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文章通过对山川乡环境整治规划进行回顾与思考,总结了在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与特点,通过名片初识、切入点思考、实施对策谋划、亮点提炼四个篇章分步展开,介绍了规划中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总体规划思想与“记住乡愁”空间实践的设计理念。通过总分结合的体系,将整体的规划目标通过总体策划引领、专项规划展开的方式加以落实。
关键词:文化地理学,乡愁记忆,精细化设计
名片初识——“浪漫之乡”:
山川乡位于湖州市安吉县南部,东接杭州市余杭区,地理位置优越。乡镇旅游区位优势显著,周边被天荒坪旅游片、天目山旅游片等生态景区环绕;山美水美的山川乡依托自然山水在近几年创立起“浪漫山川”的品牌,品牌魅力不断彰显,于2015年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全乡域AAAA级旅游景区,山川乡地方不大,却颇有名气,是远近闻名的“浪漫之乡”。仙女湖、九亩村等景点已经颇具规模,近年开放的云上草原景区更是为山川乡的发展注入极大的活力。本次规划以乡政府所在建成区为重点范围,总面积约43公顷。
切入点思考——“地方与乡愁”
编制针对性的整治规划方案,是山川乡响应“两美浙江”建设的重要举措。如何避免或减少整治模式的同质化、体现本乡本土的特色与场景?以此为疑问,我们在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做了自己的思考:
思考一: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总体规划
乡镇的规划,应特别抓住地方的特点。通过对现场的多次调研以及与乡贤村民的座谈,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对形成山川乡地方文化特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归纳了山川乡的“三美”特质:
环境美——即山川乡的固有本底:就像山川乡的名字一样,整体环境上,集镇在群山怀抱中,一条鸬鸟溪穿镇而过,山环水缀、生态诗意。
产业美——即山川乡的既有基础:在安吉县民宿发展浪潮下,山川乡现状民宿经济发达,旅游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多年来连续举办浪漫风情旅游系列活动,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具有优质的产业基础。
发展美——即山川乡发展契机:乡镇积极引进投资主体,如西侧赤豆洋地块将打造云上草原生态度假区、星空滑雪场等,为山川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从以上三方面归纳总结,山川乡的地方特质就是“小而美、景中乡”式的山谷度假型乡镇,山川乡小城镇整治的意义就是维持它“小而美”的特质,引导建设发展与其自身特点相匹配,以尊重保护环境融入自然,以完善配套、提升风貌气质配合产业,以强化品牌建设,开展远期规划促进发展,以此塑造山川乡的“文化地理特色”。
思考二:“记住乡愁”的空间实践
总体而在如何考虑保留乡镇“本真”的思考上,笔者以“唤醒乡愁记忆”为目的展开了实地调研,确立了以道路、院落、田园、水系等为代表的乡愁空间载体,针对性地开展“记住乡愁”的空间实践。同时,引导乡镇整体建设顺应自然风貌,在细节设计体现传统表征与自然元素的提炼,使山川乡的整体面貌呈现乡愁记忆本土性与休旅特色时代感的交融。
实施对策谋划——总体引领、专项规划
1、总体规划
规划总体方案衔接规划思路,整体确立“两心引领、三带展示、双片共进”的整治规划结构,从核心点、主要路径、分片区统筹考虑规划重点对象。总体方案设计上,总结乡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出现的重点问题,充分考虑乡镇未来发展需求,结合乡镇近期实施的多个项目,进行新增用地规划及用地属性调整。
2、具体专项规划
规划梳理了山川乡现状存在的几个核心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相比于周边像高家堂村这样的搞民宿经济的村庄,集镇在建筑景观面貌、旅游配套设施上反而是相对落后的。针对核心问题,制定了相应的目标体系。具体规划以“整洁卫生”、“文明有序”、“乡野奢华”作为整治目标,在乡镇环境卫生与城镇秩序所存在的现状问题上进行一一分析,补齐配套建设短板。
乡容乡貌整治是山川乡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乡镇整体面貌的提升是近期乡镇发展旅游业的迫切需求。通过对现状风貌的特征分析,总结现状风貌问题,提出建筑风貌与景观风貌管控策略,从具体项目入手,因地制宜、落实到位。
建筑风貌改造方面,规划提出“尊重传统、顺应自然、融合创新”的改造理念,以建筑色彩控制和建筑材质控制作为基本管控原则,通过具体改造案例——乡镇主街沿街立面改造及主路转角处行政执法楼的立面改造,通过对本土材质的提炼和应用,塑造具有山川本土特色的建筑外立面形象,一一对应地引导改善乡镇建筑风貌。
景观风貌改造方面,规划总体提出“一路一特色”、“一院一风情”、“山川乡野境”的改造理念,对相应空间节点——乡镇迎宾道的景观提升、村内酒坊院落的改造、入镇口荷花池景观提升等制定了改造提升设计方案,一方面考虑费用投入的限制,同时也关注景观设计是与乡镇大环境相融合的,并且是有条件实施的。
亮点提炼——“守住记忆的味道”
1、人地和谐的总体定位与布局
规划总体定位充分遵循了人地和谐的自然观,力求构建人地和谐的生态整体。基于山川乡特质分析,与山川乡文化地理特色相结合,以“高品质人居环境打造”、“个性化山川特色塑造”、“山川地域性风貌刻画”作为总体定位引领,对山川乡整体环境特色的坚守也是提升乡镇品牌特色的不变真理。
2、寄托乡愁的美丽城镇精细化设计与实践
风貌提升以乡愁作为切入点,着眼于方案的可落地性、强调乡土感,围绕“寄托乡愁”的初衷展开精细化设计。
设计以传统民居色调作为立面改造的控制色,并提炼代表山川环境特征的山水元素,融入建筑立面装饰构件,引导山川乡建筑立面改造。
景观风貌提升依托镇区现状田居格局,寻找传承乡愁的物质文化载体,从路径、节点、界面等维度整合提升特色化“乡愁”空间,以“细而美、小而精”的设计建构乡愁文化的载体,强化山川乡的环境与文化归属感,守住山川人民记忆里的味道。
结语
通过对山川乡环境整治规划进行回顾与思考,总结了在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可取之处,依托乡镇特质、紧靠乡镇需求、精细谋划、注重投入的经济性与有效性。
通过总分结合的方式,提出总体思路与目标并在各专项内容中逐步展开。把“乡愁记忆”通过“尊重传统、融合创新”的建筑风貌改造、“一路一特色、一院一风情、山川乡野境”的景观风貌改造等方式一一落实,助力山川乡“浪漫山川”品牌的营造。
参考文献:
王竹,王韬. 浙江乡村风貌与空间营建导则研究[J].华中建筑,2014(9):94-98.
杨晓蔚. 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启示[J].政策瞭望,2012(9):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