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四塘镇四塘中心小学 541109
摘要:小学科学课是一门旨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进行科学思想、知识和方法启蒙的学科,能够启迪和开发学生科学思维和智力,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素质,初步形成科学世界观。根据新课改对小学课程的要求,小学科学课程也需要逐步实现综合化开展,通过横向和纵向综合,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综合化;新课改;全面发展
新课改明确提出,现阶段课程结构太过集中于学科本位,使得科目众多,但是缺乏综合性学科,整合力度不够。而教学课程结构应当体现出较好的均衡性、选择性和综合性,而小学课程应当主要以综合性课程为教学重点,以此来推进小学课程更好的实现综合化,形成学校特色课程,提升教师教学的专业水平,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这也是本文论述小学科学课程如何实现综合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所在。
以课程综合理论作引领,制订科学课程综合化思路
我国教育发展至今,课程分化还是综合一直都是教育界专家学者争议的问题,纵观全球的教学课程都经历了初期综合、中期分化、后期结合分化和综合的发展路线,特别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综合化课程逐渐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一个较为主要的侧重点,以此来让各国未来的人才能够适应更加复杂多元的社会与国际环境。因此新课程体系必须要具备变革性、综合性和开放性[1]。只有将分解开来的各学科知识放在整体的课程框架中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化吸收,提高综合素质。
由此课程实现综合化也就不言而喻,就是将学科分解的知识进行整合,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次你小学课程实现综合化应当将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用他们彼此共同的社会和家庭经历,提供寓教于乐、综合知识探究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程实现综合化就应当将系统科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指导,从学习领域着手,创新教学方式,展开横向和纵向的综合化教学策略,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主题活动,吸引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科学知识的思维和能力。
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探索科学课程纵向综合
人类素质结构中素养是需要教化和培养的品质和能力,素养并不是人先天就具有的禀赋,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品质,更不是单个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综合化的品质与能力,而是杂糅了价值观、情感表现、做人、做事态度等方面整合[2]。学生核心素养就是综合化的表现,主要包括人文、科学、健康生活、自主学习、创新和责任担当等,各种素养之间是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核心素养是现代化学生需要从个人学习、家庭和社会成长过程中掌握到的知识、健康常识、学习和生活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化表现。
核心素养主要依据的根本就是的人的的全面发展,旨在回答教育界的主要问题,即“学校要为国家培育什么样的人才?”[3]。每个时代下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都略有不同,在如今新时代下,全球化、科技化、互联网让各国的竞争逐渐转移到了科技、经济、人才等多方面的竞争,所以这个时代下,我国需要学校能够培育出复合型的人才,既具有独立的人格,还会独立自主思考和探究,综合素质实现全面提升,以此来更好的适应和改变未来的社会。从学生个人而言,则是能够促进他们实现良好的终身学习,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做一个快乐且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人。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从创设的不同课堂情境中得到培养,因此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积极探索纵向综合化的科学课程。
而小学科学综合化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科学态度、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等思维,也是小学科学课程综合化的核心育人目标。因此自我探究的教学是需要深度融合和贯穿进综合化的课程中来的。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学龄特点以及科学课程的特点,来创新更多的“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通过开创教师研究课、竞赛课等,提炼出小学科学课程综合化的分级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从课程目标贯穿到教学内容的纵向综合,从而更好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4]。
年级 | 一级目标 | 二级目标 | 评价 |
三年级 | 核心素养(科学探究、科学态度、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等思维) | 对科学静态现象进行观察与记录,创设问题,探讨难点问题 | 学习观察与记录 学习比较分析 |
四年级 | 对科学动态现象进行观察与记录,参与科学实验,对比模拟和对比实验的区别,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性 | 学习实验 学习概括科学原理 会分享科学实验成果和故事 | |
五年级 | 对科学证据进行收集,组织团队探究和分析,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 学习探究与设计 学习归纳与推力 组织绘画科学小报 | |
六年级 | 对数据进行分析,尝试归纳结论,构建模型或者理念 | 学习实验操作 学习演绎应用 会做科技相关的作品 |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实施科学课程横向综合
教师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也是如此,不应只从固定单一的教材内容对课程方案进行设计,而是应当根据学生学习规律和特点,教学内容背景知识等拓展性进行课程设计,这样才能够实现科学课程的横向综合[5]。小学科学课程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找到和学生认知相似的课程主题,增强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教师可以设计出几个主题的课程活动。如下表所示:
儿童社会活动主题课程 | 史地、品德与社会、时事 |
儿童文学课程主题 | 外语、语文、阅读 |
儿童健康课程主题 | 理化生、数学 |
儿童科学课程主题 | 营养、卫生、体育 |
儿童艺术课程主题 | 美术、音乐、手工 |
通过整体对课程主题设计的了解,小学科学课程应当从各个学科中寻找关联知识点,展开横向综合化课程主题设计,如下表所示:
课程培养侧重点 | 共同点 | 课程培养侧重点 | 共同点 | ||
科学 | 科学思维习惯 | 思维 | 探究建构 | 求同既求异思维 | 合作与参与 |
数学 | 数理逻辑思维 | 归纳演绎 | 思维与技能 | ||
综合 | 创新实践思维 | 设计应用 | 实践与创新 |
比如将美术、体育、音乐等学科知识融入到科学课程教学中时,需要保证这个综合化课程主体的有序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切忌杂乱无章和低效开展[6]。例如在设计以“桥”为主题的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看桥、走桥、画桥、桥游戏、桥承重等课程设计中,还可以通过音乐贯穿在课程活动中,让学生们以自己的视角去画一座特别的桥,比如很多学生会给自己的桥起名为“友爱桥”、“和平桥”等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探讨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才会增强桥的稳定性和坚固性。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制作出纸桥。教师通过用矿泉水测验桥的稳固性和承重性,从而增加学生对于桥多种功能和意义的了解和认识。
以整合延伸为途径,实现课程内容与形式的综合化
增强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性
比如在教学《植物》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个生活观察小作业,如果自己家种了植物可以去观察下植物的构造,如果家里没有种植物,可以去公园或者伤亡搜寻植物的构造,并了解植物的分类和作用。然后在课堂开始之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到校园里认识植物,从植物名字、植物形状、植物构造、植物作用、植物习性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教师讲解去掌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残落的树叶做成标本,观察标本后叶子的变化,并在后续专门的找一堂课进行植物标本形成的原理,提高学生生活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整合科学课程的实践活动
科学课程实践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因为它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比如实地观察、实验观察、分工合作、采访、写倡议书、采访、辩论、宣传、手机资料、设计制作等。比如讲到《岩石里的科学》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收集三个自己认为独特的岩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岩石的特点和种类,然后再由教师来结合图文、视频解说等方式来丰富学生对岩石的认识,开拓视野。
以科技型校本课程为补充,促进科学课程综合化
精心编写专业科学课程校本
编写校本科学课程教师要遵循一个编写目的,即将学生培养成的一个综合素质提升的科学小能手、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加强科学与生活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教师需要根据科学专业特性,小学生的学龄和接收知识的特点和规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丰富化和针对性的校本科学教材[7]。学校还可以成立科学技术兴趣小组,吸引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或者表现优异的学生,树立学校科学小能手的典范。
丰富以专题活动为主的科学课外活动
教师要积极充分利用社会公共科普资源,来拓展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视野,比如组织学生到科普基地、科技院校去参观的,促进科学课程与社会科学资源的综合化结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以“环境模范城市创建”为主题的活动中去。
培养学生科技环保低碳理念
面对如今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的现象,科学教学也应当和环保问题相结合,从小学生抓起,培养他们应用科技实现低碳环保的理念。比如开展科技节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利用科技手段来制造千奇百怪的作品,比如吹泡泡、低碳小车、桥梁设计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结语:
小学课程应当主要以综合性课程为教学重点,以此来推进小学课程更好的实现综合化,形成学校特色课程,提升教师教学的专业水平,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初步形成科学世界观。根据新课改对小学课程的要求,小学科学课程也需要逐步实现综合化开展,通过横向和纵向综合,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超.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14-15.
[2]任京民. 社会科课程综合化的意蕴与追求[D].上海师范大学,2010.
[3]张静娴. 全国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8.
[4]刘健智. 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标准和实施结果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
[5]罗雅萍. 小学课程综合化带给我们的思考[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01):87-90.
[6]吴晓玲. 论课程综合化实践的生态化——以苏格兰小学跨学科学习课程为例[J]. 江苏教育,2018(17):16-19.
[7]王铁军. 顺应世界性课程改革的潮流——周庄中心小学课程综合化实验点评[J]. 江苏教育,2001(Z1):93-94.