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营养护理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3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营养护理的护理体会

李秋 高盼盼 刘婷婷 通讯作者:宋莹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营养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106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将其中5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剩余56例患者分入营养护理组。其中,对照组中患者使用普通鼻饲奶,而营养护理组则是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其中患者使用鼻饲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在患者入院治疗的第1、14以及21天,对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甘油三酯进行检查,并对两组第1、21天的NHSS评分,第7、21天的感染以及EN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在第14与21天的各项营养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而对照组的下降较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EN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护理组中患者高于对照组外(P<0.05),营养护理组中患者在第7、21天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护理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且可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感染发生率,存在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护理;效果    引言: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脑卒中的发病年龄正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同时发病率的增长也较为显著【1-2】。因此,为了加快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今后的生存质量,作为护理人员来说,其需要对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加以关注【3-4】。对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来说,其一旦发病,往往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从而导致其认知、吞咽等各项生理功能出现严重的受损,如护理工作对此不重视,则势必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对其今后康复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5-6】。因此,本文选取106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的方法来对营养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现对此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06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剩余的56例患者分入营养护理组。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数量比例为31:19,年龄分布在4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5±9.3)岁;营养护理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数量比例为34:22,年龄分布在37~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6±8.6)岁。此外,对照组与营养护理组中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它症状上相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待106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在48h内留置鼻胃管。    1.2.1 對照组:    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宜教,并对其中患者分配本院配置的混合鼻饲奶,由患者家属来负责鼻饲奶的喂食。此外,除了喂食鼻饲奶外,同样也可根据患者状况增添其它辅食,例如,米汤菠菜汁或者肉羹等。喂食次数控制在每日5次左右,喂食量控制在200ml/次。最后,对照组与营养护理组采用相同的治疗与用药方式,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1.2.2营养护理组:    在营养护理组中,对其中患者使用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在鼻饲管的帮助下,持续向患者身体内泵入。在头两天,将滴速控制在小于30ml/h的范围内,如果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例如,腹泻、腹胀等症状,则可将适当提升滴速,但不可大于80ml/h。此外,患者入院第一天,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的用量为500ml,自第二天起,用量可在250~500ml的范围内适当增加。    1.3 营养状况评价    对营养护理组与对照组中患者在第1、14以及21天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甘油三酯(TG)进行检测。    1.4 感染发生率及评价标准    在患者入院第7、21天时,对两组患者是否存在尿路干扰、肺部干扰、肠道干扰以及混合感染的发生率进行观察。    1.4.1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患者肺部是否存在感染,可在患者入院48h后,观察其是否存在喘憋、咳痰以及咳嗽等症状,检查其肺部是否存在罗音,或者通过胸片以及CT等检查项目来对患者是否存在肺部感染进行诊断。    1.4.2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    如患者存在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或者伴有下腹触痛、发热等症状,则可认定患者存在尿路感染症状。    1.4.3 肠道感染诊断标准:    通常来说,患者如出现呕吐、腹痛、恶心、发热等症状,且每天腹泻次数大于三次,连续天数不小于2天,则可判断患者存在肠道感染症状。    1.5  EN胃肠道并发症观察    观察并统计对照组与营养护理组中患者在入院第7、21天时腹胀、腹泻以及反流等症状的发生率。    1.6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评定对照组与营养护理组中患者在入院第1、21天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中,选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THSS)作为评定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使用SAS6.12软件,用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以及t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状况评价指标比较    在营养护理组与对照组当中,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与营养护理组相比,对照组中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下降的更加显著。同入院第一天相比,对照组中患者在第14、21天时的各项指标,同营养护理组第21天的各项指标,诸如,Hb、Alb、PA,均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在第21天,营养护理组中患者的TG指标有所升高,而对照组则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营养护理组中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营养护理组中患者在第7、21天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061和χ2=8.585,P均<0.05)。另外,从各类感染出现的人数来看,营养护理组显著低于比例组,但是由于感染例数有限,所以无统计学意义。   2.3 EN胃肠道并发症比较    在入院第7天,营养护理组与对照组中的EN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171,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营养护理组中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541,P<0.05)。在第21天,对照组与营养护理组的EN胃肠道并发症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与入院第1天相比,营养护理组与对照组中患者的NTHSS评分均出现了显著改善(P<0.05),而且营养护理组中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更加明显(P<0.05)。    3 讨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来说,如果其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则可能会加重脑卒中患者的症状,甚至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关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护理是十分重要的【7】。与此同时,在脑卒中急性期,之所以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问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即:(1)患者丧失意识或者因意识存在障碍,导致患者无法进食;(2)患者因为球麻痹,致使无法完成食物的正常吞咽。另外,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概率可以达到70%左右,而营养不良发生率在脑卒中患者的发生比率约为50%左右,吞咽困难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最为主要的因素。当患者处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时,患者机体便会处于高分解状态,而且伴随有丘脑-垂体-靶向轴功能紊乱的症状,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内分泌失调【8】。另外,对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而言,其胃肠功能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导致营养吸收程度大为降低。由于脑卒中患者绝大部分以老年人居多,所以除了脑卒中症状外,还会伴随有各类老年慢性病,可能在卒中发病前,便存在营养吸收不好的问题,待发病后,由于存在意识障碍,导致营养不良问题进一步加重【9】。    本文将10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对照组与营养护理组中,对其中患者的各类营养指标、感染发生率、EN胃肠道并发症以及神经功能缺陷等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患者病情较重,所以尽管在早期便对患者进行营养护理,但是由于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所以患者的营养指标在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在入院第21天后,营养护理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营养护理组中患者的总感染率以及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患者的康复效果有着显著的改善。最后,对于EN胃肠道并发症而言,营养护理组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患者进入到康复期后,存在肠内营养渗透压过高以及脂肪吸收不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营养护理组中患者出现腹泻、腹脹等不良症状,所以此时需要采取减慢滴速以及施加胃肠动力药物予以控制,以免症状加重【10-11】。    由此可见,营养不良是影响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最大障碍,所以为了改善患者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便需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营养护理。本文所示的营养护理方法,对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有着显著的效果,同时也可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积极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营养护理的价值研究[J].赵婷,魏颖.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   [2]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营养护理的效果[J].卓宏亚,焦瑞红.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2)    [3]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营养护理的效果探析[J].肖萍.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4)    [4]重症脑卒中患者鼻饲治疗及护理的效果评估[J].王莹.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01)    [5]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神经康复的影响[J].刘国明.双足与保健.2017(12)

[6]李春香,赵娜,陈淑苹.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高危压疮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0(06):527-529.    [7]郑中华.中西医结合护理在ICU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6):861-862.    [8]刘娜,王佳.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老年高危压疮患者出院随访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1):1515-1517.    [9]陈霞,孙丽红.延续性护理降低老年高危压疮患者发生压疮的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09):62.    [10]尤婷婷.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0):238.

 [11] 尹佃芬.分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