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民工子女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浅析农民工子女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李亚男

辽宁省沈阳市辉山学校 辽宁 沈阳 110015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大批举家迁徙到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高流动性以及家庭环境等一系列的特殊性,作为特殊群体与城镇儿童的教育具有显著的差异,以往利用的家庭教育方式,现在对于文化程度、工作特点迥异的农民工家长已不适用了。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农民工子女也能获得优质公平的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这些“流动的花朵”用知识和良好的习惯改变命运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语文学习习惯;策略

笔者所在的沈阳市辉山学校地处城乡交界处,是农民工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本校是辉山地区规模较大的一所公立小学,每年都招收大批农民工子女,随着近年人数比例的不断攀升,其在校人数甚至超过本地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农民工子女由于流动性带来很多问题,比如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拉、漏写忘写作业、很少读课外书等,这些问题使笔者意识到,必须找到这类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其学习状态,剖析原因,找到对策,成为教育好这些“流动的花朵”的迫切需要。

一、现阶段农民工子女语文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持续学习动力

大部分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多来自于父母的期望、生活的压力等外在因素,真正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非常少。面对困境时意志力比较薄弱;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对自己缺乏信心、毅力。有时会表现得更慌恐、消沉、自卑,需要平等、尊重以及能带给他们关爱的教育环境。

(二)缺乏系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学科知识包罗万象,重在日积月累与运用,需要小学生形成自主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

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没有语文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方法。听课状态、小组讨论、深层次地参与学习过程等方面缺少主动性;课堂上经常低头沉默,不思考、不质疑,成绩停滞不前甚至滑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被动、懒散等习惯,依赖性强,缺乏对学习的自主有效安排,多数学生认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就没事可做了。

(三)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大部分农民工家长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多数来自山东荷泽、临沂、济宁等鲁西南地区,还有福建、河南、黑龙江、吉林等地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于孩子的学习及习惯培养无法给与指导,甚至连基本督促都落实不到位。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收入较低;休息日也很少,对孩子的教育普遍存在力不从心或根本无暇顾及;受农村“多子多福”思想影响,通常这些农民工家庭的子女在两三个左右,个别家庭甚至多达四五个,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降低了每个孩子受家长关注的程度,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三、培养农民工子女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营造民主与尊重的学习氛围

理解与尊重农民工子女,试着和他们做朋友,尊重他们独立人格;常沟通,多聊天,了解思想动向,发现问题,并且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宽容和关爱是激发学习动力的关键。最大限度的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使其获得良好习惯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消除他们自卑、冷漠的心理障碍。

倾听和引导是疏导负面情绪的良药。长期被忽视、被冷落,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关爱,小小年纪过早贴上独立的标签,父母因生活而奔波,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是最底层的,在学校里还有来自学习压力,来自与城市孩子生活条件优越的对比的落差,需要倾听、引导。

(二)培养农民工子女自主语文学习习惯

农民工子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方向,缺乏指导,应建立一种有效路径,既给学生指明方向,又不必代替他们体验。指导农民工子女从学习目标、课前准备、课堂探究、练习反馈、课后拓展、留白互动方面进行学习。

1.课前预习

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针对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学生提出的质疑,梳理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筛选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做到上课之前充分了解学情。

2.搭建阶梯,为学生自主学习铺路架桥

通过课前交流疑难问题,发掘问题,设计出有助于学生理解新问题的阶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将新问题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并且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3.设计探究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最大限度地利用预习中筛选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探究问题,这样才是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真正将课堂转变为学堂。

4.课中自主合作学习

阅读教材、提出疑问、验证猜想、组内交流、先独立学习,后合作讨论,班级交流、组间质疑、鉴赏同学作品等等,帮助学生在课堂有的放矢、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手脑并用,优化课堂活动项目与顺序,提高课堂自主学习效率。

5.课后自主巩固学习

指导其进行巩固练习,通过本节课的收获与反思,在“后阅读补足”里记录思考的痕迹,同时对比“前阅读收获”与“后阅读补足”的差异,强化本节课学生本真的思维提升全过程。

6.激活课外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读书活动,推荐交流。每周都安排课外阅读活动,笔者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不断的推出新的活动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和活力。每月都搞一次读书交流会,其中包括很多项目:朗诵美文、推荐好书、读后感……他们都乐于与别人分享读书的乐趣与感悟,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第二、抓住契机,想象飞扬

用情境,创造想像的空间,比如:给任意三个词,准备秒钟,想象一个特定情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以考评“参赛者”的艺术素养。笔者认为这种形式从基础的关联词做起,再加上是编故事,学生的兴趣就会极大的调动起来。

第三、课外活动,幵拓视野

学校举办活动前,类似游园活动、拔河比赛等,给学生布置任务,要细心观察。例如拔河比赛时,参赛者的动作、神态、语言有什么特点,在一旁的观众的反应是怎么样的,比赛结果如何,大家心理状态怎样等,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写作的情境,去观察、去体验,去说话。

(三)与农民工家长沟通,形成家校合力。

重视家长会,架起沟通桥梁。坚决打破教师“一言堂’’、“告状会”、“成绩发布会”等落后的家长会形式。力争突破家长会的旧有形式,让家长以放松的心态接受具有时代性的家庭教育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家庭环境、学习氛围等具体的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推介好书,展示家教平台。学校为家长推荐家庭教育的书刊、杂志,精选科学的家教知识、先进的育人经验内容供家长品读。例如《哈佛家训》《培养孩子的自信力》等书籍,让农民工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要有科学方法,遇到教育方面的疑难问题可以向书本中的教育专家请教。

邀请农民工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进行幵放日活动是和农民工家长沟通的有效手段;创造“亲子活动”的机会,增进农民工家长与子女的感情。

总之,农民工子女是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无论他们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农村,都将成为经济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家庭教育的缺失及不良学习习惯是造成农民工子女学习现状的重要原因,因此认真剖析农民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方面积极做好应对措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农民工子教育问题研究[J]. 王雅.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6)

[2]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供给问题研究[J].黄雨濛. 管理观察. 2018(13)

[3] 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 银德辉,杨滔. 继续教育研究. 2008(08)

[4] 杜威与皮亚杰的主体参与思想析解[J]. 王升,李丽芳. 外国教育研究. 2002(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