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自贡市 643000
我们去过医院都知道,急诊科接受的病人都是病情危险、严重、急切的,它是急危重伤患者的抢救基地,救治的病种最多,抢救任务也最重。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就是来来回回穿梭在各个病人之间进行穿刺、包扎等各项治疗措施,还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因为该职业的特殊性,需要经常接触生物、物理、社会心理、化学等各种与工作相关的危险因素,导致急诊科护士很容易发生与工作有关的疾病。急诊科的护士救治好了每一位患者,却在工作当中没有做好对他们自己的保护,护士本身就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再加上目前为止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没有规范化,很多急诊科护士在救人的时候也伤到了自己,所以我认为应该让护士认识到职业的危害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轻伤害,有利于更好的服务患者。
为了减少急诊科护士的损伤,本文做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增强急诊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学医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学校主要学习的是怎样治病救人,很少有老师认真的教过自我防护也是很重要的。而且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体系中还没有与护士职业防护相关的课程,这也就导致了护士在学校学习时并没有认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一直到毕业时都毫无自我防护意识。等到毕业以后到医院实习时,医院统一进行的岗前培训也没有把职业防护作为必要的培训内容,医院的不重视、护士的能力不足导致护士掌握防护知识的程度不同,甚至还有大部分护士存在着侥幸心理,觉得不会遇到太多带有传染病的患者,从思想上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相关调查指出在护士的工作中与患者血液、体液接触时戴防护手套的护士人数仅有67%,与需要隔离的传染患者接触时主动穿戴隔离衣的护士人数仅有2%,正确洗手和消毒的护士人数仅有25.8%,正确使用消毒剂的护士人数仅有4.5%,而且在受伤后及时进行处理的护士人数仅有67%,剩余33%的护士未能做到受伤之后及时处理,这说明护士对针刺受伤以后的后果了解不够充分,没有引起思想上的重视。因此急诊科的护士应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学习自我防护知识,充分认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第二、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自我防护
1.防护措施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洗手,护士需要经常用手直接或是间接与患者和污染物品接触,很容易引发交叉感染,所以护士应在执行各项操作之前和之后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标准去洗手。特别是在手被人体组织或体液污染之后,首先要将患者安置在安全的环境下,然后立刻使用肥皂水洗手消毒,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消毒液泡泡手。
2.戴口罩和戴防护眼镜也是极为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防止漂浮在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吸入体内,并且能够阻止感染性体液、血液等物质飞溅到眼睛、鼻腔、口腔内部。防护口罩要经常清洗和消毒,如果口罩被污染物污染之后要立即更换新的,戴口罩时要将口鼻都遮住,不可以挂在脖子上备用,而且不可以两面混用。
3.我们在电视中或是生活中都能看到,医生在手术之前会戴上手套,这是必须要做的防护措施,戴手套进行手术等相关操作时不仅能够保护患者,还能够起到保护护士的作用,即使是发生了刺伤情况也能够减少体液进入到人体的量,从而减少职业感染的几率。一定要切记,只要是接触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以及体液等一切操作都要把手套戴好,这是十分必要的,手套能够起到屏障的作用,我们人体的表面有皮肤黏膜保护着,一旦受伤之后就会出现破损,即使是微小的伤口都会导致这层天然屏障消失,在此时如果没有戴手套接触带有病毒的血液和体液等就会引发感染的危险。根据相关研究表明,0.004毫升的带有HBV的血液就能够使受伤者感染上HBV,戴手套操作就能隔离开这种危险,即使是手套被污染的针头刺破护士接触到的血液也比没有戴手套时碰触到的血量少百分之五十以上。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手套出现了破损要立即更换,而且要彻底将手洗干净。
4.在接触怀疑是传染病患者的时候,一定要将隔离衣穿好,正确的穿隔离衣不仅能够保护患者和护士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还能够保护无菌区域和物品不受到污染。隔离衣需要每天更换,被污染物污染之后也要立即更换。
第三、操作各种尖锐器械的技术要熟练
急诊科护士要熟练的掌握各项器械的操作技法,只要将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清楚了解,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刺伤。在使用注射器时,针头插入药瓶的速度可以放慢,确保准确性,打开各种玻璃药瓶时,要注意硬度,用力适中,避免割伤自己。使用完各种刀片、针头等小件利器后要装回利器盒内,利器的尖头放置方向要一致,之后集中进行处理,减少受伤的机会。我国每年卫生行业中皮肤受伤和被刺伤的人数大约有八十万人左右,其中护士群体占有的比例是最高的,所以护士在工作当中要集中注意力,规范操作,详细了解各项器械的使用说明,重视针刺伤的危险性。
可以说,急诊科护士是一种高危的职业,每天都需要面对成百上千的病人,他们接触的传染疾病的病人也是最多的,希望你们在保护患者的同时,也要做好自我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