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中学
内容摘要:“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教学研讨的主题词,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小说的教学可以说是较为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形式之一。本文就如何在小说的教学中培养学核心素养谈了自己的几点实际操作经验。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 小说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工具性的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包括日常的听、说、读、写、看、想,无一不显示着一个人的素养。相对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审美意识、文化素养的发展上有着独特的内涵和意蕴。由此看,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其中,我认为小说的教学是最能综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形式之一。因为小说是一种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体裁,人物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偶然或必然的心理变化、道路选择、命运变化的过程,不仅折射出社会的现实状况,更反映出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所发生的改变,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改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和素材,既不刻意,又避免了高高在上的、说教式的这种学生所不喜欢的培养方式。
那么,怎样才能在小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还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首先,在进入小说内容之前,应先向学生较为详细的介绍作者及他的生平经历。一个人的生平经历能直接影响他的性格形成和处事风格,也就让小说烙印上了鲜明的个人特色,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对于理解小说的风格和思想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当然,还需要结合小说的写作背景和创作目的来理解。
例如鲁迅先生在谈到《孔乙己》的创作时说,他想表现的是“苦人的凉薄”。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找一找文章中的“苦人”。学生最直接找到的是孔乙己,因为他生活潦倒,毫无社会地位,是别人的取笑对象,最后甚至因为偷了丁举人家的书而被殴打,最后悲惨的死去了。而他的“凉薄”就在于他对心中那份“坚持”的亵渎。他是如此在意他“读书人”的身份,甚至于象征他“读书人”身份的那一身长衫“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都舍不得脱下,更是连日常说话都是“满口的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可他的行为却是对这一身份的最大的违背与亵渎——好吃懒做、偷窃。
在肯定了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再去找找文本中有没有其他的“苦人”,学生经过对文本的探索和思考、讨论之后,提出了几位他们认为的“苦人”:“短衣帮”,他们生活困顿,社会地位也没比孔乙己高,但他们在面对比他们更穷、更惨的孔乙己时,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反而对他各种嘲笑,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了孔乙己的痛苦之上。这就是“短衣帮”的凉薄——对美好人性的亵渎,缺乏同情心,冷漠,麻木,成为了像丁举人这样仗势欺人的人的帮凶而不自知。还有学生认为酒店掌柜也是“苦人”,因为在旧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而且在做生意时肯定时常有人赊账,也肯定有欠账不还的事发生,可他的“凉薄”就在于重利轻义且对人与人之间诚信的亵渎——对商人来说,诚信是第一位的,顾客就是上帝,可掌柜却没有对这些“上帝”诚心以待,在他们和的酒里掺了水;对孔乙己没有丝毫的同情,他关心的只是“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最后,我结合小说的背景给学生进行了总结,这些“苦人的凉薄”都是由社会的冷漠造成的,作者也正是借这些人来反映旧中国的世态炎凉。同时又鼓励学生像这节课一样去思考和探讨,去多角度的看待和理解人物形象,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在小说的教学中分析人物形象一定是重点。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人物形象因为各自不同的性格而带来的不同命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教师利用好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谓是事半功倍。
《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由一开始的迷茫到逆境中的成长;《智取生辰纲》中杨志的蛮横、刚愎自用导致押送生辰纲的失败;《阿Q正传》中阿Q的无赖、无知,最终让他走向了死亡……
这些人物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使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这一切学生都能轻松的感知到,教师所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如何去正确看待这些人的性格特点和遭遇,如何理解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不再简单的以“好人”和“坏人”来评价一个人。
另外,在课后的拓展延伸中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一定的练习,把课堂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拓展延伸的题型、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视小说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培养目的灵活选择,可以是对小说进行改写或续写,让学生体味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选择,从而进行比较,这样对某些事理上的认知能更客观、理性。
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课程最后我让学生分两组对小说进行了改写。一组同学改写的是“假如菲利普夫妇一家在船上遇到的是大富翁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另一组同学改写的是“假如于勒的贫穷是装出来的,其实他还是一位大富翁,菲利普夫妇知道后会有怎样的表现?”两组同学根据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写出了他们认为的结局,无一例外的都表现出菲利普夫妇贪婪、势力、自私的丑陋嘴脸。这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学生立刻就明白一切都是“金钱”在作祟,对金钱应该要持怎样的态度。这时,其实教师就已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了正确的“金钱观”。
拓展延伸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似的故事或案例让学生进行比较、思考,再联系实际生活做引导,把课内的知识变成可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基础经验。
如:在《变色龙》的教学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夸张的“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不想满足于只让学生认识这种“变”,我还想让他们把这篇小说中的“变”内化为他们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在课程的最后,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故事讲完,我设置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去体会和思索:1、奥楚蔑洛夫的“变”和裴矩的“变”有什么不同?2、你认为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变”吗?怎样“变”才是合理的?
另外,拓展延伸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如《溜索》这篇小说中,马帮们过怒江时那惊险的场面一定让学生们觉得心惊肉跳,不仅有对马帮汉子的佩服,更有对当时交通不便的深深的感慨。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我们国家当前的发展形势尤其是基建方面的迅猛发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发展使命感;《孔乙己》中为什么孔乙己会沦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缺乏生存技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由此可以设置相关题目让学生体会劳动的重要性和我国现在提倡的劳动教育的必要性;《芦花荡》中那位老人的勇敢和坚毅让人钦佩,但我们更要让学生体会到正是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前我国的疫情防控形势以及我国目前在国际社会中的局势,让学生对国家形势有全面的了解,意识到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奋斗和奉献,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让学生学的知识不与社会脱节,因为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
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唯有以学生为己任,不忘初心和使命,不断探索和实践,促使学生提高核心素养,以期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上有所助益,那就无愧于“教师”的称号了。
参考文献:
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8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科学出版社,1959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长春教育出版社,2003
李松林,《论教师学科教材理解的范式转换》,中国教育学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