等投入机构加以优化,打破行政障碍,促进地区间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粮食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进而激发地区释放出更多的正向溢出效应,实现地区间粮食生产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文,王振华,张广胜.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技术选择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0,19(2):151-160.

[2]高鹏飞.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及其逆向技术溢出的新特征[J].中国商论,2019,(16):106-107.

[3]李俊鹏,冯中朝,吴清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增长路径识别:直接影响与溢出效应[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