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 深圳市 南山区 518067 2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 深圳市 南山区 518067
摘要:目的:探究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一年中收治的共80例眩晕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护理的基础之上加之中药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眩晕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头晕消心悸、不寐消失时间以及护理后基底动脉峰流速、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头晕、心悸、不寐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基底动脉峰流速,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例为18例,有效例为17例,治疗有效率为87.5%,而对照组显例为15例,有效例为13例,治疗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应用、可行性
眩晕病在中老年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体外循环动脉升高,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可能引发心肝肾等器官的损害和衰竭,影响患者的身体的新陈代谢[1]。因本病涉及多系统,且其治疗也较为复杂,所以,临床需要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力度[2]]。由眩晕病引起的残疾和死亡率较高,因此必须引起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重视。本文主要探究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及可行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分布在32--74岁之间,平均年龄(47±5.3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分布在35--81岁之间,平均年龄(52±3.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已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可以进行观察比较。
1.2 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护理方案,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的情绪;告知患者用药事项及生活饮食等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方案。【1】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依次在患者的风池穴、太阳穴、印堂、头围部位进行按摩,平均保持20分钟一次,并且睡前按摩一次。若患者出现心悸的症状,则加之对照海、大陵、膻中、劳宫穴进行按摩;若出现头疼呕吐的情况,还应对双侧足三里、合谷和内关穴位进行按摩。【2】对患者进行耳穴贴敷,选择患者交感、神门、降压沟等学会进行从上到下的按摩,注意指法,来回按摩20次左右,进行三组。【3】注意患者饮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制定合理的饮食规划,若患者体重过重则要减少饮食,出现呕吐的患者以半流食为主;忌生冷、荤腥、油脂过重的食物。【4】及时沟通,疏导患者情绪。及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情感疏通,帮助患保持情绪稳定,让患者对治疗保持积极配合的态度。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头晕、心悸、不寐等症状的消失时间的比较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护理前后基底动脉峰流速、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产生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差异p<0.05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显例为18例,有效为15例,无效为7例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显例为15例,有效为13例,无效为12例,治疗有效率为70%,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p<0.05)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18 | 17 | 5 | 87.5% |
对照组 | 15 | 13 | 12 | 70% |
X2 | 2.875 | |||
p | <0.05 |
2.2 头晕、心悸、不寐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通过观察记录发现观察组患者头晕、心悸、不寐等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7.89±1.35天)、(8.23±1.56天)、(8.97±1.33天);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3.47±2.36天)、(15.02±2.04天)、(15.66±1.97天)。通过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头晕消失天数、心悸消失天数以及不寐消失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充分说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对比(天)
组别 | 头晕消失天数 | 心悸消失天数 | 不寐消失天数 |
观察组 | 7.89±1.35 | 8.23±1.56 | 8.97±1.33 |
对照组 | 13.47±2.36 | 15.02±2.04 | 15.66±1.97 |
p | <0.05 | <0.05 | <0.05 |
2.3 护理前后患者基底动脉峰流速、收缩压、舒张压对比
通过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基底动脉峰流速、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情况均由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基地动脉峰流速、收缩压、舒张压对比
组别 | 时期 | 基底动脉峰流速 | 收缩压 | 舒张压 |
观察组 | 干预前 | 23.43±2.34 | 151.43±21.05 | 92.09±8.76 |
干预后 | 35.69±5.14 | 119.26±7.36 | 77.43±4.53 | |
对照组 | 干预前 | 24.36±1.32 | 152.76±21.08 | 93.06±8.45 |
干预后 | 30.37±1.69 | 130.66±10.98 | 84.36±6.43 |
3 讨论
通过本文的数据对比研究可以看出中医护理方案对眩晕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头晕、心悸、不寐等症状,同时通过中医护理患者的基底动脉峰流速、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改善。中医认为眩晕与高血压有着重要的关系,通过中医按摩、耳穴贴敷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护理,能够从病理入手,改善患者情况,促进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因此,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及可行性高,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兰立恒.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5):144+146.
[2] 翟梦丽. 中医护理疗法对眩晕患者的疗效研究[ J ] . 临床医
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3):16355,1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