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中心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的死亡率相当高,老年慢阻肺患者常会出现明显的气促、咳嗽、喘息等病症,不光患者的气道会受到影响,患者的肺泡、肺血管等都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损伤到患者的肺外组织,比如肌肉、骨骼、心脏以及其他器官等都会受影响。
慢阻肺的症状
慢性咳嗽
咳嗽是患者的首发症状,刚开始咳嗽时总是间歇性的,病症在早晨时比较严重,然后患者早晚或者整日都会咳嗽,不过绝大部分患者夜间咳嗽的症状并不显著,还有少数病例咳嗽且不伴有痰液,也有少数的病例为虽有明显的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咳痰
临床上不少患者在咳嗽后会有少量的黏性痰液,部分患者在清晨时分痰液较多,出现合并性感染时,痰液量也会增加,可能会咳血痰,还可能伴有脓性痰液。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症状,同时也是患者体能丧失以及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患者常常会觉得气短、气喘、呼吸费力等。在患病的早期,这种症状仅仅是在从事了体力劳动后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的发展,呼吸困难会逐渐加重,导致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甚至休息的时候也会觉得气短。
喘息与胸闷
喘息与胸闷并不是慢阻肺的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喘息,听诊时有广泛的吸气或者呼气相哮鸣音,从事了体力活动之后常常感到胸部紧闷。
其他的症状
在慢阻肺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性症状,比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出现萎缩等,甚至患者会出现身体功能障碍、精神抑郁焦虑等问题,长时间的咳嗽会导致患者出现咳嗽性昏厥。
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特征
目前老年慢阻肺患者绝大多数群体有退休人士、学历不高的人群以及农村老人。特别是独自居住的人群,他们与家人以及朋友的沟通交流都比较少,缺乏关爱。随着年纪的增大,加之身体上的诸多不适,老年人心理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
(一)情绪低落,焦虑烦躁
患者在患病期间饱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以及晚期并发呼吸衰竭等慢性疾病的身心折磨,因疾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痛苦,加之对疾病缺乏认知,使得他们逐渐对治疗失去信心,多数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明显的消极心态、情绪低落、激动烦躁。
(二)恐惧
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常有乏力、体重下降和食欲减退,患者的生活质量将直线下降,他们甚至无法平卧,无法自理自己的生活,而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相比,会让患者丧失治疗的动力,开始害怕自己的病情拖累自己的家庭,惧怕身边的一切事物与人,逐渐沉溺恐惧中。
(三)精神抑郁
在诸多的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问题中,精神抑郁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慢阻肺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患者难免会担心自己的疾病给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担负,就不想将自己的需求表露出来。久而久之,患者会出现郁闷情绪、注意力减退等问题。甚至有些患者会采取极端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部分患者因群体受到年龄的限制,他们可能不太擅长跟人沟通,也不太习惯将自己的感受直白的表达给护理人员或者家属。长此以往,就导致护理人员无法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三、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治疗慢阻肺疾病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在护理工作开始之前,应该先对患者的患病情况、家庭背景、饮食习惯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以便能够更好的关注他们的心理活动。
热情对待患者与家属:医护人员应以热情大方的态度接待患者与家属,介绍医院的情况,比如带领患者参观住院的环境,让患者熟悉自己的医护人员,让家属熟悉住院流程等。这一步就是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一步的工作很有必要,主要目的就是要打破陌生感,消除患者的紧张感以及孤单感。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想要让患者树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就必须在护理的过程中与患病多多沟通,让患者对自己的治疗进展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患者出现思想上的波动,让患者能够建立起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除了可以与患者沟通病情之外,也可以与患者沟通家常,让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更加熟悉,建立亲密感,这样医护人员就能够更好的掌握患者心理上的变化,及时打消患者负面消极的想法。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疾病康复,鼓励患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转移对疾病的焦虑程度。适当的进行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给予充分的尊重:多数的老年慢阻肺患者在患病的后期都会出现诸多的并发症,再加上对疾病的不了解,很有可能会出现害怕的心理,此时医护人员就应该多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让患者感觉到医护人员的尊重与理解,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都应该包容患者的情绪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也可以多跟患者沟通,其沟通的话题可以没有限制,护理人员能跟患者聊聊日常生活,聊家长里短,也可以聊患者的病情进展,只需注意尽量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自在的沟通环境,让患者能够拥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引导患者吐露自己的心声。在沟通的时候,尽量做到客观、真实、坦诚就行了。
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目前需要及能够达到的治疗目标,鼓励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患者医疗、护理计划的制定,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家属、亲人多陪伴病人,照顾生活所需,让病患没有后顾之忧,鼓励患者与自己的亲朋好友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意愿,患者有权利提前选择如何在以后的治疗中、病情危重时无法表达自己内心愿望的情况下,选择哪种治疗方案,让患者更加从容、坦然的面对疾病。
由此可见,相比生理上的治疗,为老年患者提供心理上的陪伴与关心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