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的研究案例——以平度市大泽山镇上甲小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2
/ 2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的研究案例——以平度市大泽山镇上甲小学为例

王磊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大泽山镇上甲小学 266713

【摘要】

我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下,历经千百年来所积淀下来的乡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精髓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费孝通著的《乡土中国》开篇就讲:“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乡土资源具有丰富多样厚重等特点。家庭教育不能与生活脱节,要因势利导,实现“本土化”、“生活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在乡土资源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相比,虽然存在着师资水平低、研究人员少、缺乏专家指导等客观原因。但是,就课程资源开发来说,农村存在着不少自身优势。

以笔者学校所在的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镇为例,大泽山是东莱文明的发祥地。文明的脚步沿着历史的脉络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当远古荒蛮的人类活动处处是茹毛饮血时,父系氏族“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岳石文化”在这里闪动着文明的莹莹之火;自秦汉时起,大泽山便跻身八大名山,屹立千载、熠熠生辉。“魏碑书法”、“摩崖石刻”、“石雷之乡”、“红色文化圣地”、“中国的波尔多”......岁月沧桑,大泽山在历史的淘洗中,沉淀出厚重的文化土壤与多彩的乡土风情。

一、挖掘当地特色文化,整合乡土教育资源

在经过广泛的文献研究和考察调研后,学校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将当地乡土资源进行了整合分类:

1.自然景观。大泽山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这里山险涧深,石怪洞奇,瀑高林秀,壑幽泉清,雀啼莺啭,佳景美不胜收。这为学校向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让学生领略和感受家乡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增进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体验和理解,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2.历史文化。从商朝的岳石文化到北魏郑文公的碑刻,从“秦皇拜月”、“汉武帝芝莱山得灵芝”到“唐太宗射石出水”、“程咬金与大王桥”、“神笔刘耳枝”等许多至今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直至上迄秦汉下至明清的300余处摩崖石刻,忠实记录了大泽山区的历史演变,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家乡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和探究祖国历史文化的欲望。

3.矿藏物产。大泽山享有“中国葡萄之乡”的盛誉葡萄生产现已成为大泽山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葡萄。葡萄在我们当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产品。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可以让学生了解大泽山葡萄生产的历史,现状以及对家乡未来葡萄生产及其发展前景的展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关注社区经济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责任感

大泽山镇采石、加工业的迅速兴起带动了全镇的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深思的环境污染问题。诸如:山体被破坏、矿石废渣乱堆乱放、地下水严重污染等。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共同关注。这样的现实问题理应成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课题,对于唤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意识,适时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有着十分重要的课程意义。

二、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研究中获得成长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校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确定活动形式或活动方式。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活动方式:

1.以体验为主的活动方式。主要针对以实地观察、考察等主要类型的活动。这种方式,在低、中年级段的学生中运用较多,主要采取“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听一听”、“画一画”等形式,如:针对“家乡的自然景观”这一课程内容的开发,我们组织开展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季节,通过到大泽山游览、观赏自然景观,组织学生登山、野营、采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走进大自然,亲眼看一看那高高的瀑布,亲手摸一摸那古老的林木,亲耳听一听那婉转的鸟鸣声,亲口尝一尝那石缝流出来的甘泉,亲自钻一钻那神秘的石洞,亲自采集制作一种动植物标本,亲自画一画大泽山的自然景色。通过这些活动方式,让学生获得对大自然更多的真实体验。

2.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方式。主要针对调查、访问、查阅资料、课题实验等类型的活动。这种方式,我们在中、高年级段学生中运用较多。比如:针对大泽山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类课程资源,我们确立了以“大泽山历史文化的研究”为主题。在这个主题下,由学生自由选择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形成小课题进行研究。学生自由结合组成研究小组,设计制订研究方案,然后分工按步骤实施,最终形成不同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交流。这种方式使学生历经了活动的全过程,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3.以实践为主的活动方式。主要针对劳动与服务、制作与设计、技术实践、社会宣传等类型的活动。比如:我校针对“葡萄”种植这一特色资源,开展“我与小葡萄同成长活动”,要求每人在家长的指导下种植一棵小葡萄,亲自参与小葡萄生长的管理,定期汇报管理的情况,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学生在研究中获得了书本上所不能提供的直观情感体验。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地雷战,或许还有的人知道地雷战的拍摄地是山东省的海阳县,可是绝大多数人甚至很多土生土长的大泽山的孩子都不知晓他们的家乡大泽山镇高家村才是地雷战的真正发源地。聪明的东高家村民用随处可见的石头,挖个洞塞上炸药,专往鬼子的脚下埋,埋下雷的同时也拉响了鬼子生命的倒计时,“轰隆”一声响…炸的是血肉模糊,这就是侵略者的下场!这就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以及英勇不屈的人民所谱写的光辉的抗战历史!

可以想一下,抗战仅仅在大泽山吗?大泽山的几颗石雷能打的了几个鬼子,能夺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吗?那些在全国各地和大泽山人民一样保家卫国,誓死抵抗侵略不惜付出生命的战士和群众,他们的丰功伟绩何人来铭记?仅仅是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他们的亲人吗?而我们,怎样来缅怀这段历史,怎样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会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让他们有民族气节,让他们爱家乡、爱祖国?脱离了历史,那就是空谈。不止如此,近几年在娱乐作秀无底线的恶搞下,那些扭曲历史、丑化英雄的事件层出不穷,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子孙后代他们真的具备去伪存真的能力吗?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国防教育,刻不容缓,不了解历史怎样正确地面对未来?

可是,历史是无法精准还原的,历史所留给我们的思考也不是看看课本上的文字就可以达到感同身受。放在当前的环境下,如何解决? 研究性学习解决了这个难题,孩子们在老师或是家长们的带领下陆续参观了位于东高家村的平度市抗日战争纪念馆,亲手触摸了抗争中屡建奇功的大泽山石雷,触摸了战争中被八路军磨得溜光的“三八大盖”,触摸了那些笨重的火炮和简陋的手榴弹,采风的同学倾听了东高家抗战老人对烽火硝烟岁月的回忆。孩子们爬上村口的山头,敲一下抗战时留下的“报警钟”,远眺当年曾经埋藏过石雷的山坡、河套、道路和田野。这一切由实践所带来的情感认同,在孩子们心底深深扎根,他们为家乡自豪、为民族骄傲的爱国主义情感能不伴随他们一生吗!

回来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情景剧社团的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排练了情景剧《地雷战》。这是一个保留性节目,每一届的孩子们都要去排练演绎,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这样的活动,告诉身边的同学、朋友、伙伴,这就是我们的家乡,这就是家乡的故事,不论过去三年五年还是三十年五十年。他们,这辈子都将深刻于记忆!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师生们走遍了大泽山的每一寸土地,在以情感体验为主旨的实践中,大泽叠翠让他们领略到家乡的美丽;岳石文化让他们了解故土的文明;天柱魏碑使他们看到了文明的流淌;御驾山、日照庵、观月台、书法胡同,让他们驻足留恋,此外,还有那么多数不清的美丽动人的传说。

对于小学生来说,产生教育意义的不仅仅在书本、在课堂、在学校,还在家庭、在大自然,在孩子们祖辈生活的地域文化和乡土气息浓厚的人文传承当中。整合开发并合理利用乡土资源,是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教育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根本上的需求,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   [2]钟鸿.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初探[J].科学咨询,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