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芜湖县赵桥小学 241100
摘要: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塑造一个人的品格。随着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正在悄然发生转变,基础教育事业逐渐开始向更深层次发展。近些年,教育部门不断增加教育试点,大力推进教育体系的改革,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法治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道德与法治课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得到的广大学生家长和相关教育部门的极大重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意义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提升学生品格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必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与时俱进、创新思维。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1.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意义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来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一个人文化修养将影响在人生中取得的事业成就和社会地位。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要点。我国传统教育往往只注重于书本和教材教学,用作业和考试成绩单来评估一名学生,往往忽略了对孩子思想品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品格的缺失。教学应更多的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设,让孩子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并且培养成习惯,孩子无论是在学校、家庭等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下意识的体现出这种优秀的核心素养。俄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柯罗连科说过,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它把青年拉向一方面去,而生活和利益的实际要求把他们拉向另一方面去,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活总是占上风的,于是,大多数受教育的青年人经过了一段热烈的青春迷恋时期之后,就走上了已经踏平的道路,而且渐渐走得习惯了,由此可见将优秀的核心素质变成习惯是教育的重要目的。国家教育部要求教育部门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近日有不少省市已经宣布,不再公布小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单,这正是教育部门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重心,加大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视程度的有力措施。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对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提升思想品格,掌握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都有重要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需要发散性思维的教育系统,它不同于数理化教育中大量抽象思维的应用,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仅仅要在理论上,文字上让学生牢记,更要学生领悟每一篇教材的内在含义,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孩子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可以深刻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应当思考新的教育模式,结合当代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思路,从课堂教学走向实践教学,从书本传授走向知识拓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材与社会实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的加强教学质量。
2.1激发孩子主动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育的方向应当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在课后仍保持着对课堂的兴趣,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笔者曾与某教育专家探讨,教育家与教师的区别在哪里,如何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专家指出,教育是一门真正的艺术,他不是站在讲台上,依照着教材去背诵讲解,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强行灌输到学生们的大脑中,这只是最基础,也是最落后的教学方式。教育的艺术是集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综合文化素养。中国教育固有的思维往往只注重于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造成学生只能千篇一律的背诵和机械化学习,缺乏思考能力,教师通过知识的延伸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讲,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学生才会产生上进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拘泥于书本和教材中的固有内容。千篇一律的背诵和阅读只能让学生们产生厌倦的心理,对课堂学习产生抗拒。同时把学生的头脑和思路完全束缚在一个范围之内,无法让孩子们完全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的深度和精髓。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教育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固有的教育体系,我们不需要教师成为伟大的模仿者,去依照那些所谓的教条和固有的教学体系去日复一日的机械式工作,中国现代教育需要的是有思考能力,敢于实践的创造者,开拓者。
2.2结合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精髓。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增强爱国意识,提升品格和核心素质。陶冶身心。例如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名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就是告诫学生时光一去不复返,要懂得珍惜难得的学习生活,提醒学生要把握当下,不要虚度时光。中华文化的精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日后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工作学习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应当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提前做好课堂准备,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揣摩素材。一部素材的欣赏角度不同,对作品的理解、领悟的道理也完全不同,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想象能力,从多个方向去剖析素材的内在涵义,将作品与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相结合,引导学生领悟更多的知识点。
2.3创新课程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俱进,创新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设计中应当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积极设计一些个性化的课堂。例如在某小学的一堂公开课上,老师提前设计编写一部汉语童话小品,把学生们分成两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品中来,分别扮演剧中的不同动物角色。该剧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大森林里小动物们,在动物世界中闹出的一些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故事。整个故事剧情幽默,气氛轻松,而且故事的内容是小学生们非常喜欢的童话题材,这种题材非常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共鸣。教师通过对剧本和对话的精心设计,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课文和知识点巧妙的结合其中,学生们在背诵剧本的时候就掌握了教材上应当学到的知识。同时这位老师在剧本设计的时候设下伏笔,把剧情向不同方向延伸,这个精妙的设计大大增加了短剧的神秘感和未知性,让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对未知结果的探索欲望,避免了学生因为提前知道剧情而减弱学习兴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公开课通过童话小品的设计让孩子们不仅仅通过背诵剧本学会教材上的知识,而且通过表演学会思考和应用所学到的知识点,通过发挥想象力去扩展延伸知识的使用。学生们在整堂公开课过程中完全的沉浸其中,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之上,气氛十分活跃,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有不少学生在下课后还在讨论课堂上的内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提升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小品的演出增加了学生们的知识应用能力,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这堂小学道德与法治公开课全方位的锻炼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2.4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应激发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被动的灌输式学习。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均以课本为主,教条式教育不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笔者曾与某大学教育学教授做过深刻的沟通,他明确表示,让孩子们产生兴趣,热爱该学科后的学习效率明显增加,让孩子们能够主动的去学习,比被动的灌输所起到的学习效果要强很多。所以各位教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室放映动画,把呆板的文章和枯燥的汉字转化为学生喜欢的、有活力的事物,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内在含义的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们应当提前设计好教学课件,比如幻灯片的制作,视频短片的拍摄,尽可能的贴近教材,优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授课的效率。同时教师应重点设计好教学的语言,应当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尽量生动活泼,在提高孩子们对课堂的兴趣的同时,有力的引导孩子们去掌握教材上的知识。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应该局限于计算机或者某一种设备的一项功能。教师应该充分学习掌信息技术设施的使用方法和功能,尽可能的开发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些新鲜的事物往往能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教材中所蕴含的内在知识点,通过学习体验的提升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多媒体声音的运用也是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上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播放预先录制好的声音,动听的音乐、卡通的发音往往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要在课堂上得到答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方式不断的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沉浸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保证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专注,提高教学质量。
2.4改善授课环境
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麻木情绪,造成学生对学习的排斥心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积极改善授课环境,让学生能后身临其境的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看得到,而且可以触摸,可以想象,仿佛融入与整个案例的氛围之中。而传统教育方式只能让学生远距离的欣赏,不能调动学生感官全方位的接触,无法切实感受到许多案例的更深含义。教师授课不应拘泥于教室,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近距离的观察现实中的人物案例,比如参观一些优秀模范人物的事迹展览,通过真实故事与教材相对比,引导学生们去学习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学生们在实践的环境中有更直观的体会。与此同时,校外轻松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们充分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对实践总是充满憧憬和向往,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同学们解放天性,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去学习知识。同时教师可在授课时设计自己和学生都站在案例的不同角度来观察事物,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仔细揣摩人物心理,教师和每一名学生都真正的参与到课程当中,通过事实经过和人物心理的对比,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模范人物当时的心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课能够极大的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力,更立体的感受教材上的知识点。
2.5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培养
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起步时间短,教学经验有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地方甚至有“转行”教师出现,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授课方式还是主要以教材为主,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当代教学方式需要多元化发展,紧跟时代步伐。教师是直接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传授知识的人,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加强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系统的一份重要的战略性工作。没有优秀的教师,如何培养优秀的学生。教师们应当充分掌握现代教育的方式方法,优化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多地调研后发现,当地市教育部门已经建立了针对高中语文教师的长效培训机制,通过合作教学培养,实践交流沟通,课堂教学设计等多方面课程的强化培训,来大幅度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加强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等都有重要影响,能够帮助学生离开学校后迅速在社会上立足并终身受益。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创新是教育进步的源泉。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不要给学生套上学习的枷锁,要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敢于思考,增加对知识的探索和实践。基于核心素质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丰富课堂设计,创新思维,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接受学习内容,触发心理共鸣,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风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6)
[2]刘益.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效性[J].散文百家(下),2018(1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