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庆云县水务局 山东省庆云县 253700
1 旱涝灾变特点
1.1 多发性 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据1850年至1990年共141年旱涝灾害的不完全记录,共发生各种级别的旱涝灾害113次,平均5年4次,非旱即涝。1991年后,除个别年份降水偏丰外,几乎年年旱。
1.2 周期性与连续性 1951——2000年全县平均年降水量594.3mm,以年代为界,五十年代平均564.1mm,六十年代为667.1mm,七十年代为623mm,八十年代为439mm,九十年代为530mm。由此可以看出,六、七十年代为相对湿润期,期间1961——1964连续四年严重涝灾,但也出现过像1968年那样的重旱年;八、九十年代为相对枯水期,期间虽然也出现过几个丰水年,但总体上看是处在一个较严重的枯水期内,降水稀少,旱象频生。
1.3 季节性 多年平均降水量594.3mm,汛期的6——9月降水约占全年将水的80%,从而造成一年之中旱涝灾害呈现季节性特点,春旱、夏涝、晚秋又旱是旱涝灾变的自然规律。
1.4 暴雨涝灾的突发性 长期干旱条件下,常常出现中小尺度的局地暴雨灾害性天气,使局部地区急降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造成突发性涝灾,一般危害性较大。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旱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同等程度的灾害,单位受灾面积的综合损失值增大,经济损失也发生结构性变化,二、三产业损失所占比重增大。
2 旱涝灾变成因分析
旱涝灾害是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2.1 气候因素影响
2.1.1 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是造成旱涝灾害的主导因素 全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94.3mm,一年四季分配不均匀,形成明显的旱季和雨季。雨季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0%,短期的丰水和长期的干旱与作物生长期需水规律不相适应,从而造成一年之中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旱涝特点。同时,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使各年降水量多寡不一,造成年际之间旱涝交替出现或连旱连涝。统计资料显示,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4倍。空间上,降水分配也不均匀,时常形成此涝彼旱的现象。
2.1.2 蒸降比过大是春、初夏连旱,晚秋持续旱的主要原因 全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25mm,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1倍,除夏季6——8月份蒸发与降水基本持平外,秋、春、冬三季的蒸降比在3——8之间。由于降水、蒸发的季节性差异,形成了春旱、夏涝、晚秋持续旱的季节性旱涝特点。
2.1.3短历时超量暴雨是形成涝灾的重要原因 几小时或十几小时的超量暴雨,导致土壤入渗能力所不能吸收的高强度降水或土壤容量所不能容纳的那部分降水量,当水利工程排泄不畅或人为因素排泄不及时,就容易造成积涝成灾。
2.2 自然地理条件影响
庆云县高地、坡地、洼地相间分布,各种地貌特征的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各不相同,形成高地宜旱,洼地宜涝,轻壤土宜旱,粘壤土宜涝的特点。
2.3 人为因素影响
建国以来,全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抗旱除涝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防灾减灾能力大大提高。近年来,受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河道沟渠常年输水蓄水,泥沙沉积,淤积严重,蓄水排涝能力下降。调查分析,河网沟渠蓄水能力下降了30%,排涝能力下降近40%。4大国营扬水站经过几十年的运行,设备陈旧老化,运行效率仅能维持设计水平的60%左右,提水抗旱能力大为降低。现有排灌工程大多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扒扒堵堵,放任自流,控制性差。各类渠系及建筑物的完好率在60%左右,既浪费了水资源,又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防灾减灾消益明显衰减。工程建设过程中,受长官意志的影响,许多老的自然流势无形中被打乱且治理不彻底,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小农意识的影响,造成田间三沟不通,致使田间积水排泄不畅。农村建房缺乏统一规划,许多村边坑塘被填埋建房,雨水集蓄容积减少,湿地面积缩减,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对防灾减灾的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和全局性研究不深,认识不足,实践中顾此失彼,经常是旱时忙抗旱,涝来忙除涝,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3 防灾减灾对策研究
3.1 由于旱涝灾害的频发性,现有科学技术水平很难对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间、地点及大小进行准确预报,必须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重于抢。
3.2 旱涝并存并交替发生,必须做到两手准备,抗旱除涝并举。
3.3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3.3.1 推进“沟渠河网+机井”建设,加大雨洪资源利用,提高综合抗旱除涝能力 面对水情不稳的现实,落实到水的时空调度,以利用当地水为基础,大气降水、引黄客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做到伏雨春用,夏涝春防。大力发展井灌,充分用好现有机井,做好旧井的维修改造,适度扩大地下微咸水资源利用量。抓紧现有沟渠河网工程的配套建设,整修开挖坑塘,增加湿地面积,使其恢复到原有设计标准,提高蓄、引、调、排能力。
3.3.2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增强节水意识 结合庆云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实行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积极创建节水型社会,用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大力推广低压输水管道灌溉、渠道防渗和“小白龙”等节水灌溉技术,实行计划用水,按时按量供水,按方收费,超计划加价收费等,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水的跑、冒、滴、漏。整平土地,培肥地力,增强抗灾能力。
3.3.3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 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开展“四旁”植树,提高林木覆盖率,既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又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达到旱涝碱综合治理之功效。
3.3.4 加强抗旱除涝服务组织建设,增强抗旱除涝的科技贡献率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抗旱除涝组织,配齐配全抗旱除涝设施,发挥专业抗旱除涝威力。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信息网络,建立健全旱涝监测预报及效益评价机制,分析研究旱涝交替的基本规律和近期演变趋势,研究特殊旱涝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努力做到科技防灾,科技减灾。
作者:王志健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75.101 籍贯: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 学历:本科 毕业院校:国家开放大学 职称:中级工程师 单位:庆云县水利局 邮编:253700
作者:李月坤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68.11 籍贯: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 学历:中专 毕业院校:德州纺织工业学校 职称:助理工程师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水利局 邮编:253700
作者: 姜有为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99.10 籍贯: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 学历:大专 毕业院校: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职称:技术员 单位:山东庆云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