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Q正传》中的阿 Q形象相关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阿 Q正传》中的阿 Q形象相关分析

李先钦 余康 樊天航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

摘要:《阿Q正传》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以及革命家鲁迅先生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中阿Q的形象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展示能够深刻的揭示出中国人存在的劣根性。这篇文章在以中国农村社会矛盾以及阶级关系背景之下,深刻描述出了阿Q这一典型的形象,让读者能够重温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并且能够批判和揭露中国民族的劣根性,揭示了一个病态的社会。本文将主要针对《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进行分析和了解。 关键词Q精神胜利法典型意义形象分析

正文: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一部分人思想上的觉悟,这群人在生活中努力对新思想进行呐喊,希望能够通过思想改变国人,振奋国人精神。但是由于大多数中国人在那个年代依然保持着我行我素的品格,麻木不仁,并不认可新思想的热潮,同时对于这些接受新思想的人保持有一种嘲笑和蔑视的状态。就在这种状况下,鲁迅先生就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写下了这部作品。通过对于阿Q性格的深刻批判,激发国人在思想上面的觉悟。本文将主要针对《阿Q正传》中的阿Q性格以及心理特点和人物形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学的情怀。

  1. Q性格的心理特点 1.1、缺乏对于自己思想的正式 在《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特点是对于自己缺乏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例如在阿Q的头上长有赖子,当别人说他是一个癞头时,它是非常忌讳的。忌讳的原因就是他知道头上长有赖子是它的短处,然而他却说别人的头上不配长赖头,用这样的话来讥讽别人,安慰自己,甚至是麻痹自己,希望能找回自己一丁点的体面。随着人们和阿Q长时间的接触,阿Q性格以及他的精神胜利法已经被广泛地传扬出去。 1.2、具有极强的虚荣心 在《阿Q正传》中,阿Q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心理特征,那就是虚荣心,他每一天都活在虚化的幻想中,由于自身生活的不尽人意以及落魄状态,他经常不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现实状况,所以他就需要用一种虚荣心白日梦的方式去欺骗自己,对自己进行无谓的安慰和麻痹。在文中有这一场景,有人抢阿Q的钱时,他为了安慰自己利用精神胜利法,很不在意的说这钱是被儿子所拿去,以此希望能够给自己赢得一些体面。另外,在面对这种情况下,阿Q会用另一种更加极端的方式去解决,用打自己的脸的方式,希望能够把自己的脸当成别人的脸去进行一番教训。当阿Q想要和假洋鬼子进行革命运动被拒绝之后,他为了能够挽回自己的面子,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又一次进行自我安慰,认为干革命是要被杀头的,不让他去革命就不会被杀头,而去革命的人通通会被杀头。 1.3、缺乏一定的骨气 在《阿Q正传》中,持强凌弱是阿Q的一个心理特点,缺乏一定的骨气。在自己被欺负时,然而精神胜利法却不能够体现一定的价值和作用时,他就常常利用转移不幸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心理和精神上面的安慰,利用转移不幸的方法到小尼姑,王胡或者小D的身上,例如,当洋鬼子打了阿Q之后,他通过调戏小尼姑的方式去引发别人的喝彩,通过别人对于小尼姑的嘲笑和暗讽,才能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用之人,存在着一定的价值是一个胜利者。 当阿Q向赵老爷家的佣人进行求爱后,导致无妈的自杀,自己被辞退之后,并没有正视自己的过错,但是由于不敢得罪赵老爷,还是由此迁怒于比自己处境更加困难的小D。在这两件事情中,完全可以看出阿Q这一无奈的劣根性,也能够了解到鲁迅先生所揭示的在现实社会中像阿Q一样的人。 1.4、缺乏一定的同情心 在文章《阿Q正传》中,阿Q的主要性格就是麻木不仁,缺乏一定的同情心。在自己受到伤害后会选择去欺负更加弱小的人群,当别人把他胖打一顿之后,他选择喝一碗酒后睡着,在睡着之后就像完成了一桩桩心事一样,让他感受到了轻松和愉悦,这是一种麻木不仁的体现。另外在受到假洋鬼子的欺负后,他选择迁怒于比他自己更要卑微的人,这是一种缺乏基本同行先的体现。

  2. Q形象带来的社会意义 2.1、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原因 在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是近代所形成的一种思想热潮,也是中国落后的国民典型代表,这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封建统治阶级而导致的一种现象。在中国封建阶级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下,它的特征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社会中的细胞中,导致旧中国社会形成处于一种长期惰性和麻木的状态之中。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王朝的卑躬屈膝以及统治阶级处于一种外患强敌的状况之下,增加了人民的矛盾以及人民的恐惧。封建统治阶级面对整体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一种困境,统治阶级一直处于一种无法正视现实,承认失败的状态,随之就产生了像阿Q一样自欺欺人,用精神胜利法来掩饰自己的腐败以及无能现象。对于农民自身来说努力地位以及反抗失败的历史也是接受这种精神胜利法的关键之处,由于保守,狭隘,落后的思想,加上长期处于封建统治阶级之下的压力,他们由于生存的压力活下去的勇气,只能够寻求自我安慰和嘲讽获得心理平衡。这就是精神胜利法在社会阶级以及心理上所产生的原因。 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一方面是对外国的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后中国农村所表现出来的错综复杂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另外一方面是阿Q本身的具体经历而决定。所以对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能够充分的概括在社会历史中,中华民族各阶层国民性弱点。

2.2、阿Q形象的现实意义 他的形象代表着一种普遍性,能够体现当时中国社会农民以及一些人共有的思想麻木和胜利精神。通过对于阿Q形象的体现,能够具体代表中国农村封建行为,并且能够看出来中国在几千年封建帝制集权的思想压迫下国人面对强敌入侵的虚荣心以及麻木不仁的状态。在鸦片战争发生时国人是这种状态,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国人也是这种状态,甚至是在我国东北发生日俄战争时国人还是这种状态。《阿Q正传》中阿Q形象的提现正体现出了民族的劣根性,目前,阿Q形象已经成为了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现象,所以在我们的今后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对阿Q性向素材进行分析和解剖,分析自己是否也存在着阿Q的某一种形象,从而努力和改进。 结束语在《阿Q正传》中,通过对于阿Q形象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提升学者的文学素养以及文学情怀,也有利于在学习和生活中观察日身边人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从而改变自己的不足。鲁迅先生也通过对阿Q这一典型艺术的形象描写,让广大读者了解到了历史革命的教训,从而启发广大农民年主主义觉悟。,这是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且能够对于它的实现提供更加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居文豪,丁川,张志君.讽刺延伸,时代思索——谈《阿Q正传》电影改编艺术[J].名作欣赏,2020(15):169-170.

[2]刘潇雨.从“讽刺”到“讽刺”——《阿Q正传》的文类阅读与观念建构[J].文学评论,2020(02):71-79.

[3]丁辉.《阿Q正传》三题[J].书屋,2020(03):59-60.

[4]彭冠龙,周循.“正传”:游民的梦想与绝望——《阿Q正传》的社会文化视角解读[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6):8-14.

作者简介:

李先钦(1998-02-07),男,汉族,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学历:本科

余康(1999-12-30),男,汉族,籍贯:湖北省孝感市,学历:本科

樊天航(1999-01-20),男,汉族,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