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区宋疃中学 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 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覆盖无处不在。如何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为国家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呢?在此理念指导下智慧课堂应运而生,它深刻改变着课堂教学面貌,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何突破智慧课堂弊端,让智慧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呢?本文主要从拓展生活体验、精准掌握学情、构建即时探究情境、强化互动交流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 智慧课堂 策略 深度融合
引言
如何突破智慧课堂弊端,让智慧课堂真正焕发活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呢?关键在于探索适应智慧课堂需要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线上反馈技术精准掌握真实学情,实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准确掌握真实的学情,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对学情的掌控主要依靠个人经验和专家总结。缺点是主观色彩浓厚,并且侧重于宏观了解,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这必然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系统则可以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学案测评反馈、互动交流等活动,精准把握学情。不仅可以了解知识层面,还可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测评,准确分析学生对与教学相关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的认知基础和态度。这样教师就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分层实施的教学方案,从而增加教学针对性,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
案例:朱老师在执教《二氧化碳的性质》前,首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在导学案中除了文本知识以外,更增加了“生活大发现”、“你问我答”以“家庭小实验”等栏目。对于“生活大发现”、“你问我答”栏目要求学生拍照上传,而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拍成视频上传。其中家庭小实验是要求学生利用家里的玻璃杯、吸管、瓶盖、脸盆、可乐或雪碧等物品,用排水法收集一玻璃杯二氧化碳,并将老师颁发的紫色小花,润湿后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杯中,观察现象。由于内容有趣,学生们乐此不疲。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观察生活形成经验,阅读文本初步形成认知基础,通过小实验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和技巧,并尝试构建知识体系。此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存在不少困难和误区,这些困难和误区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更能够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存在思维阻滞点和认知困惑区,从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还能了解学生思维特点、情感特征等,从而能够以学定教,优化教学设计,实现针对性教学。
对学情的了解不仅在课前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和课后也要进行。之前由于传统教学中收集资料手段的欠缺,朱教师难免挂一漏万,无法全面深刻的把握学情。现在,由于现代技术随时存储和微课录制、拍照上传等功能,朱老师可以随时把有关信息保存上传,课后进行分析归纳,大大提高了掌握学情的效率。
二、利用大数据分析,营造即时生成性教学情境
情境探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品质,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思维等具有明显的作用。但调查发现,无论是情境探究主题,还是探究问题设计、探究过程组织和调控,不少教师总是事无巨细,一一谋划。这样悉心预设的情境反映的是教师的爱好兴趣和价值观念,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之间很难做到完全吻合。在情境探究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观察、被引导、被选择、被总结状态,缺乏自主性和批判质疑的机会,情境探究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看似热闹,收获寥寥。
改变上述情况的最佳渠道就是创建即时性和生成性的情境。例如,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营造出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自主操作的情境,效果非常棒。
例如:《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初中化学的起始课,也是学生与化学的第一次接触。怎样才能让学生们“一见钟情”,感受化学之美,体验化学之趣,纾解化学之惑呢?我是这样做的。
在导入环节播放了一则中央电视台的“我们恨化学”广告。这是一家化妆品的广告。师:“有人说化学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有人说化学毁坏了我们的生活。对这些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请打开你的平板,选择你的立场。”不一会儿,大屏幕上展现了学生调查结果。然后我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观点,分成小组,展开一次主题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搜集资料,选出代表展开辩论。为了让辩论能够深入开展,我不仅提供了相关资料,还指导辩论的规则。
辩论开始气氛很热烈。正方展示了美丽的钟乳石、酱油、味精、空气清新剂等等,说明生活离不开化学;而反方则出示了污染的河水、天津港大爆炸、空气污染等图片,诉说化学品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不甘心的正方则提出:人们常喝的汽水、碳酸饮料等等都利用了化学原理,你难道不喝?反方针锋相对,提出喝碳酸饮料的危害:越喝越渴、毁牙伤胃。在实验验证环节,正方上台表演了“化学魔术”:烧不坏的手帕、人造喷泉等。而反方也上台表演了“抓骗子”的情景剧,揭露有些人利用化学原理,装神弄鬼骗人钱财。
辩论很热烈,表演很成功。虽然内容很稚嫩、思维也不是很严密,但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之中,他们的思维被打开,他们的情感被激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尊重事实,学会在质疑中寻求真相,学习辩证的看待化学。
这是一则利用师生教与学行为的伴随式数据采集与大数据分析工具创设教学情境的案例。这样的设计不仅完成科学的学习诊断和评价,更为难得的是这样的教学情境是真实的,充满了生动的教学气息;这样的教学情境具有高度的生成性,学生的意愿得到尊重和表达;这样的教学情境具有高度开放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这样的情境教学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充分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学习品质。
三、利用智能终端促进多样化互动,让思维飞得更高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核心标志就是立体化、多方位的深度互动交流。它与传统的互动交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无论是老师或者学生,都可以借助课堂智能化的移动学习工具和应用支撑平台,可以在课堂上实现立体的、持续的互动交流,并且在整个互动探究环节中彼此协作,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实现意义建构,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情感的浸润,从而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
1.导入时利用弹幕互动,增添教学活力
汪老师在《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一课中,巧妙地运用弹幕功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变得灵动。
教师先是展示木糖醇,同学们看到口香糖很开心,气氛瞬间升温。师微笑问“嚼着嚼着嚼到最后会融化吗?”生齐答“不会”。师又拿出薯片,“把两者放在一起吃过吗?”生摇头,师展示百度搜索“木糖醇遇到薯片”好多条信息都显示最后融化。师“网上的信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那么这条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怎么办?”生齐答“实验”“这条消息做实验时如何证明呢?”生“吃”师先发口香糖再发薯片,两分钟后师看到学生惊讶的表情,知道有结果了。于是请同学汇报。结论是这条消息是真的。而后演示“五彩变色杯”并直播,将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加入盛装不同酸碱指示剂的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随后师:“化学在大家眼中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呢?请用一个词来描述。我想听到更多同学的声音,请大家用弹幕评论的方式把你的想法展示给大家。”
学生运用平板电脑发送弹幕评论:
生1:神奇呀,我的化学。
生2:绚丽多彩。
生3:玄幻。
生4:神奇,化学使我着迷。……
教师总结: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用到“神奇”这个词来形容化学。化学的神奇体现在,她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化学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哪些梦想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平板说说你的想法。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利用弹幕功能实现了多人次同时呈现,而且学生精彩的评论让教学充满了勃勃生机,课堂显得灵动异常。
2.探究活动时互动,增添教学深度
当前探究活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探究活动往往成为少数优秀学生“作秀的舞台”,其他学生只能被动的倾听或者走神。老师虽然意识到这一问题,但受制于课堂时间和任务所限,只能徒唤奈何。而智慧课堂环境下师生线上线下即时交流、即时信息传递,探究变得更灵动、更深刻。
例如在教学中年轻的张老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阻滞点和疑难点,通过智能移动学习终端,上传和发布到班级讨论栏,并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可以更多呈现问题。在讨论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张教师则引导学生现场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设想和看法。这就让探究过程更加深入。
而李老师则利用ipad拍照功能,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拍照上传到白板上,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被承认、被尊重的感觉。另一方面教师通过选取典型答案,还能够把学生存在的代表性问题展示出来,作为下一步探究的素材,让教学更具有活力和针对性。
3.利用附属功能强化互动,增添教学魅力
在不少时候,智慧课堂虽然设备先进功能强大,但也有不少教师仅仅使用其部分功能,影响了互动效果。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畅言智慧课堂系统附属功能,就能够很好的设置互动情境,增添教学魅力。例如屏幕批注功能:当软件处在放映状态下,教师和学生可利用该功能在电脑的任意界面上进行板书批注。例如,在播放课件或视频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某一要点或场景印象更加深刻,可以事先或者即时做出一些批注,用优美的语言,描写画面的意境,强调核心知识点。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开设此功能,对小组探究展示环节中的一些内容同进行批注式讲解,实现了课堂上的边思考边学习边批画,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的思维成果,创新了交流互动的形式;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特效功能,强化互动。例如聚光灯、幕布、放大镜等功能,如果在概念解释、重点强调、过程总结时适用,不仅可以分步呈现教学内容,还可以针对重难点,进行放大观察,凸显了主题。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页面回放、屏幕录制、拖拽等功能避免学习的枯燥乏味,何乐而不为?
现代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个系统化的持久工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去深入探索:如何对学习行为、学习者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如何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与策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如何对学习者网略道德建设:知情意行进行科学的引导?等等。这些问题吸引着我们永远在探索的路上。
参考文献
「1」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 :51-52
作者简介:
赵艳,女,1972年3月生,安徽省淮北市人,本科学历,正高级教师,教科室主任
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育教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