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30
/ 2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崔露

渤海大学 2242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进行培养就成为了高等教育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因此,本文首先将会分析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然后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为角度,探讨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此在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时,实现创新人才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在经济方面需要全球化,在教育方面也需要国际化。正所谓人才和知识竞争的世界就是未来世界,因而各国都需要在不断的改革教育的过程中,对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进行培养。如此方能在完成时代赋予高等教育使命的同时,满足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竞争的需要,从而在时代的发展下,达到各国经济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1]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应当将相关人员的观念进行转变

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多数教师的思想观念还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在这样的传统思想观念下,教师无法对教育国际化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充分认识。另外,就算有部分教师能够对留学、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进行认识,但是却无法对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紧迫感产生意识,而随着现在全球化的逐渐深入,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国际化时代。在所有学校当中,都需要对国际化教学展开实行。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教师需要对以往的教育理念进行转变,形成新的国际化理念,以此来实现国际化教育。此外,作为高等教育的相关负责人,也需要对国际化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并在对国际化和各种学校发展中的密切联系进行认识时,利用国际化教育,对每一个专业的人才进行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其次,高等教育的工作者也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对国际化教育进行融入,学生在对全球化不断发展过程中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了解之后,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不断丰富。以此在不断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时,达到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目的。

(二)应当建立健全的国际化运行机制

要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进程进行良好的推进,就需要将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建立出来,以此在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当中的规范支持、导向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的情况下,实现对我国创新型人才的高效发展。而运行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在两方面,其一就是宏观层面上,应当对国家政策和管理机构进行制定,并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行规范和管理;其二就是微观层面上,应当对高等院校当中的国家化策略运行机制进行建立[2]。只有将国家政策和管理机构方面的运行机制良好的建立起来,并对其进行规范管理,才能实现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才能在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前提下,实现对创新人才的高效性培养。

(三)国家应该给予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顺利开展中,需要国家和政府给予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如师生之间的国际交流、对国际专家的聘请、校园中国际化活动的开展等等,这些活动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外,国际化的条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形条件,有形条件指的就是学校的基础设施、科技研发条件、经费和学科的布局等等。而另一种则是无形条件,此条件主要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理念、学校的政策以及学校的文化氛围等等。而在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当中,主要就是对有形条件进行改进和完善。此外,若是以活动开展的区域为依据,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分为两方面,其一是本地的国际化,其二是国外的国际化,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出国交流和相关科研活动。由于在现如今的教育发展中,很少有学生具备出国交流的机会,在资金方面更是缺少支持,因而在第二方面的国外国际化中,就需要当地政府和学校将足够的资金投入进去,并在师生的交流中,对专项资金进行设立。以此在将师生更多出国交流机会提供出来的情况下,实现师生知识理论和学习技能的双向提升。

二、在国际化进程中培养创新人才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其教育的中心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领域也进行了素质教育的改革,在这样的改革中,对创新人才进行着重培养,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发展的需求进行兼顾就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教学要求[3]。因此,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的素质教育进行坚持,对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牢固树立,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以国际化意识、胸怀和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为培养目标,对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各类人才进行培养。以此在实现对人才的高效性培养时,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接受式教育到启发式教育、专才教育到通才教育的转变。

(二)深化教学改革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应该对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树立,对通识化、综合化和国际化的专业进行设置。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调整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并通过对专业领域的拓宽,实现对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融合统一。另外,还应该对一种融合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着重建立,在这样的建立当中,学生需要对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的了解,如主要知识领域中的基本观点、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趋势等。其次学生需要在基于基本知识和教育经验下,对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理性选择和形成。学生更是需要利用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对较为扎实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等进行形成,并在同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进行认识和了解,以此来实现“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高效形成。

(三)改革教学方法

要想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就需要将“以教师为主体,教材和课堂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并在将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建立出来的情况下,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进行贯穿[4]。其次,在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对基础知识进行讲授的前提下,组织引导学生对专题知识进行讨论,并在结合了课内知识讲授和课外技能辅导的同时,对教师的指导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又能够对学生独立思考、联想创造能力进行锻炼,更是能够在对学生的持续钻研和终身学习意识进行形成的前提下,对学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进行发展,从而在强化学生各项能力的情况下,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说到底,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想要通过对国内和国际教育市场的充分利用,对本国所配置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使得能够在对世界教育的制高点进行抢占的情况下,对国际上具备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从而达到对本国最高利益的获取就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和本质。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是需要我国各高等教育能够国际化,并对具备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加强培养。以此在国际竞争中促进我国对优势地位的占据和综合竞争实力的加强获取时,达到我国创新人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温红,吴德建,汪维鹏, 等.国际化视野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探索——以苏州大学药学本科生培养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8,(21):81-84.

[2]陈昌贵,翁丽霞.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J].成才之路,2015,(3):6-8.

[3]李妤.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5,(2):256-256.

[4]曾光.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J].环球人文地理,2015,(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