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管香玉

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 常州 213100

【摘 要】目的:阐述临床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的区别。方法:以我院内科收治的96例患者为例,探究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临床护理效果。平均划分为甲组、乙组,分别行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结果:无论护理满意度对比,还是不良心理情绪评分对比,都表明乙组效果更佳突出,得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更符合当代患者临床护理需要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常规护理干预,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更佳突出,护理方案较为成熟,满足患者的切实需要,对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内科护理;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管理;SDS评分

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新式研究和技术涌现,促使医疗服务水平大大提升。面对患者不断增长的护理要求,常规护理模式过于片面、宽泛,不符合患者个性化护理需要,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尤其是当前护患关系较为紧张,医疗行业由于自身特殊性,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是操作失误,可能出现医疗纠纷,造成病人及其家属的不满意,甚至逐渐演变成恶性事件。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常规护理模式缺少针对性,属于一种普遍性的护理模式,患者容易滋生不良心理情绪,产生抵触情绪,护理效果较差。而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涌现,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实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收集和分析患者资料基础上编制个性化护理方案,一旦患者出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处理,推动临床护理模式改进完善同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需要,筛选2016年8月~2017年9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从中选择96例,年龄69岁到78岁之间。甲组共48例,男、女各占1/2,平均年龄(67±2.50)岁;乙组共48例,内科患者中,25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8±4.20)岁。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1.2 方法

甲组常规护理干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诊疗结果,指导患者正确服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用药量。

乙组内科患者实行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包括:①明确护理人员职责所在,协调配合护理干预工作展开;护理组长指导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监督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操作情况,收集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编制个性化护理方案,严格执行护理方案开展工作[1]。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治疗效果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饮食干预、心理护理,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②监测护理质量,护士长负责每日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总结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该进建议,深化护理管理模式;每月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巧同时,掌握合理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心理疏导方法;定期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薪酬待遇相挂钩,表现优异者获得丰富经历,以此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③管理分级,结合内科护理要求对护理人员分级管理[2]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本组数据计算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5f168b2b69e4b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计数资料表示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乙组患者护理后效果优于甲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不满意

一般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

总满意度

甲组(n=48)

10(20.83)

12(25.00)

14(29.17)

12(25.00)

38(79.17)

乙组(n=48)

1(2.08)

4(8.33)

18(37.50)

25(52.08)

47(97.92)

4.3316

P值

0.0374

2.2两组SAS和SDS评分对比

内科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差异显著。SAS评分,甲、乙分别为(42.20±7.65)分、(43.35±4.10)分,(P<0.05,t=5.82)。SDS评分,分别为(54.20±4.51)分、(51.26±4.26)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t=4.89)。

3 讨论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较之常规护理干预,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要,改善常规护理的片面、宽泛不足,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3]。尤其是内科经类型复杂,不同患者个体情况不同,护理要求较高,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4]。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适应所有患者,针对性不足,忽视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护理需要,加之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对患者的言语缺少热情,耐心不足,容易出现矛盾纠纷,影响到护理工作顺利展开。故此,为了满足患者的护理高要求,推行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很有必要,可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项目,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提升治疗依从性的同时,促进患者身体尽快康复。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乙组患者护理后效果优于甲组(P<0.05);两组SAS和SDS评分对比,乙组高于甲组(P<0.05)。由此可以了解到,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更适合患者临床护理需要,有助于规范护理人员护理行为,端正护理态度,创设有益于患者身体恢复的环境,消除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5]

综上所述,在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实行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实践证明效果远远由于常规护理模式,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同时,提升护理质量,对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凤菊.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4):65.

[2]王宝娥,周芳平,左丽细.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9,32(07):813-815.

[3]黎秀兰.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性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8):125-126.

[4]谢振英,陈玉娟.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9):170+173.

[5]陈霄,朱海飞.以微信为载体构建集群教育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