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规范化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临床效果分析

赵倩,刘海霞,赵瑞雪

新疆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探索规范化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各60例,分别选择规范化护理、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检查等待时间(0.52±0.07)min、转运时间(12.69±1.52)min短于对照组,转运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转运急诊危重症患者时,运用规范化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急诊;危重症;安全转运

急诊是危重症患者主要抢救场所,也是患者生命中重要中转站,一旦此环节处理不当,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此还需规范抢救、转运流程,提高急诊安全性,降低当前风险,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为患者生命抢救缩短宝贵时间[1]。而本文进一步探索规范性护理优势性以及在转移急诊危重症患者中作用,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分为两组,此次试验均在2018年7月18日至2019年7月18日期间完成。观察组平均年龄(53.68±4.19)岁;疾病类型:19例为呼吸系统疾病,15例为心血管疾病,18例为脑血管或脑外伤,8例为外伤所致失血性休克;性别:男性33例,女性27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3.32±4.88)岁;疾病类型:20例为呼吸系统疾病,16例为心血管疾病,16例为脑血管或脑外伤,8例为外伤所致失血性休克;性别:男性34例,女性26例。两组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1)患者自愿加入本次实验;(2)患者年龄≥20岁;(3)患者具有一定的依从性,各项资料齐全;(4)患者需进行院内转运。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免疫性疾病、血液性疾病患者;(2)排除意识完全处于昏迷状态患者;(3)排除各项证件不齐全患者;(4)排除智能低下、既往有精神异常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主要措施:

  1. 装运前护理:①风险评估:在转院前,还需评估患者当前用药情况、各项监护措施是否到位、呼吸是否通畅、生命体征是否处于平稳状态,根据患者具体状态和评估结果,合理拟定护理措施,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还需准备好相应抢救器械、药品;②在转运前,护理人员需保持有条不紊,冷静、沉着,检查携带仪器是否处于备用状态,连接好各管道;对于气管插管或意识障碍患者,还需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痰,携带好人工呼吸气囊或便携式呼吸机;对于不配合或烦躁不安患者,需适当给予约束。同时提前1小时与相应科室做好沟通工作。

  2. 转运中护理: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呼吸暂停、心搏异常等现象,还需立即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管插管、引流管、输液管通畅性。同时还需主要保暖护理,对于意识障碍或意识不清患者,需在搬动患者时动作轻柔,注意防止坠床,做好固定措施,且注意保护患者头部,以免出现碰撞现象;对于创伤患者,还需注意保护创面,预防二次创伤,注意搬运手法。

  3. 交接:详细做好床旁交接工作,再次测量各项生命体征,若无异常现象,便由双方护理人员签字,避免科室间相互推卸责任,完善和建立交接班记录和制度,拟定《危重症患者院内交接记录本》,一式两份,一份留在急诊科存留,一份归入住院患者病历中。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转运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SPSS22.0软件统计学处理,当P<0.05时代表统计存在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对比转运时间或检查时间

组别

例数(n)

检查等待时间(min)

转运时间(min)

观察组

60

0.52±0.07

12.69±1.52

对照组

60

3.75±1.34

21.05±2.89

T值

-

11.0258

17.9658

P值

-

0.0001

0.0001

观察组管道滑脱、心跳骤停、跌倒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对比转运期间意外事件

组别

例数(n)

管道滑脱(n;%)

心跳骤停(n;%)

跌倒(n;%)

总计(n;%)

观察组

60

1(1.67%)

0(0.00%)

0(0.00%)

1(1.67%)

对照组

60

5(8.33%)

3(5.00%)

4(6.67%)

12(20.00%)

卡方值

-

16.8462

P值

-

0.0045

3 讨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常具有风险性大、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在通过急诊科相应治疗后,虽能够暂时稳定病情,但为了保证后期医疗质量,还需送往相应科室,接受专业化治疗,但由于危重症患者发病较为突然,转运过程风险性较大,容易出现意外事件,为此还需规范转运流程,从而提高转运安全性[2]

规范化护理用于转运途中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最大限度上降低不良事件,规范转运前、中、后相应流程,设计最佳转运路线,降低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其中通过转运前相关护理指导,能够与科室做好相应沟通,便于患者安顿,且能够准备好各项抢救器械和物品,为及时抢救创造条件,以免转运途中发生意外事件;通过规范转运中流程,能够最大限度上缩短抢救时间,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现象,降低死亡率;通过交接能够落实到后期责任,利于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3]

总而言之,规范化护理能够为患者拟定最佳的转运方案,降低转运期间风险性,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袁荣,万意.SHEL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规范行为及不良事件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9):122-124.

[2]杜南南.安全转运护理措施在急诊危重患者医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3):122-123.

[3]刘金金.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52-153.

作者简介:赵倩(1987-1-10日),民族:汉,性别:女,籍贯:新疆省沙湾县,工作单位:新疆军区总医院急诊科,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急危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