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 北京 100053
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肺康复运动训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总住院时间及半年后再入院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肺功能指标及6min步行距离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及半年后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I%、LVEF及6 ra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心肺康复运 动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肺康复训练
引言:COPD 是临床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与肺部、气道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相关,国内≥ 40 岁人群发病率约8.2%,女性人群发病率低 于男性。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氧疗、药物、肺康复等为主,
其中以运动为主的肺康复方案在改善患者呼吸系统症状、阻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既往常规腹式呼吸在患者呼吸困难时不能实施,缩唇呼吸则难以掌握,训练过程中无法量化及质控,而抗阻呼吸训练作为现代新型运动训练方式,多采用辅助仪器,能弥补上述传统运动方式的不足,旨在教会患者如何放松辅助呼吸肌,减少呼吸 做功,增强运动耐力,从而调节通气,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乳腺癌、肺癌等疾病术后康复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 目前其在 COPD 患者肺康复中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深入探究抗阻呼吸训练对 COPD 患者肺康复及生活质量 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自 2016 年 7 月开始对 COPD 患者行抗阻呼吸训练,取得了良好的临床 效果,现报道如下。
正文:
一、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临床中一种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这一疾病以不可逆气流受限为主要的特征,发病具有隐匿性,病情呈现为进行性进展,具有很高的致残率、病死率,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发现了,COPD 是非感染性疾病中的第二大疾病,患者在 1 年内急性恶化的死亡率高达 35%,在 3 年内急性恶化的死亡率高达 50%,由于长期慢性缺氧、酸中毒、反复炎症刺激、电解质紊乱、炎性质释放,导致了血管内皮受损,影响凝血 - 纤溶系统,导致患者血液流变学处于高凝状态,并伴有凝血功能异常,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对其生命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本研究分析了肺康复训练对 COPD 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 功能的影响,并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针对 COPD 这一疾病,选取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从 2016 年 6月—2018 年 6 月的稳定期 COPD 患者 40 例参加了本研究,符合 入选标准 32 例,其中 2 例患者由于感染加重后转院无法进行进 一步康复治疗,故最终入组人数 30 例。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60 ~ 88 岁,平均年龄(72.85±6.8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 COPD 诊断指南(2013 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并处于稳定期,自愿接受各种检查;排除伴有严重的心 脑血管疾病、肿瘤、中重度贫血、需要使用无创 / 有创接卸通气或无法脱氧的患者、患有严重骨骼肌疾病或存在有恶液质无法运动、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或小学学历以下,病情严重无法配合的患者以及对肺康复治疗不配合或不接受的患者,患者在进行实验期间,未服用抗凝药物。
讨论
早期COPD 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发现时已伴有肺功能受损、呼吸困难等症状,而部分患者存在长期不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加重病情。有研究指出运动训练作为肺康复方案中的核心部分,具有药物治疗无法取代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呼吸肌收缩与舒张功能,促使肺泡通气量增加,气体得以有效交换,将残气量排除,进而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最终提高运动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FVC、FVC%、FEV1、FEV1%、FEV1/FVC 上升,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高,证实抗阻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指出 COPD 患者呼吸功能衰竭的关键诱因是呼吸肌疲劳、衰竭,而抗阻呼吸训练规避了呼吸肌收缩难以协调情况,能有效调节吸入气体分布不均与低氧状况,确保气体得到有效交换,进而改善呼吸功能。Kang等指出,传统呼吸方法(腹式或缩唇等)由于辅助呼吸肌参与呼气、吸气,呼吸肌、肋间内肌的收缩处于不协调状态,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胸膜腔压力,诱导呼吸效率下降,再加上需长时间技术指导,故其临床应用受限。FVC、FVC%、FEV1、FEV1%、FEV1/FVC 数值是 COPD 患者肺功能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本研究发现通过传统呼吸方法与抗阻呼吸训练结合,能有效减少或规避呼吸方式与吸气流量的影响,强化了呼吸肌锻炼,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吸气、呼气功能受限,改善患者通气量,缓解气道阻塞程度,改善 FEV1;长期行一定负荷的抗阻呼吸训练,能诱导毛细血管密度、骨骼肌氧化酶活性增加,促使血液运输氧能力及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最终增加患者肌肉氧化能力与骨骼肌耐力,减轻肌肉疲劳感,有助于锻炼患者膈肌能力,增大肺廓部容积,增加肺活量;能确保呼吸肌、骨骼肌能量供应充足,缓解肺动态过度充气,改善呼吸肌肌力,改善患者 FVC、FVC%、FEV1/FVC 等肺功能指标,
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此外,本研究发现,两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状况、抑郁心理症状、焦虑心理症状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上述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证实抗阻呼吸训练能有效提高 COPD 患者生活质量,这与Leelarungrayub 等研究结论一致。高天敏等通过对 176 例 COPD 患者进行 研究,发现抗阻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日 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抑郁及焦虑心理状态。另有研究也 证实抗阻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中、重度 COPD 患者抑郁、焦虑心理,提高其认知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总结
COPD 患者的病理特点是存在不可逆性气流受限。此病可累及患者的气道、肺实质及肺动脉 。对老年 COPD 稳定期患者进行心肺康复训练指导是改善其心肺功能、提 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AT 是指人在运动时肌肉中的 乳酸发生堆积,由有氧状态进入无氧状态的临界点时血液 中乳酸的浓度。VE/CO2 斜率可反映运动时人体的通气反应,其正常值为 20% ~ 30%。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护
前,两组患者的 AT 及 VE/VCO2 斜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05。治护后,观察组患者的 AT 大于对照组 患者,其 VE/VCO2 斜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这说明,对老年 COPD 稳定期患者进行心肺
康复训练指导能有效地锻炼其肌肉的力量,提高其运动耐 力,改善其心肺功能 。6MWD 是评估 COPD 患者运动能 力的客观指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护后,观察组患 者的 6MWD 远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这说明,对老年 COPD 稳定期患者进行心肺康复训练指导 对提高其运动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老年 COPD 稳定期患者进行心肺康复训 练指导可显著改善其心肺功能。
参考文献:
[1] Hurdman J, Condliffe R, Elliot CA, et al. Pulmonary hyper
tension in COPD: results from the ASPIRE registry[J]. Eur Respir J,
2013, 41(6):1292-1301.
[2]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Pulmonary ehabilitation-1999[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9, 159(5 Pt 1):1666-1682.
[3] Richardson RS, Sheldon J, Poole DC, et al. Evidence of
skeletalmuscle metabolic reserve during whole body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l999, 159(3):88l-885.
[4] Reddy P, Samson R. Clinical utility of natriuretic peptides in left
ventricular failure[J]. South Med J, 2013, 106(2):182-187.
[5] Eindhoven JA, van den Bosch AE, Jansen PR, et al. The usefulness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J]. J Am Coll Cardiol, 2012, 60 (21):
2140-2149.
[6] Hsich EM, Grau-Sepulveda MV, Hernandez AF,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 ejection fraction, and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heart failure and associa
tions with inhospital outcomes: findings from the Get With The
Guideline-Heart Failure Registry[J]. Am Heart J, 2013, 166 (6):
1063-1071.
[7]
程艳慧,何东仞.COPD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2):232-233,267.
[8]
徐凌,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诊治的新 认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4):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