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 1 广东 深圳 518057
南方医科大深圳医院2 广东 深圳 518110
【摘要】目的:分析DSA三维导航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2例,实行数字随机抽取方式,对52例患者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参照组采取DSA二维导航技术介入治疗,观察组采取DSA三维导航技术介入治疗。比较两种方法介入治疗后,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用量、治疗成功率和动脉瘤检出率情况。结果: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用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检出率情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三维导航技术介入颅内动脉瘤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减少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用量的应用,提高治疗成功率,对动脉瘤检出具有重要影响,值得推荐。
【关键词】应用价值;DSA三维导航技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随着近年来,各种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颅内动脉瘤发病率也随之增高。该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者甚至可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只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颅内动脉瘤对患者身体及生命造成的威胁。动脉瘤结构即为复杂,导致导管和治疗材料定为困难,DSA二维导航技术使用介入治疗,并没有DSA三维导航技术效果准确,DSA三维导航技术将DSA二维导航技术与三维重建图像融合,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
基本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实行数字随机抽取方式,对52例患者分成参照组26例,男女比例:14:12,年龄在23岁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48.35±7.63)岁;观察组26例,男女比例:11:15,年龄在24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47.95±7.86)岁。52例患均了解本组实验的内容和方法,同意签署知情并且同意书,对比其基本数据,数据组间差异性不存在(p>0.05)。
方法
参照组采取DSA二维导航技术介入治疗,常规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处理,对患者穿刺插管,取患者椎动脉及颈内动脉斜位及正侧位影像疗。观察组采取DSA三维导航技术介入治疗,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及穿刺插管处理,导管需插入到颅内血管。对患者进行旋转DSA采集,由工作处理站将采集的三维图像重建成三维血管图像。将形成的三维血管图像交由专业医生查看,找到治疗的最好图像,图像找到后传到悬吊参考显示器,选择AUTO MAP功能及进行透视确认等处理,将图像发至系统参考资料装置中,在进行消减叠加等处理方式,最终将三维图像和二维透视融合在一起。
1.3 判定指标
比较两种方法介入治疗后,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用量、治疗成功率和动脉瘤检出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在Excel表格中录入相关研究数据,根据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利用卡方计算方法对(%)形式存在的计数资料进行计算;利用t计算方法对( )形式存在的计量资料进行计算;其数据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结果
2.1 比较两种方法介入治疗后,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情况
两组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用量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析两组患者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对比
组别 | 对比剂用量(ml) | 辐射剂用量(mGy) |
观察组(n=26) | 57.23±5.31 | 96.35±9.21 |
参照组(n=26) | 74.12±11.26 | 178.32±17.25 |
t值 | 6.9178 | 21.3742 |
p值 | <0.05 | <0.05 |
2.2 比较两种方法介入治疗后,治疗成功率情况
两组治疗成功率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情况对比
组别 | 总例数 | 成功数 | 治疗成功率 |
实验组 | 26 | 25 | 96.15% |
参照组 | 26 | 18 | 69.23% |
X2值 | 21.3979 | ||
p值 | <0.05 |
2.3 比较两种方法介入治疗后,动脉瘤检出率情况
两组动脉瘤检出率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分析两组患者动脉瘤检出率对比
组别 | 总例数 | 检出例数 | 检出率 |
实验组 | 26 | 26 | 100.00% |
参照组 | 26 | 20 | 76.92% |
X2值 | 22.0435 | ||
p值 | <0.05 |
讨论
颅内动脉瘤虽然随着近些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诊断和治疗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因为颅内动脉肿瘤死亡的患者仍然达到了百分之四五十。可见颅内动脉瘤这种疾病的可怕性,对于这种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和诊断[3]。DSA三维导航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可视化技术,通过二维实时透视图与三维图像融合,可以准确的进行定位,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及周围环境可以更准确的呈现在医生眼前,因此分析DSA三维导航技术介入颅内动脉瘤治疗意义重大[4]。使用DSA三维导航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准确信息,为患者治疗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本文通过两种不同方式进行介入治疗对比,分析DSA三维导航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取得了良好的应用结果[5]。
综上所述,DSA三维导航技术介入颅内动脉瘤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减少对比剂量及辐射剂量的应用,提高治疗成功率,对动脉瘤检出具有重要影响,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杨萧琪.DSA三维导航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5):1456-1457,1466.
马廉亭,杨铭,李俊等.DSA与Dyna-CT、MRI影像融合新技术在脑脊髓血管病中的应用[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2):30-37.
王建国,巩云霞,赵春福等.3D-CT重建影像模拟导引动脉瘤手术入路设计的临床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35(4):319-320.
李欢欢,李俊,杨铭等.椎基底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探讨[J].临床外科杂志,2015(6):417-419.
[5]吴奇华,曾勇明.DSA三维导航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41(9):890-89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