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城关第一小学四川会理 615141
摘要 作为教师指点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方法很重要,新旧知识的联系法,通过判断结论法,观察法等都能帮助我们学生拓展学习数学的能力,牢固掌握数学概念,结论。
关键词 浅谈 数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过前面三年的数学学习的经历了,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学学习方法,规则,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内容的加深,需要我们有更多思维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我们的老师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指点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很重要。为了让课堂发挥出更快更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我们的课堂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 教学。
一 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我们的课堂学习新课往往与旧知识分不开,常常要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或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从而突破难点。如学习“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时,教材例2和例3要求我们把384400和778330000 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我要求学生先回忆把整万数或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然后读一读教材是怎么改写这两个数的,找出它们改写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学生很快领悟到把不是整万数或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需要用小数来表示,在万级数或亿级数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其它的数字照写或化简,从而旧知识得到巩固,新知识得到理解和提升;再如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时,我让学生回忆三年级学过的简单小数加减法的方法,通过练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把握两个关键点:“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要对齐”从而学习两位小数或三位小数的加减法时,学生很快就能自主学习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老师轻松教学,学习效果也很不错。
二、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结论的准确性
(一)用判断结论法可以检验学生对概念掌握是否准确,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例如教学“平行线”这个概念时,学生画好一组平行线是很容易的,但是让学生判断:“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一结论是否正确时,一部分同学不加思索地认为是正确的。于是我反问学生:你们的这一组平行线都画在哪里呢?从而让学生理解同一张纸内画的平行线就是指同一平面内画出的平行线,于是向学生强调“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的重要性,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以上结论不完整是错误的了;再如学习“角”的概念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大小,我让学生判断:“组成角的两条射线越长,角越大”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学生中有说是错误的,有说是正确的,还有同学被难住了,于是我有意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两条射线短角很大,两条射线长,角很小的图形,学生一看,比较这两个角,就明白了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于是我进一步追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这时我展示各种角大的图,角小的图,让学生观察归纳: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用画图法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开口有关系,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判断能力也就有所提高,对概念有更深的认识。
(二)用举例法来判断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可以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或结论。如学习完小数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的大小,我让学生判断“整数都比小数大”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有的同学在思考,不能很快做出判断,有的同学说是正确的,于是我让学生任意举出一个整数如3,要求学生想有没有比3大的小数,3.5、3.2、3.01 ……有没有比3小的小数呢,2.5、2.8、2.006 ……学生明白了,通过举例推翻了这一结论;又如我教学完: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这一内容后,要求学生判断“小数点后面的0可以去掉”这一结论是否正确时,学生就错误的理解为一个意思,于是我展示一组数据:3.05、4.01、1.002让同学们思考这三个小数点后的0可以去掉吗?去掉后这些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我展示另一组数:5.10、4.200、3.800 、4.00让同学们思考这一组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吗,大小会改变吗?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小数末尾的0,什么是小数点后面的0,这样学生就能准确判断理解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这一结论的真正含义。
通过“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理解能力。这种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效果不错哦。
学 生学习数学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是不行的善于观察的人,善于思考问题,也善于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多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数字,观察图形特点很重要。例如求出下图中∠A的度数
已知条件里没有告诉任何一个角的度数,却告诉了一些边的长度,我引导学生就从观察已知长度的边开始,你能发现什么吗?学生发现了等边三角形BCD,我继续问:知道它是等边三角形,你还能想到什么吗?此时他们想到了三角形BCD的三个角都是60°,这时还是不能计算出∠A的度数,于是我要求学生继续观察这些60°的角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发现∠BDA+∠BDC=180°,因此可以求得角∠BDA=180°-60°=120°,这时还是不能求出∠A的度数,怎么办呢?我们再一起观察三角形BDA有什么特点吗?有同学观察出BD=AD三角形BDA是等腰三角形,“哪又怎么样呢?”我问,学生进一步会想到∠DBA=∠A=(180°-120°)÷2=30°。在这道题里,我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既要观察边的特殊性又要想到角的特殊性,学生思维一环扣一环,所以这样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他们的思维会活跃一些,脑子会更聪明些,能体会到做数学题也是一种较为有乐趣的事,由此学习数学的兴趣会得到提升。
我们知道计算是贯穿于我们数学学习的始终,简便计算更是一些同学较为困难的计算,我引导学生更要善于观察,观察这些数字的特点。比如简算6.3+3.47+3.7+6.53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数和第三个数有什么特点,算一算它们相加得多少,第二个数和第四个数相加得多少,这样结合的两个数它们的和正好都等于10,下一步计算不就简便了吗。再如简算125×32这两个因数相乘怎样算更简便呢?我引导学生想32可以是4×8的积,这样的话原式就转换成了125×8×4,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转换成(125×8)×4=1000×4=4000简便又准确。我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类题的简算过程重要的是我们要观察数字特点,找到它们对应的数字朋友,如6.3和3.7是一对好朋友,3.47和6.53是一对好朋友,125和8是一对好朋友……学生掌握了这种找朋友的简算方法,他们计算起来又有乐趣又简便,所以课堂上如果我们老师善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既能让学生愉快学习,又能让老师轻松教学,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去探索教学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让数学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